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既保持了以往指導“三農”工作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又亮點突出,特別是注重抓手、平臺和載體的建設,即“三區三園一體”,為推進我國農業供給側改革,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增添了新動力。
理論解讀
何謂“三區三園一體”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央農辦主任唐仁健對此進行了解讀:
“三區”指糧食生產的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的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的優勢區。糧食生產功能區是為了確保國家的糧食安全,包括稻谷、小米、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且碗里盡可能裝中國糧。建設中國農產品生產保護區,是為了確保我國重要農產品能夠保持基本自給,這些品種包括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膠五大產品。建設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主要是為了滿足市場多樣化的需求,提高我國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三園”指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和創業園。現代農業產業園主要是聚集現代生產要素,發揮技術集成、產業融合、創業平臺、核心輻射等功能作用,促進農業生產加工物流研發示范服務等功能相互融合,目的是形成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科技園主要是突出科技創新、科技應用、實驗示范、科技服務與培訓等功能,目的是要打造現代農業的創新高地。創業園主要是為返鄉創業人才提供必要的平臺,目的是為各類人才在農村創新創業提供扶持和服務。
“一體”指田園綜合體。一號文件特別規定,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業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收益,建設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等渠道開展試點示范。
實踐典型
如何打造“三區三園一體”
“任何工作、任何政策如果缺乏平臺、抓手和載體的話,往往落實不下去”。近年來,隨著農業科技水平的發展,現代農業園區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地興起,涌現出許多經典案例,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秦都華夏農業生態文化產業園
園區概況
項目區位于陜西省咸陽市秦都區雙照辦南部,總規劃面積18.76平方公里。交通發達,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區位優勢明顯,所在區域是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最大的中心城市,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第一驛站,關中——天水經濟圈的核心區和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在西咸一體化的進程中,項目區作為西咸新區稀缺的生態農業空間,如何統籌產業、生態、文化、鄉村建設,探索產城一體化發展路徑,構建“美麗田園,印象秦都”的愿景,成為中農富通進行規劃的重要目標。
空間布置
整體規劃仿照西安古“城”的空間布局,結合未來發展定位,首提“華夏現代農業城”理念,即圍繞大王村中心社區規劃秦漢風情小鎮核心區,是園區科研、文化、居住、服務等綜合功能的核心載體;以“綠色項鏈”串聯各個主題農業園及風情小鎮,打造景觀廊道,形成功能多樣的主題農業風情環;同時整合多條廊道、絲綢之路(文脈)——渭水河谷(地脈)——五陵塬大遺址帶(史脈)等元素,形成休閑帶,打造農耕文化、現代農業科技展示及休閑農業體驗區;各主題小鎮散布園區,圍合中間的風情小鎮,形成“一核一環兩帶多節點”的眾星捧月格局。打造集都市農業、優美小鎮、秦漢文化、生態綠心“四位一體”的新型城鄉空間和“農旅雙鏈”的生態示范綜合體。
創新內容
1首提“農業城”理念
規劃結合項目區的區位特點及現代農業特征,挖掘區域資源優勢,從“生產、生態、文化、生活”融合角度出發,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打造特色文化空間,營造自然生活空間,實現農村就地城鎮化的發展目標。
2產村一體,創新小鎮建設模式
項目區發展圍繞西咸一體化的大市場,抓住兒童經濟的引擎,將休閑農業園區和村莊建設相融合,實現產村一體化發展。結合上位規劃,選擇合適的村莊進行整治改造,使其具有旅游接待等配套服務功能,并對村莊產業進行提升,依托不同苗木產業類型,構建主題化兒童主題園和農業休閑體驗園。
3構建“農旅雙鏈”的產業發展模式
摒棄傳統的單一規劃思維,通過專家及技術人員的科學分析,結合產業、文化、小鎮等的建設,打造多條最佳游覽觀光線路,串聯整個園區,滿足不同游客的游覽需求。
4打造綠色休閑廊道,創新廊道建設模式
圍繞園區核心區,構建休閑綠色廊道,串聯農業主題休閑園,兼具生態涵養、景觀展示、健康運動功能。廊道由水系、健康步道、自行車道、景觀綠化帶構成。建設模式為政府統一規劃,環線企業建設實施,主要形成環線農業主題休閑園的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工藝和企業文化的展示窗口。
5多元化保障措施
形成由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吸納企業、農民資金、外資等多元化發展格局。
小編寄語:“三區三園一體”建設,能夠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促進三產深度融合,將農村各種資金、科技、人才、項目等要素聚集起來,加快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著力點。(本文摘自《中外農業概覽》)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農富通(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