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設美麗鄉村,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基礎,是“十三五”時期國家的建設重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是指導我國“十三五”時期發展的五大新理念,必須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與不同方面。論文以五大發展理念為視角,提出了創新發展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根本動力、協調發展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內在要求、綠色發展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根本途徑、開放發展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外部條件、共享發展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根本目的,探討了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問題與對策,旨在為深入認識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提供新的思路與有益參考。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1]。沒有美麗鄉村就沒有美麗中國,美麗鄉村是美麗中國的農村版。“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是“十三五”時期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我國已經提出“十三五”時期在全國建成6000個左右美麗鄉村,完成這一國家建設重點必須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2] 。黨的十八大以來,學術界圍繞美麗鄉村建設展開了大量研究,但結合五大發展理念進行的研究成果鮮見。本文主要分析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問題與對策,這一研究將對促進我國美麗鄉村建設理論與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一、創新發展是建設美麗鄉村的第一動力
發展是解決我國各種問題的關鍵,面對經濟社會發展動力不足的問題,我們必須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建設美麗鄉村必須堅持科技創新驅動,科技創新必須服務于美麗鄉村建設,把科技創新貫穿到農村生態、農業生產、農民生活等方面。
(一)創新農村生態科技
生態美麗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和前提。農業部辦公廳在《關于開展“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的意見》中指出:近年來,我國農業乃至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面臨著資源約束趨緊、生態退化嚴重、環境污染加劇等嚴峻挑戰[3] 。資源環境生態問題與農村科技落后緊密相關,建設美麗鄉村首先必須解決資源環境生態問題,而科技創新則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驅動力。一是科技創新驅動能源資源保護。水、能源、土地是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的基本資源,這些資源的節約集約循環利用以及新能源開發利用都要靠科技創新,我們要加快創新有助于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新技術與新成果,推廣農村沼氣、省柴節煤灶、太陽能熱水器、太陽灶、小型風電等技術和產品。二是科技創新驅動生態環境保護。水污染、土壤污染、垃圾污染是困擾美麗鄉村建設的主要污染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防治環境污染、提高環境質量都離不開科技創新。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技術、信息技術進行污染防治,如浙江桐廬借助4G網絡對農村污水排污口進行監測;把垃圾無害化處理、回收綜合利用等高科技應用推廣到農村;產出一批防治農村水污染、土壤污染、垃圾污染的新技術與新成果。
(二)創新農業生產科技
