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農辦負責人解讀《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
中辦、國辦近日印發了《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11月4日,國務院新聞辦邀請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解讀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介紹《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等方面情況,并答記者問。
9億多農民切身利益跟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密切相關
陳錫文表示,《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把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放在首位,對整個農村經濟體制來說帶有基礎性的意義和作用。他認為,中國農村實際上是一個以公有制為主導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一種經濟組織形式。它的主體當然是農村集體經濟。“我們整個國土面積中大約45%-46%的面積屬于農村集體所有的,其中包括18億畝耕地,還有林地、草原和未利用土地。因此,集體經濟在農村經濟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他的還有國有林場、國有農場、供銷合作社等一些國有的或者其他所有制經濟,以及農民的個體私營經濟、農民的合作經濟等等,所以農村經濟是復合型的。”陳錫文說,改革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并不是說對其他經濟是忽視的。“其實我們關于國有林場的改革、國有林區的改革、國有農墾的改革、供銷社的改革這些文件都在陸續發出,也包括對于保障農村的個體私營經濟等等,都是高度重視的。只不過是因為整個農村經濟當中集體經濟所占的比重很大,9億多農民切身利益跟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密切相關。”
未來糧價原則要貼近市場兼顧農民合法收益
陳錫文針對“糧食價格”問題時表示,《實施方案》里對整個糧食改革的形成機制實際上已經提出非常原則的重大的意見,就是糧食價格的形成應當貼近市場,同時要兼顧農民的合法收益。“這是未來形成中國糧食價格的一個重要原則。”
陳錫文認為,現在糧食的形勢確實是非常復雜。從表面上來看,概括為三個數量在不斷增長。一是今年是第12年,連續12年國內糧食產量在不斷增長。二是從2010年以來中國進口的糧食數量在不斷增長。三是目前的糧食庫存在不斷增長。這個情況在更大的程度上是由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自從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發生之后,全球出現了對大宗產品需求的疲軟,包括農產品在內,都出現了價格的大幅度下跌。
“國際市場的糧價如果和2011年相比,目前的國際市場三大主糧的糧價差不多跌下去40%-50%,這是全球的局面。”陳錫文說。
中國正制定農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方案,嚴禁對外吸儲放貸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表示,關于農村的新型合作金融,是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這幾年,也是國家推行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允許農民合作社來開展資金互助這方面的活動,有的也叫信用合作或者叫資金互助。在這方面,地方自發地做了很多探索,金融監管部門也正在制定這方面改革的實施方案,也就是為了落實《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的要求。關于具體的改革方案,關于農村信用合作、農民合作社和信用合作這方面的具體方案,正在制定過程當中,這方面確實是要嚴格把握好政策尺度,現在要求必須是嚴格限制在社區內部,不能夠對外吸儲,也不能夠對外放貸,它就是一種信用合作或者資金互助,如果突破這種界限,就可能變成亂集資。
韓俊認為,有的合作社,有的打著合作社的旗號,甚至在十幾個省搞亂集資,一下子20多個億,最后高息,利率甚至是30%、40%,放高利貸,一旦失敗,農民便“血本無歸”。如果開展這方面的改革,監管一定要跟上。“現在提出地方政府要負責任,現在在縣一級的農村監管體制,農村金融監管的體制還不夠健全,比如銀監系統在縣一級就幾個人,管不過來,怎么能夠理順縣域農村金融監管的制度,這是一項重要的改革任務。如果推開這方面的改革還必須有審批,這里面也提出要制定監管的細則,這方面的工作正在向前推進過程當中。”
中央財政對“三農”投入實現全覆蓋,未來支持力度不減
韓俊表示,最近幾年中央財政對“三農”的投入力度很大,公共財政可以說實現了對“三農”領域全方位的覆蓋。過去農村的事農民自己辦,現在可以說農村的一些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越來越依靠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的財政支持來作為主要的資金渠道來支持。“我們這些年的‘三農’政策的一條主線是‘多予、少取、放活’,現在基本上對農民不取了,‘多予’的力度越來越大。”韓俊說,這個《實施方案》里專門就農業支持保護提出了今后的政策目標。中共中央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里面也明確提出,要持續增加對農業的投入,要完善農業的補貼制度。但是現在確實經濟持續下行的壓力加大,現在財政形勢跟前幾年也不一樣,但是有一點是不變的,無論國家財政多么困難,今后對“三農”的支持力度不會減弱,對“三農”的投入不會減少。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 2015年11月05日 01 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