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謝瑾嵐:以互聯網+農業推進鄉村振興

[ 作者:謝瑾嵐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2-11 錄入:王惠敏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項重大的時代命題和歷史任務,涉及農業、農村和農民發展的方方面面,但“產業興旺”是基礎性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提升農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最終實現農業農村的現代化。

作為農業大省,湖南城鎮化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農業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當前,我省農業發展面臨諸多矛盾和難題,“病根”大都出在結構方面。因此,補齊農業供給結構失衡這一農業發展中的短板,提高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與效率,在湖南實施鄉村戰略中顯得尤其重要和迫切。

“互聯網+”農業是鄉村振興的根基所在——

“互聯網+”農業是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跨界融合、創新而形成的農業新產品、新模式與新業態。其實質是當代信息技術嵌入并作用于農業產業鏈各環節,與生產力的其他要素有機結合,在改進和完善生產工具、擴展勞動對象中,促進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高效化和服務便捷化,促進農業物質、資金和信息流的融通,促進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優化調度,從而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和流通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農業效率。

因此,在互聯網信息技術應用不斷拓展、深入的今天,只有推進互聯網與農業的加速融合,才能驅動解決農業總量、品質、效益等問題,促進農產品供求總量、結構的平衡,提高農業供給結構的先進性、適應性和靈活性,從而從根本上提高農業生產力,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鄉村振興才有發展的根基。只有大力發展“互聯網+”農業,重塑現代農業產業鏈和商業模式,才能使農業有較大的跨越式發展。“互聯網+”農業是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的根基所在。從一定意義上說,沒有“互聯網+”農業,就沒有鄉村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必須發展“互聯網+”農業。

以“互聯網+”農業推進鄉村振興的方向與路徑——

發展智慧農業,優化農業生產結構。依托“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技術,通過農業生產領域的信息化、智慧化、生態化改造和實現產業鏈管理來調整優化農業生產結構,使供給更好地響應與匹配需求預期,應對總量“剛性”需求快速向品質“彈性”需求轉變過程中供需不匹配問題。如運用大數據來分析宏觀經濟快速增長背景下農產品品種結構的優化方向,分析居民消費結構與消費特點,并以此來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與區域布局,破解農業生產經營者無法根據消費者信息及時安排生產與合理布局,從而導致“過剩”或“不足”等結構失衡問題;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實現對農業生產的精準控制、專業制造和品質管理,促進精準農業、質量農業的實現。

發展電商農業,重塑農業供應鏈。依托互聯網信息傳遞“跨界、無損、前瞻”與技術擴散“溢出性、平臺化”等特性與功能,圍繞滿足新興市場需求和破解傳統農業交易、流通低效率問題,通過農產品從生產者到消費者全程的“電化”和“網化”重塑農業供應鏈,大力發展新興業態,重構農業市場體系,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結合。如利用互聯網對農資供應領域、農產品生產領域、經銷領域和農業服務全過程的農業供應鏈進行改造,實現訂單生產、渠道替代、平臺整合等。

發展分享農業,提升農業全要素生產率。依托互聯網“社會化、市場化主導”的思維方式,“合作共享、催化激勵”等特性和功能,推進農業土地、資本、勞動、技術、生態資源等要素配置手段創新和制度改革,促進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優化調度,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寬增收鏈,提升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分享農業包括:生產工具分享,利用互聯網平臺對旋耕機、播種機、收割機、烘干機等生產工具的供需方進行匹配;農技知識分享,通過互聯網平臺在線咨詢,實現農業專家與農戶的交流互動;土地分享,通過互聯網平臺對供需方進行土地流轉撮合;農產品分享,通過訂單農業和農業眾籌預售農產品,消費者還可全程參與生產管理過程;民宿分享,通過互聯網平臺有效匹配民宿租賃。未來鄉村旅游、金融信貸和家政養老服務等行業都可以實現與分享農業的深度融合。

作者系湖南省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湖南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视看动漫 | 日韩精品视频久久 | 色婷婷色综合缴情网站 | 亚洲精品国99久久 | 最新在线精品国自产一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