農業依然是多數農村發展的重要產業,發展農業生產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農業科技創新是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撐。長期以來,我國農業科技創新不受重視,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水平較低,使農業發展付出了巨大資源環境代價。建設美麗鄉村需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發展現代農業必須依靠科技創新驅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為農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勁驅動力[2] 。要抓住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機會,將最新科技成果應用到農業生產各方面與全過程,“加強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加快生物育種、農機裝備、綠色增產等技術攻關”[4],在生態農業、綠色農業、低碳農業以及農業清潔生產、綠色生產、循環生產等方面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生產鏈改造升級,嚴格實施《農業技術推廣法》,推廣一批節肥、節藥、節水、節能的綠色農業生產技術,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水平,加緊培養綜合素質高、掌握現代技術、具有綠色意識的新型職業農民,將現代農業發展成為一個高新科技產業,讓農業發展成為充滿希望的朝陽產業。當前,鄉村旅游是國內旅游休閑主戰場和旅游就業主渠道,發展鄉村旅游可以借助“互聯網+旅游”,推動旅游業線上線下、城鄉資源要素整合,實現跨產業融合,在全國打造更多智慧景區與智慧旅游鄉村。
(三)創新農民生活科技
讓農民生活美好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出發點與落腳點,現代科技創新發展為農民生活幸福提供了有力支撐。近年來,我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農民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據中國互聯網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2014年農村互聯網發展狀況研究報告》顯示,到2014年12月底,我國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達27.5%,農村網民人數達到1.78億,網絡購物、網上支付等農村用戶不斷增長[5] 。目前,不少村民家庭裝上了寬帶,許多村民使用著智能手機,互聯網發展極大地方便了農民生活。信息技術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浙江省安吉縣為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于2014年啟動了“智慧美麗鄉村”建設,實現了手機終端實時瀏覽監控攝像,通過APP實現數字報、新聞的直播和點播,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可以借還自行車等。當然,相對于城市居民生活而言,農民生活還有諸多不便;相對于美好生活理想而言,目前城鄉生活還有不小差距;相對于城市居民使用而言,目前村民使用互聯網比例較低。改變這些現狀必須依靠科技創新驅動,需要廣大科技工作者深入農民生活,了解農民對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社會生活以及綠色出行、綠色住房、綠色消費等多方面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發并推廣服務于農民生活水平的新科技與新產品,為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作出貢獻。
二、協調發展是建設美麗鄉村的內在要求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發展必須均衡而不能失衡或失調。當前,我國美麗鄉村建設存在城鄉不協調、區域不協調以及物質與精神不協調等問題,嚴重影響美麗鄉村建設的整體性發展。建設美麗鄉村必須堅持城鄉一體、區域協同、物質與精神并重,通過加強薄弱環節與落后領域來增強美麗鄉村發展后勁。
(一)協調鄉村與城市發展
大力推進城鎮化是本屆政府的重要工作,但發展不能是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而是要城鄉協調。因為城鎮化達到70%以上,還有四五億人在農村;達到80%以上,我國還有3億左右農村人口。哈佛大學莫森·莫斯塔法維教授認為,只有將城市與鄉村看作是一個完整的社會生態系統,才能結合方方面面,挖掘自身特點,創造出一個和諧、高效、綠色、城鄉共榮的人類棲居環境[6]。美麗鄉村與美麗城市共同構成了美麗中國,建設美麗鄉村對于縮小城鄉差距、建設美麗中國有重要意義。目前,在美麗中國建設中存在重城市輕鄉村現象,如城市垃圾運到農村,鄉村大樹古樹進城,農村成為污染者樂園。鄉村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點與難點,絕不能讓農村成為荒蕪的農村、留守的農村、記憶中的故園。