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確保糧食安全:向全方位要產能邁進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只有把牢糧食安全主動權,才能把穩強國復興主動權。”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要穩住面積、主攻單產、力爭多增產”“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開展噸糧田創建”等一系列重要舉措,明確把提高單產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表明將在挖掘糧食產能潛力上繼續下深功夫。并提出“深入推進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深入實施飼用豆粕減量替代行動”,表明將在糧食結構調整上下大功夫。同時,文件對“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作出全面部署,并要求“深入開展糧食節約行動”,這是對糧食安全戰略的重要拓展。顯然,當前我國糧食安全政策正致力于從面積、單產、結構、減損四大領域全方位推動提升糧食安全的保障能力。
為此,未來一段時期既要以“長牙齒”的硬舉措抓好耕地保護、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基礎性工程,也要在糧食生產的良種化、機械化、信息化上下功夫,尤其是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和優化農產品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大力發展專用優質高效糧食種植,確保增產、提質、升效齊頭并進。更為關鍵的是要健全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將加強政府支持保護與發揮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結合起來,完善價格、補貼、保險“三位一體”的政策體系,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通過政府與市場組織的雙重保障,實現農資、科技要素向農民精準送達、糧食產業收益與農民合理分享,全面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二、農業科技創新:向搶占農業科技的制高點邁進
我們要瞄準世界農業科技前沿,加強農業科技基礎研究戰略布局,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建設國家重大創新平臺,引導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在生物育種、農業生態系統、農業重大風險防控等領域加強前瞻性研究,推動形成更多的原始創新成果。圍繞現代農業發展需求,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引導科技創新團隊推進農業信息技術、智能農機裝備、耕地污染防治、農業綠色投入品、節約型農業、農產品加工等技術創新,全面搭建產學研合作機制,促進科技研發與成果應用的良性互動。同時,要深化農業科技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建立開放、靈活的人才培養制度,培育農業戰略科學家、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健全農業科技人才評價與激勵機制,全面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三、鄉村產業發展:向產業全鏈條升級邁進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推動“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全面部署,強調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加快發展現代鄉村服務業、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培育壯大縣域富民產業,提出“實施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計劃”“培育發展預制菜產業”“實施‘一縣一業’強縣富民工程”等新舉措。這表明,黨中央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政策取向,就是要推動鄉村產業由農產品的“產加銷”向休閑旅游、健康養生等全產業鏈拓展,推動農業經營由“單打獨斗”向“集聚聯合”轉變。
我們要進一步在農業特色打造、功能開發與產業鏈建設上下功夫,以縣域為基本單元,以農業農村特色資源為依托,發展優勢明顯、特色鮮明的鄉村產業,注重發揮龍頭企業引領帶動作用,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并推動農產品加工業與鄉村一、三產業交叉融合互動發展,因地制宜發展“農業+休閑旅游”“農業+互聯網”“農業+文化”“農業+健康”等新產業,電子商務、農商直供、加工體驗、中央廚房等新業態。注重發揮縣城在鄉村產業鏈建設中的引領作用,搭建產業集聚平臺、資源交易平臺、產品流通平臺,帶動產業園區、產業強鎮、專業村等載體建設,打造主體緊密合作、環節配套銜接、產業協同融合的鄉村產業集群,全面增強鄉村產業發展活力
四、鄉村建設行動:向現代化生活條件邁進
我們要聚焦“基本現代化生活條件”扎實推進鄉村建設行動,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統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規劃、一體建設、一體管護,不斷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優化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推動村莊規劃、農房建設與地域、生態、文化特色融為一體,留住鄉村個性。健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統籌推進城鄉教育、公共衛生服務供給均等化,加快社會保障制度一體化,推動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城鄉群眾。堅持塑形鑄魂并重,扎實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加強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引導移風易俗,促進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完善鄉村治理機制,營造和諧穩定的鄉村社會環境。
五、促進農民增收:向更加充分體現農民權益邁進
我們要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把農民就業納入就業優先政策支持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民就業服務體系,加大城鄉就業崗位開發力度,努力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流動的體制和政策弊端,構建城鄉一體的勞動者權益保障制度,為農民就業創業營造良好環境。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對新型農業服務主體的培育,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基層供銷合作社等開展全程社會化服務,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帶動農民增產增收。縱深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等重要改革舉措,加快健全農村產權交易市場體系,分類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激活農村資源要素,健全農村集體資產運營管理與監管體系,讓農民分享更多改革紅利。
六、鄉村人才振興:向促進人才雙向流動邁進
我們要在堅持城鄉融合發展中扎實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加快破除妨礙城鄉人才要素互動的體制機制壁壘,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人才加入制度、城市人才落戶農村的制度。推進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強化普通農林高校、職業院校在培養涉農人才中的重要作用,依靠城市的資源加強對鄉村振興所需人才的培養。實施返鄉下鄉創業能人遴選培養計劃,引導部分優秀人才回鄉下鄉創業,并進行跟蹤服務支持,打造成為鄉村產業發展帶頭人。遵循城鄉“等值化”理念構建鄉村人才使用的激勵機制,完善服務鄉村人才待遇保障制度,推進鄉村人才評價、選用等機制創新,營造關心、理解、愛護、尊重鄉村人才的良好環境。堅持城鄉人才資源共享的理念,以發展城鄉教育聯合體、城鄉醫療衛生共同體、城鄉產業聯合體等為重要抓手,促進人才在城鄉融合發展的事業框架內互動共享,為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約研究員、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書屋》2023年第6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