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培育宜居宜業特色村鎮。建設一批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同步改善、一產、二產、三產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鎮。專家指出,隨著一號文件對特色小鎮的力推,將有助于農業類特色小鎮的脫穎而出。
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簡稱一號文件)提出,將大力培育宜居宜業特色村鎮。圍繞有基礎、有特色、有潛力的產業,建設一批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同步改善、一產、二產、三產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鎮。
打造“一村一品”升級版,發展各具特色的專業村。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等渠道開展試點示范。深入實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工程,支持建設一批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全國市長研修學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干部學院)城市發展研究所所長余池明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城鎮化進入中后期之后,鄉村旅游潮的興起是必然趨勢。民間鄉土工藝、民風民俗、民間美食、傳統民居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的旅游元素。特色村鎮建設要發掘農耕文明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態農業新文化,滿足鄉村旅游的需求。
與特色小鎮建設的核心要求:發展特色產業一致,一號文件提出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實施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把地方土特產和小品種做成帶動農民增收的大產業。建設一批地理標志農產品和原產地保護基地,支持地方以優勢企業和行業協會為依托打造區域特色品牌,引入現代要素改造提升傳統名優品牌。
三產融合,疊加產城融合
余池明認為,特色村鎮與三部委推出的特色小鎮以及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的特色小(城)鎮相比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是以農為本,以解決三農問題為導向,主要對象是農業地區的村鎮,而不是大城市郊區的衛星鎮或特色小鎮。其次是名字叫村鎮,即包括村,又包括鎮,要鎮村聯動,以鎮帶村。形成農村二、三產業發展的載體。既要做好建制鎮的建設,又要做好鎮域內美麗鄉村的建設。再一點就是農村三產融合和產城融合。提高農民收入必須發展農村二、三產業,而二、三產業天然必須以鎮為依托,這樣就要求三產融合與產城融合結合起來。
一號文件還提出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充分發揮鄉村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利用“旅游+”、“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豐富鄉村旅游業態和產品,打造各類主題鄉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線路,發展富有鄉村特色的民宿和養生養老基地。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創辦鄉村旅游合作社,或與社會資本聯辦鄉村旅游企業。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也提出“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與新型城鎮化建設有機結合,引導農村二三產業向縣城、重點鄉鎮及產業園區等集中”。而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培育農產品加工、商貿物流等專業特色小城鎮,都將為特色村鎮建設提供新動能,為特色村鎮建設提供了機遇。
余池明指出,特色村鎮的產業支撐主要是延伸農業產業鏈,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圍繞為農業農村農民服務,發展農產品加工、商貿物流等二、三產業。將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
金融、人才,支持特色小鎮
一號文件指出,支持各地加強特色村鎮產業支撐、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環境風貌等建設。將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這一要求和國家級特色小鎮的建設也相一致。兩者均強調環境優美,干凈整潔的美麗鄉村建設。加強道路、供水、供電、通信、污水垃圾處理、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
一號文件提出加快農村金融創新。支持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等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立足縣域,加大服務“三農”力度,推進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創建。探索建立農產品收入保險制度。
同時還將支持進城農民工返鄉創業,帶動現代農業和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鼓勵高校畢業生、企業主、農業科技人員、留學歸國人員等各類人才回鄉下鄉創業創新,將現代科技、生產方式和經營模式引入農村。鼓勵各地建立返鄉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創客服務平臺,開設開放式服務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務。
而上述金融和人才方面的支持,都將彌補和解決特色小鎮建設中的金融和人才缺口問題。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特色小鎮產業建設聯盟(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