近年來,通過新農村建設,特別是2013年農業部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活動,我國先后涌現出一批美麗鄉村先進典型。湖北省烏云山村發展為“青山綠水小洋樓、天然氧吧人長壽、生態文明現代化、農村勝似城里頭”,被評為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和中國最美茶園。建設美麗中國,既要防止城鄉二元化即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也要防止城鄉一樣化即城市不像城市、農村不像農村,關鍵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即城市是摩登的、農村是鄉土的[7]。只有推動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雙輪驅動,美麗鄉村與美麗城市互促共進,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才能讓城市生活更加美好、鄉村生活更加令人向往。
(二)協調不同區域發展
區域發展不平衡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問題,發展不能是這一部分像歐洲、那一部分像非洲,而是要地區協調。就當前而言,我國不同地區的鄉村建設與發展極不平衡,不同區域的美麗鄉村建設水平不盡相同。當前,我國美麗鄉村建設情況不容樂觀:既有美得讓人心醉的鄉村,也有丑得讓人心碎的鄉村;馬路邊是美麗鄉村,山里頭是丑陋鄉村;少數村是美麗鄉村,多數村是落后鄉村。美麗鄉村示范村大多位于區位條件優越的地方,本身具備良好的進行商業開發的自然條件。一些鄉鎮集中人財物打造美麗鄉村示范點,結果是“點了一盞燈,黑了一大片”。建設美麗鄉村必須堅持協調發展,既要在全國合理布局美麗鄉村示范點,也要合理規劃美麗鄉村建設區域發展。2008年,浙江省安吉縣全面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對整個縣域進行整體規劃和全面建設,目前已建成精品村164個,12個鄉鎮實現全覆蓋,總覆蓋率面積達95.7%,呈現一村一品、一村一韻、一村一景的發展格局。正是由于其堅持區域協調發展,通過以點帶面、連線成片,成功打造了美麗鄉村的安吉模式,成為我國美麗鄉村建設的先行者與楷模。在學習借鑒安吉模式經驗的基礎上,要成功建設6000個左右美麗鄉村,從“一點美”,到“一處美”,到“一片美”,到“全國美”,最終實現美麗中國的鄉村夢。
(三)協調物質與精神發展
美麗鄉村的美,不僅體現為物質方面的外在美,更體現在精神方面的內在美。外在美讓人一見鐘情,內在美才能日久生情。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提高有限,不少村莊依然是早上聽雞叫、白天聽鳥叫、晚上聽狗叫,不少農民業余生活以看電視、打麻將甚至賭博為主。建設美麗鄉村必須堅持兩手硬,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近年來,各級政府高度重視農村文化建設,采用了多種方式,但電影下鄉沒人看、體育設施成擺設、農村書屋落滿灰、文化廣場難得用。美麗鄉村一定是有文化、有靈魂、有內涵的鄉村,建設美麗鄉村不能只發展農村經濟,而要把培育鄉村文化作為重要支撐,了解農民真實、多樣、善變的文化需求,實現政府文化供給與村民文化需求的有效對接,建設具有鄉土氣息、生態特色、積極向上的鄉村文化。江蘇省永聯村非常重視文化建設,建有龍獅隊、鑼鼓隊、舞蹈隊,每天午后永聯戲樓上演一場錫劇,邀請國家京劇院、朝鮮雜技團、韓國木蘭劇團等藝術團體演出,將村莊打造成“村就是美術館,美術館就是村”。由于其堅持物質與精神協調發展,被選為2015米蘭世博會唯一參展的中國村莊。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努力創建生態文化示范村,建設農民需要的精神文化,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是成功建設美麗鄉村的內在要求。
三、綠色發展是建設美麗鄉村的根本途徑
山清水秀但貧窮落后不是美麗鄉村,生活富裕而環境污染也不是美麗鄉村。綠色發展是要解決人與自然沖突問題,既要保護資源、環境、生態,更要構建綠色生產與生活方式,實現人的生產生活與自然的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建設美麗鄉村必須堅持綠色發展,保護綠色生態、發展綠色生產、培養綠色生活,“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4]。
(一)保護綠色生態環境
