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300年的世界現代化史來看,目前全球正處于第三次城鎮化浪潮中。其主要特征是大城市與中小城市的交通和網絡聯系不斷加強,大城市國際競爭力持續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從生產力空間布局來看,經濟發展正在由以地區經濟為基礎的增長模式,轉變為以城鎮為生長點進行布局的發展模式。加快推進城鎮化、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是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簡單地看,合理的城鎮化率在根本上取決于城鄉勞動生產率或人均收入的均衡狀態。從劉易斯二元經濟模型來看,劉易斯第一拐點意味著,農村剩余勞動力被吸收殆盡;第二拐點則意味著,農村勞動的邊際生產率及人均收入與城市趨同,農業融入市場經濟并具有國際競爭力。在當前條件下,城鄉勞動生產率的絕對等同難以實現,這是因為城市現代經濟特別是互聯網經濟為嚴格的非線性生產函數,而農村以農業為主的經濟與勞動力、土地、資本等基本呈線性關系。再考慮到我國農村經濟部門近似為零的稅負壓力,假定農村勞動生產率達到城市勞動生產率一半水平,此時的城鎮化率較為合理,據此則可計算出大致數值。2016年,我國城鎮勞動生產率(近似為第二三產業增加值與城鎮就業人數的比值)為16.43萬元/人,若農村勞動生產率(近似為第一產業增加值與農村就業人數的比值)達到其一半水平(實際僅為1.76萬元/人),那么目前農村僅需7753萬勞動力即可。按2.5的贍養系數(每個就業者除負擔自身外,還可額外負擔1.5個無其他經濟來源、完全依靠就業者供養的人口)估計,屆時農村可負擔19383萬人生活,因而目前農村58973萬常住人口中需轉移出39590萬人,加上城鎮79298萬常住人口,我國合理的城鎮化率將達到86%左右的水平。2016年我國城鎮化率為57.35%,與之仍有較大差距。
從發達國家的情況來看,目前城鎮化率大多達到80%甚至90%以上的水平。一些歐美國家歷經上百年才逐步完成城鎮化進程,2015年,英國的城鎮化率達到82.59%,法國、德國、西班牙分別為79.52%、75.3%、79.58%,荷蘭和比利時分別達到90.5%、97.86%,北歐五國則處于80%—95%的水平,美國、加拿大城鎮化率分別為81.62%、81.83%。日本城鎮化始于明治維新后,1920年的城鎮化率達到18.04%,1970年為72.07%,2015年達到93.5%。韓國1950年的城鎮化率僅為21.35%,1990年達到73.84%,2015年為82.47%。澳大利亞、新西蘭的城鎮化率也分別達到了89.42%、86.28%。大多數發達國家的城鎮化都經歷了一個漫長曲折的發展過程,以致城鎮化與產業、社會發展終能形成良性互動,才為解決城鎮化過程中的勞動力就業、公共服務等問題奠定了較好基礎。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城鎮化,尤其要注意避免各種發展陷阱和困局,不斷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2015年,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等拉美國家的城鎮化率也分別達到91.75%、85.69%、89.53%、79.25%的較高水平,但這些國家存在較嚴重的“過度城鎮化”,即城鎮化水平大幅超越其經濟發展(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水平。而南亞和一些南部非洲國家的城鎮化,缺乏公共設施和社會服務的支撐,出現了“弱質城鎮化”問題。因此,城鎮化應是一個循序漸進、自然發展的過程,需實現與城鄉產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各方面的協調同步發展,不能盲目追求城鎮化速度。
穩步推進新時代城鎮化、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真正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美好愿景,要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繼續推動城鎮化與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的同步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著力點在實體經濟,推進新時代城鎮化,要重點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城市和農村同時實現適度規模經濟效益和深化分工,著力解決城鄉產業發展與勞動力就業問題。城市產業方面,全面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大力發展服務經濟和新興經濟,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進一步提高新增城鎮就業量。農村產業方面,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這一首要要求,推進農業規模經營,實現農業現代化和質量興農,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特別是具有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親身體驗的農民工返鄉創業,適當擴大農村就業容量。
第二,實現城鎮化與相關配套服務及設施的同步發展。城鎮化是以人的發展為核心的現代化進程,不是單純的人口流動或轉移。新時代城鎮化要合理吸收世界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和“城市病”教訓,審慎處理各類現實問題和矛盾。要加強對轉移勞動力的就業再教育和培訓,并在經濟發展基礎上實現城鄉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基礎設施、資源環境等協調改善,促進以人民為中心的人本導向的城鎮化。特別是要多渠道緩解農村轉移人口進城后的住房、醫療、養老和子女教育的壓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型城鎮化道路。
第三,不斷優化城鎮布局。經濟全球化競爭表現為城市的競爭。英國、法國等強調大城市發展,美國、德國等主要強調中等城市發展,日本、韓國等則更強調大城市群的發展。新時代城鎮化要按照建立主體功能區和特大城市圈的思路,把城鎮化與生產力空間布局有機統一起來,結合綜合承載能力做好城市群發展規劃。以城市群為主體,整合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做好相應的政府事權與財權劃分、土地利用規劃等制度設計,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培育和創建符合我國全球經濟定位的大城市圈,不斷提升我國城市國際競爭力。
(作者單位:湘潭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湘潭大學商學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社會科學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