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首播的《法治中國》專題片,從多個層面深刻闡述了我國法治建設的生動實踐,反映了我國法治建設的偉大成就,引發了大家的強烈共鳴。“執政興國,離不開法治支撐;社會發展,離不開法治護航;百姓福祉,離不開法治保障”的意識更加堅定。
專題片中對農村法治建設的描述,筆者感同身受。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多次強調加強農村法治建設,提出必須加快完善農業農村法律體系,同步推進城鄉法治建設的思路,把農村法治建設提高到空前高度來強調和部署,體現了黨對農村發展規律和法治規律的深刻認識把握,從而奠定法治中國的堅實基礎,農村法治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啟示一: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城鎮化深入推進,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轉型,必須建立健全農業農村法律體系,為農村經濟發展創造法治化環境。農村的法治發展在全面依法治國中具有基礎地位,也是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的迫切需要,加強對農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等內容,體現了對農民合法權益的維護,體現了對農民利益、需求和幸福的重視和保障。
啟示二:探索建立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不僅是深化司法行政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服務農村法治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推進農村法治建設中,要大膽探索發展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如在村居(社區)建立免費12348電話亭、建設村(社區)法律服務工作站、在村(社區)配備專職調解員、社區矯正監督員、法治村長、法律顧問和法治宣傳員等,把公共法律服務覆蓋到村居(社區),努力實現法律服務“零距離”,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啟示三: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傳播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是推進農村法治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和關鍵性工作。要通過認真組織實施“七五”普法規劃、加快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推進農村法治文化建設等舉措,扎實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用法守法能力水平,引導農民養成自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圍。
啟示四:加強農村法治建設,隊伍建設至關重要,必須始終把隊伍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從加強農村法治宣傳、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幫教安置工作實際出發,應不斷強化“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普法宣傳員、普法志愿者、人民調解員、社區矯正工作者”等隊伍建設,切實滿足農村法治建設需求。
作者系江蘇省宿遷市司法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2017-08-25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