自然條件對農業生產與農民生活影響極大,保護綠色生態環境是發展農業生產、提高農民生活的必要前提。綠色生態環境是鄉村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建設美麗鄉村必須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好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一是資源綠色化。針對當前制約我國農村發展的水、耕地、能源資源等瓶頸,應節約集約高效利用水、土地、能源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可再生資源和能源,推動資源開發利用綠色化改造,建設節水型、節地型、節能型新農村。二是環境綠色化。面對農村環境污染加劇、農業超過工業成為最大污染源等問題,要加強水污染、土壤污染、垃圾污染等綜合防治,加大農村改水改廁、垃圾處理力度,推進生活垃圾、污水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行動和清潔河道行動,有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三是生態綠色化。面對農村生態退化問題,我們既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要靠山養山、靠水養水,養樹、養綠、養生態;美化綠化道路、庭院、居所,在窗臺擺滿鮮花、屋面屋頂綠化,讓農村像一個美麗花園;保護好農村的生物多樣性與農業野生植物資源。只有建設生態美麗的鄉村,這才能“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才是我們真正向往的美麗鄉村。
(二)推動綠色生產發展
經濟是基礎、產業是根基、富民是核心,建設美麗鄉村要發展綠色農業、農業綠色產業,實現綠色富民。農業是與自然直接打交道的一個產業,中國傳統農業是一種有機農業、循環農業、綠色農業,但目前被化學農業、化肥農業、農業工業化所替代,污染了農村環境與破壞了生態,影響了食品安全和人民身心健康。建設美麗鄉村、推動綠色發展,需要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生態破壞弱的生產方式,推動農業綠色化、低碳化改造,大力發展清潔生產、綠色生產、循環生產;農業具有經濟生產、生態保護、休閑觀光、就業養老等多種功能[8],要充分發揮農村的獨特優勢,深度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培育壯大農村新業態,重點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休閑農業、體驗農業、旅游農業、養生農業、養老農業、創意農業等綠色農業產業。建設美麗鄉村需要每個鄉村選擇1-2個綠色主導產業,并依托這些主導產業拉長產業鏈,從單純的綠色農作物生產,向綠色農產品加工和流通,再向綠色休閑服務和綠色旅游業發展,實現一、二、三次產業融合互動。綠水青山就是最好的金山銀山,只有改善生態環境、保護綠水青山,將農村變成景區、田園變成公園,走生態優先的綠色農業發展道路,才能成功實現綠色富村、綠色富民。
(三)培育綠色生活消費
生活消費是影響生態環境、生產發展的重要因素,綠色生活消費保護綠色生態、引領綠色生產。一般而言,鄉村具有勤儉節約、低碳生活、循環利用等優良傳統,但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傳統生活方式發生劇烈變化,農民尤其是年輕農民正在告別傳統生活方式。中國有4萬多個村鎮,農村區域占國土面積的90%,農村人口7.13億左右,據衛生部近年的調查顯示,目前農村人均日產生的生活垃圾量0.86公斤,全國農村生活固體垃圾排放量每年高達近3億噸,而且增長速度快于城市[9] 。建設美麗鄉村、推動綠色發展,既要弘揚傳統綠色的生活方式,更要倡導時尚的綠色生活方式。一是綠色居住。農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直觀表現,就是一家一戶一棟小樓已經十分普遍,農民人均住房面積超過國家標準,不少村莊的農民住房成為閑置房。建設美麗鄉村應倡導綠色居住,少建或不建大房子,簡單、綠色、低碳裝修。二是綠色出行。近年來,鄉村交通工具不斷升級,從原來的自行車,到后來的摩托車,再到現在的小轎車,方便了農民出行卻增加了油耗與污染。建設美麗鄉村應鼓勵農民綠色出行,能走路不騎車,能騎車不開車,盡可能節能減排。三是綠色消費。電視、冰箱、空調、洗衣機等家電在農村越來越普及,在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的同時也增加了能源消耗。建設美麗鄉村要積極倡導綠色消費,少用或不用空調、洗衣機,節約使用耗電耗能電器,盡量使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資源的電器。培養農民綠色生活消費和良好衛生習慣,需要宣傳教育的引導和村規民約的規范。
四、開放發展是建設美麗鄉村的必由之路
建設美麗鄉村不能閉門造車、坐井觀天,各級政府和領導干部必須跳出村莊,立足全國乃至全球進行科學謀劃。這就需要堅持開放發展,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建設美麗鄉村必須堅持走出去、引進來,實行對外與對內雙向開放,內聯外合和內外聯動。開放發展是提高我國美麗鄉村建設視野與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國一些美麗鄉村建設示范區的成功之路。
(一)走出村莊,走向國內外
