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工作的推進,農村污水已經成為必須被解決的問題。有專家強調,未經處理的農村污水隨意排放,不僅會嚴重污染農村的生態環境,更會直接威脅廣大農民群眾的身體健康以及農村的經濟發展。
今天,黨參君和大家一起來聽聽鐘祥市客店鎮明燈村黨支部書記、主任黎智強是怎么治理他們村的污水的!
我們村以“三萬”活動和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積極探索推行家庭污水處理模式,把過去“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到處爛泥巴”的落后小山村,迅速轉變為碧水長流、鳥語花香、鄉愁濃郁的“四美”新村。近年來,我們村先后被評為綠色示范村和美麗鄉村示范村,探索出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明燈方向”。
農村家庭生活污水處理池
★ 因地制宜,簡化設計
2013年,客店鎮聘請北京綠十字會專家設計了“孫氏”污水處理模式,但造價太高,程序復雜,難以推廣。明燈村受“孫氏”模式啟發,在九組陳維貴家進行試點,反復摸索,成功設計出“厭氧發酵+沙石過濾+植物吸收”污水處理模式。
污水通過管網首先進入沉淀化糞池,采用全封閉厭氧分解處理;
然后進入處理池,采取上翻式細沙過濾,濾出顆粒物及漂浮物;
最后進入集水池,在池內栽植耐水泡等根系發達植物,對池內微生物再次進行吸收。
整個污水處理系統依地勢而建,零動力自然循環;
廚房、廁所、豬圈污水全處理,排污管、處理池全封閉,凈化后的水無異味、無蚊蠅,直接用于菜地、農田灌溉。
明燈村公廁
★ 降低成本,簡便適用
通過雨污分流、散戶單建、多戶聯建等形式,實現“兩低”:
雨水不進入管網,直接進入集水池,處理量大幅降低;
在散居戶推行“單建模式”,戶均成本4000元以內,在集中居住區推行“聯建模式”,戶均成本1000元以內,建設成本大幅降低,群眾普遍能接受。
該村8組一個自然灣的8戶人家,將一處臭水池改造成聯戶型污水處理系統,總投入僅8000元,昔日臭水池變身荷花搖曳、芳草萋萋的蓄水池,不僅環境美了,還解決了干旱季節菜園灌溉問題。
明燈村污水處理系統
★ 示范帶動,戶建公助
通過組織群眾代表到陳維貴家實地觀摩,動員干部帶領建、黨員帶頭建,一幫三、三帶九,充分激發了群眾建設熱情。
成立技術專班上門設計指導,農戶出工、出料,建成驗收合格后,每套系統按3000元標準實行以獎代補(市級獎補2000元,鎮級獎補1000元)。
規定先建有補貼,后建無扶持,不建受限制,激勵村民加快興建污水處理系統。
七組農戶李德鳳,開始認為修建污水池會占用自家菜園,覺得不劃算,后來看到左鄰右舍都建了污水處理系統,水變清了,環境美了,自家生活污水不好再亂排,多次找村里要求建家庭污水處理系統。
目前,全村單戶建設83戶,聯戶建設125戶,今年可實現全覆蓋,3年內推廣至全鎮80%以上的農戶。
(內容來源:《黨員生活》2017年第5期·上半月,有刪改)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黨員生活2017-05-29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