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這些驚艷世界的農業科技都是中國智造!

[ 作者:中國鄉村之聲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5-31 錄入:吳玲香 ]

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60周年成就展暨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習近平主席致信祝賀,向全體農業科研人員和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問候。

習近平說,中國是農業大國,有著悠久農耕歷史和燦爛農耕文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和創新。要立足我國國情,遵循農業科技規律,加快創新步伐,努力搶占世界農業科技競爭制高點,牢牢掌握我國農業科技發展主動權,為我國由農業大國走向農業強國提供堅實科技支撐。

農業與人們的吃、穿、用息息相關,我們每天都享受著農業科技進步帶來的成果。不過,你知道中國的農業科技有多牛嗎?

一顆水稻種子改變世界

提到農業科技,很多人都會想到雜交水稻和袁隆平。這位“雜交水稻之父”,在1973年率領科研團隊開啟了的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在數年的時間內就解決了十多億人的吃飯問題,有力回答了“誰來養活中國”的疑問。美國農業經濟學家帕爾伯格說:袁隆平把西方國家遠遠甩到了后面,為中國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并將引導中國和世界過上不再饑餓的美好生活。

從1979年首次走出國門、在美國開花結果開始,目前中國雜交水稻已在世界上幾十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研究和推廣。雜交水稻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對世界減少饑餓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如今,袁隆平老先生依然在水稻研究上奮斗著。在今年舉辦的首屆中國(三亞)國際水稻論壇上,袁隆平透露了關于第五期超級雜交稻培育的最新進展——攻關每公頃產量17噸。他說,這一目標有九成把握可以實現。

夏玉米產量的世界紀錄,屢次被這個中國人刷新

在世界玉米栽培史上,有兩個人必定載入史冊:一個是美國的華萊士,世界春玉米高產紀錄的保持者;一個就是中國的李登海,世界夏玉米高產紀錄的創造者。

那是1972年,在村里擔任農科隊隊長的李登海看到了一條新聞——美國的春玉米最高畝產達到了1250公斤,創造這個紀錄的就是華萊士。“那時我國的玉米畝產量只有一兩百公斤,而美國的最高產量卻是我們的8到10倍。”李登海說,看到那條新聞后,自己反復不斷地問自己,為什么美國人行,中國人就不行?“后來,我給自己定下了一生的目標:開創中國玉米高產道路、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1989年,李登海培育的中矮桿、抗倒伏的緊湊大穗型“掖單13號”玉米,創造了新的夏玉米世界紀錄,畝產1096.29公斤,這是我國第一個具有畝產1000公斤以上高產能力的夏玉米!

2005年,李登海利用通過種質資源創新育成的緊湊型超級玉米新品種,創造了畝產1402.86公斤的夏玉米高產紀錄。

2013年,“登海618”創下了畝產1151.65公斤的百畝豐產方全國高產紀錄,為夏玉米區玉米高產樹立了樣板。

水稻、玉米的生產對于農業發展、國家糧食安全十分重要。而農業科技的發展,其實也蘊含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咱們舉個例子:

黃瓜為什么會變苦?其中蘊藏大秘密

黃瓜是大家餐桌上的常客。盡管它如今已變成一道可口的蔬菜,但在一定條件下,仍會變苦。苦味在果實中的存在,不僅影響黃瓜的品質,也會影響農民的生產效益。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員、深圳農業基因組所副所長黃三文博士領導完成的黃瓜苦味合成、調控及馴化分子機制研究,成功揭示了黃瓜發苦的秘密。這項成果以長篇幅論文的形式發表在2014年11月29日出版的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

據黃三文介紹,黃瓜苦味的形成,主要與葫蘆素有關。事實上,黃瓜苦味物質葫蘆素還是天然藥物開發的“富礦”。現代醫學證明,它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可與其他抗癌藥物一起用于癌癥治療。因此,此次葫蘆素合成和調控機制的破解,也為將來開發和合成治療癌癥藥物提供了新思路。

“可以說,誰控制了基因組,以后誰就有可能控制了整個生物產業的發展。”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農業方面,基因組學是一項關系到25億農民、11000億美元產業規模的技術,成為現代農業基礎研究中的“火車頭”。“因此,這一成果是我國推進基因組學研究、提升民族種業的核心競爭力方面所取得的又一成果”。

農業科技的發展,不僅有品種上的創新研究,還涉及到很多方面

這項治理,被譽為農業科技戰線上的“兩彈一星”

黃淮海平原包括冀、魯、豫、皖、蘇5省和京津兩市的298個縣,有耕地2.8億畝。由于受季風多變氣候影響,這里曾長期遭受鹽、堿、旱、澇危害,糧食不能自給,嚴重依賴“南糧北調”,每年吃掉國家10多億斤返銷糧。

在這片土地上,一項被稱為我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農業科技大會戰、農業科技戰線“兩彈一星”的行動開展了起來。這就是黃淮海平原旱澇鹽堿綜合治理。

從1973年開始,由農業部主持,設立12個試驗區,開始了跨部門、跨行業、多專業、多學科的大型協同科技攻關。

現在,我國已經成功實現了對黃淮海平原鹽堿地的治理,為解決我國糧食安全問題作出了重大貢獻。攻關所獲的67項重大科技成果中,有16項達到國際水平,12項填補國內空白,2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無數代農業人貢獻著自己的智慧,灑下了自己的汗水,為國家、為群眾取得了很多農業科技成果。不少成果填補了國內的空白,引領著世界的風向。而這種鉆研的精神和領先的勁頭,古已有之。

中國古代那些領先世界的農業科技

最早養蠶,在兩千年前傳入朝鮮、越南、日本,后來傳到歐洲諸國。

我國是最早飼養豬、雞、鴨、馬的國家之一,也是最早用雜交方法培育騾的國家。

兩千多年前修建了我國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芍陂水利工程。而四川的都江堰,更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的水利工程。

《齊民要術》中關于農學和生物學的知識,在世界上保持領先地位達一千多年。

(本文綜合來源:大眾網-山東24小時、煙臺日報、農民日報、南方日報、每日經濟新聞、光明日報等)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鄉村之聲2017-05-27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亚洲日韩A∨欧美 |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观看 | 永久免费AV无语国产 | 亚洲一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AⅤ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