建設美麗鄉村不能局限于村莊,必須加快走出去步伐,走出村莊走向國內外。一要人走出去。組織省、市、縣、鄉相關管理干部特別是村干部到高校、黨校及有關機構參加短訓班培訓,提高他們對美麗鄉村建設理論與實踐的認識;組織村干部、農家樂主、村民代表等到本地或外地甚至國外參觀考察美麗鄉村建設,學習借鑒人家的有益經驗與先進做法。二要產品走出去。目前,不少鄉村缺少特色產品,或雖有產品但缺少經營理念,困在村莊、深山走不出去。建設美麗鄉村必須創建特色產品,要有強烈的市場營銷意識,利用互聯網手段打開地區市場、走向國內市場、邁向國際市場。三是村莊要走出去。建設美麗鄉村要善于抓住機會宣傳自己,擴大村莊社會影響力,提高鄉村社會的知名度。湖北省烏云山村積極參加中國美麗鄉村萬林峰會,其制作的“靈秀烏云山”風光片獲二等獎;主動參與央視農業頻道《美麗中國鄉村行》,制作了《高鐵線上的美麗鄉村》等,通過多種途徑擴大了社會影響,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也得到了政府領導的重視,還引起了一些企業的關注,有力促進了該村美麗鄉村建設。我們應在全國范圍內創建若干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美麗鄉村,創建一批具有國際知名度的特色農產品品牌,擴大這些優勢、特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農產品出口。
(二)堅持引資引智引技
好山好水好風光,缺錢缺人缺技術,是我國不少鄉村的現狀與無奈。建設美麗鄉村離不開人財物支持,單靠鄉村自身很難解決這些問題,這就需要面向社會乃至國際引資引智引技。一是大量引資。建設美麗鄉村少則數千萬元,多則過億。為建成6000個美麗鄉村,政府計劃每個鄉村連續兩年投資150萬元,但是政府投入十分有限,這就需要吸引國內外企業家投資。投資農業是近年來不少企業家的新選擇,山西省左權縣依靠吸引山西煤炭企業家,創建了生態莊園發展新模式[10] 。投資我國農業也是一些國際跨國公司的新動向,這些公司資金、財力十分雄厚,我們可以吸引國外企業大力投資。二是積極引智。貧困地區最缺的是人才與知識,建設美麗鄉村應把引智作為重點。可以聘請農業、園林專家、文化名人參與美麗鄉村規劃設計,邀請專家學者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宣傳教育,提高村民對美麗鄉村建設的認知度和認同度。更重要的是,吸引外出企業家、大學生、農民工回鄉創業,還可以吸引城市精英乃至國外人才投身于美麗鄉村建設。三是主動引技。在商品市場上,同是茶葉、水果等產品,由于品種、品質不同,產品價格大相徑庭。好水果一個幾十元,一般水果十元一大堆,甚至豐收了還賣不出去。建設美麗鄉村要主動引進先進技術、高端產品、綠色產品等,一項新技術、一個好產品可以幫助一個村莊扭轉乾坤。
(三)雙向開放內外聯動
建設美麗鄉村,不僅要加強對外開放,走得出去引得進來,而且還要加強對內開放,深化改革創新有關制度。農家樂、村辦企業、家庭旅社等要向所有村民開放,不能只向外部人、工商資本或少數農戶開放。農業合作社是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形式,但不能辦成少數企業家的“自留地”,應辦成絕大多數村民的合作社,即村民人人參與、人人參股的合作社,這是實現村民共富的有效途徑。在實現雙向開放基礎上,堅持內聯外合、內外聯動。近年來,農村出現了大量閑置房,成為當前農村的一大“景觀”,這是對物質資源的嚴重浪費,是美麗鄉村建設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浙江桐廬面對日益增多的空閑住房,有效探索了城鄉內外聯動模式:由城里人與村里人聯合建設,建房資金由雙方協商出資,房子產權為雙方共同所有,閑置房變成城里人第二生活空間,增加了城市人前往休閑度假、養生養老吸引力,大大促進了浙江桐廬美麗鄉村建設。國際交流合作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形式,要建成6000個左右美麗鄉村的必須加強與發達國家美麗鄉村交流與合作。我國不少城市與國外城市結成了友好城市,同樣,我們的鄉村也可以與國外鄉村建立友好關系,這既是必須的也是可行的。發達國家城鄉差別普遍很小,美麗鄉村與美麗城市相得益彰,鄉村的美麗甚至超過城市,富人住鄉下、窮人住城里,這也是未來中國的一個發展趨勢。
五、共享發展是建設美麗鄉村的根本目的
共享發展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建設美麗鄉村必須堅持共享發展。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要把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增進農民福祉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2] 。這意味著,建設美麗鄉村要為人民,美麗鄉村建設要靠人民,美麗鄉村成果要人人共享,讓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獲得感。
(一)為人民建設美麗鄉村
