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問題就是農業發展不發展,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的問題。解決農業發展,不僅要講數量,更重要的要講農產品質量是不是安全,然而農產品質量的安全與否,主要取決于土地是否污染,江河水域是否污染和農化產品投入多少。面對“三農”的焦點問題,就是解決農民收入問題。“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就說明了農民收入在小康社會建設中的重要性。“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不僅對環境美提出了要求,也對農業面源污染問題提出了要求。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不是一個單純的治理方法,而是與農產品質量的提升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因此,解決農業面源污染,也是破解“三農”問題。
最近向眾傳媒通過深入調查,解決我國農業面源污染,就要著力農產品質量安全解決農業面源污染,使之促進農產品質量提升,增加農民收入,破解“三農”問題。
一方面要開展農地質量提升,一方面要加強以節水、節肥、節藥、節能和循環農業為重點,發展高效節水農業,降低化肥、農藥以及農用產品的使用率,解決好養殖業、人畜糞便、作物秸稈、生活垃圾等與農業發展的矛盾,提升農業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水平,實現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要廣泛宣傳,深化認識。通過電視、報刊、網絡等大眾媒體廣泛宣傳普及農業生態環保知識,提高公眾的認知度,讓人們充分認識到農業面源污染不僅破壞生態環境、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而且對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從而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和防治參與意識。大力開展環境保護知識和技能培訓,講授科學的施肥、病蟲科學防治知識等,切實幫助農民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同時加大各類媒體的輿論監督力度,把農業面源污染的科學檢測和群體個體的行為納入監督體系。
二要完善機制,強化監管。積極探索建立一套適合當地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的監測防控體系,力求有章可循,便于操作。立足構建和完善農業環境安全的評估體系,把建立養殖業污染物排放環評監測與日常歸檔登記管理納入監控體系;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認證體系中農業環境監測檢測的參與機制,把化肥、農藥等化學品的投入和
有機肥藥等農資市場管理和生產、銷售、使用納入到農業生產全過程的管理監控,切實有效地加強“三品一標”的認證工作與農業環境污染監管指標相結合的制度體系,防止唱獨角戲。
三要規劃控制,科學防治。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示范帶動,整體推進的同時,要把水域和廢棄物處理、農村居民生活垃圾處理,納入農村環境建設規劃中。嚴格規模養殖業的布局規劃和污染處理辦法,在考慮環境的容納度,土壤的凈化能力的同時,從嚴加強養殖業造成的污染的監管。加大農業生產集中區的農業面源污染監控和防治,以便控制農作物種植中造成的污染。
四要加大種植業方面的藥效監管。一方面要積極推廣以重視農家肥為主體的測土配方施肥和耕地質量提升,減少農田水土流失造成的污染;另一方面要加大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上綠色防控技術,大力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化產品,盡可能地研發和推廣高效無殘留的生物農藥;其次就是結合土地質量提升,加大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發開發,減少秸稈的焚燒和隨意堆放帶來的污染,盡可能地開發成產品,增加農民收入。
五要將畜禽養殖業納入日常環境管理。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排污收費等制度,杜絕畜禽糞便直接排放現象。積極推廣“養殖—沼氣—種植”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建設規范化、標準化養殖場,引進清潔的養殖技術,實現畜禽養殖廢物處置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生態化”。
向眾傳媒梳理發現,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的部門多,政策比較分散。因此要著眼“三農”問題,以提高農產品質量、促進農民收入增加為主,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資金投入、技術開發、人才培養和綜合管理力度,大好“組合拳”。結合土地質量提升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向眾傳媒2017-06-09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