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農活、摘果子、捉魚蝦……當這些原本再普通不過的鄉村農事通過農民的手機鏡頭直播,并引來大批城里人追捧時,一系列奇妙的“化學反應”讓農民成了“網紅”,由此帶來的經濟價值、農業技術價值和文化價值正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動力。(10月5日 新華社)
農民、農業、農村一直是備受關注的“三農話題”,尤其是在鄉村振興的當下,如何下好“三農”這盤棋,讓農民更有獲得感,讓農村更有前景,讓農業發展得更好成為了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要激活鄉村振興的新活力,“互聯網+”大有可為。
信息化的社會,網絡已經成為了生活中的“必備品”,而農民的一次意外“觸網”卻讓鄉村的農事走向了更寬廣的天地,也傳輸得更遠,受到了城里人的追捧,“互聯網+”把鄉村搭乘到了更多人的面前。
鄉村,在農民的眼里就是很普通的農事,在城市人的眼里這些都很有意思,但是缺乏交流的雙方,并不知道其中的供需所求,而“觸網”的意外,讓農村的普通事成為了城市人的新鮮事,也吸引了更多關注的目光。
自然,干農活、摘果子、捉魚蝦……這些農村的常態居然成為了吸引城市人的“法寶”,而農民也因此成為了“網紅”,也因此帶來了經濟上收入的提升,鄉村價值的提升,更是讓農業迸發出了更強勁的生機。
所以,要下好鄉村 這盤棋,還需要借助“互聯網+”,既讓自己能夠更好地“走出去”,也能夠吸引更多的人“走進來”,才能夠打響鄉村的特色招牌,讓“互聯網+”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的新活力,新渠道。
(作者地址:四川省綿陽市)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