當前,我國美麗鄉村建設中存在一些不和諧之音:建設美麗鄉村成為部分官員樹樣板、出政績的新載體,成為一些企業家搶地、占地的發財新途徑,以及城里人休閑、度假、旅游的新去處。因此,建設美麗鄉村必須首先解決為誰建的問題。一是為農民。毫無疑問,建設美麗鄉村是為了廣大農民,是為了提升農民的幸福感。美麗鄉村是億萬農民的中國夢,直接關系廣大農民的幸福生活。建設美麗鄉村是要給鄉親們造福,不應將錢花在“涂脂抹粉”、大拆大建上,盡力避免成為新的政績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二是為市民。建設美麗鄉村不僅是農村人的需要,而且也是城市人的需要。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城市病的日益顯現,使鄉愁成為城里人的共同感受。建設美麗鄉村,可以有效化解城里人鄉愁,大大提高廣大市民幸福指數,鄉村將越來越成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三是為各級領導和企業家。建設美麗鄉村也應成為領導干部的新政績、企業家發財的新路徑,因為只有利益相關才能調動各級領導與企業家們投身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與此同時要建立有關制度和相關政策以規范他們的行為。此外,建設美麗鄉村促進鄉村可持續發展,可以有效保障子孫后代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二)美麗鄉村建設靠人民
建設美麗鄉村,是為了人民過上幸福生活,要靠廣大人民來共同建設。當前,美麗鄉村建設中政府唱主角,農民演配角;上級政府積極、下級政府消極;參與部門多,協調難度大,單靠政府能人農民或企業家很難建成美麗鄉村,迫切需要政府、能人、村民、企業家、社會組織等多種力量攜手合作。一要靠政府。建設美麗鄉村是由各級政府推動,政府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領導者與管理者。村委會是具體的實施者與組織者,美麗鄉村建設離不開能人帶領,能人要善于用腦、洗腦、借腦,努力將各種力量凝聚在一起。二要靠村民。村民是美麗鄉村建設的真正主體,要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民力。這就需要尊重農民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讓廣大農民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利益共享者,絕不能讓廣大農民成為利益受損者。三要靠企業家。近年來,不少企業家從不同領域轉向農業,互聯網大佬們紛紛試水現代農業,柳傳志種水果、劉強東種大米、李治國養雞、九城蓋有機農場等,美麗鄉村建設要充分發揮企業家的積極作用。如鄂旅投集團參與恩施上營村美麗鄉村建設取得了成功。四要靠社會組織。各種社會組織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力量,環保NGO是建設美麗鄉村的主要參與者。北京地球村創辦人廖曉義,借助社會力量在四川省大坪村建設了樂和家園,被稱為生態社會主義的鄉村模式。
(三)人人共享美麗鄉村成果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目前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建設美麗鄉村要讓農民共享發展成果,這是美麗鄉村建設成功與否的判斷標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環境改善是我國美麗鄉村建設的主要任務與重要目標,這就是說,堅持環境共享是堅持人民共享的重要內容。當前,我國生態環境民生并不公平,生態環境共享遠未實現,突出表現為農村環境基本公共服務投入不足、城市環境改善以犧牲農村環境為代價、農民成為環境污染的最大受害者。以致污染重災區、癌癥村老百姓無奈抱怨,“你們得利,俺們得病”,“你們升遷,俺們升天”。可以說,“中國農民為中國現代化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他們卻愈來愈被排擠在現代化成果之外”[11]。建設美麗鄉村必須堅持人人共享、綠色惠民:一方面,我們要重點抓住農村水、土壤、垃圾污染問題,將生態環境治理作為重大民生抓緊抓好,不斷改善努力提高農民生產生活環境,想方設法為廣大農民提供更多優質的生態產品,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農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另一方面,要堅持環境公平正義和環境共享發展理念,不能只讓農民成為生態環境風險的共擔者,而必須讓廣大農民成為生態環境福利的共享者,確保在生態環境面前實現人人平等,決不能讓廣大農民群眾成為環境弱勢群體。
綜上所述,五大發展理念是我國建設美麗鄉村的根本指導思想,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必須堅持并踐行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同時打好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組合拳”。只有堅持五大發展理念,并將其作為整體貫徹落實到美麗鄉村建設中,才能建成農村生態美麗、農業生產美化、農民生活美好的美麗鄉村,“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1]。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求實》 2016 (12)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