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魏延安:返鄉下鄉創業不是替代農民

[ 作者:魏延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7-27 錄入:吳玲香 ]

這些年,隨著農村不斷發展進步,農村創業機會也越來越多,出現了各類返鄉、下鄉創業人員,還出現了大量從事農村電商等涉農行業的“新農人”。據農業農村部通報,2017年底各類返鄉下鄉人員已經達到740萬;商務部通報,農村電商從業人員已達2800萬之多;阿里研究院等機構2015年初發布報告時就說,從事電商的狹義“新農人”已經超過100萬人。與浩浩蕩蕩的農村人口進城相比,鄉村出現的人口回流現象讓人看到了希望,也感到了欣慰,正在成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推動者。

返鄉下鄉創業當然也面臨一些問題,以至于一些已經下鄉的群體在叫苦,也讓一些有想法的人感覺到只是看上去很美。問題有多個方面,比如說政策可能還不夠到位,現在的政策補龍頭企業、補農民的多,而補農村創業群體可能還不夠多;也有土地問題,流轉費高,流轉難,流轉期還不夠穩定,給后續經營帶來困擾;也有做農業面臨的老生常談問題,缺人、缺錢、缺技術等。這里只準備討論一個具體問題,返鄉下鄉創業做什么好?

直接流轉農民土地搞經營需要慎重

首先,我不太主張直接流轉農民土地,代替農民搞經營。原來鼓勵大學生村官創業時,我就提醒過,不一定要干農民能干的事,而是要干農民干不了的事,側重點放在新技術引進示范、捕捉市場信息、幫助產品銷售等方面,今天也可以對農村創業群體這樣講。當然,如果當地大量的農民已經遷出、成片土地需要新的經營主體,那是需要另當別論的。一般而言,農民的土地流轉是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自然而然出現的,在農民之間的自發土地流轉成本往往是比較低的,一般可能就一二百塊錢一畝,但是外面的人來流轉,價格往往就高出許多,特別是企業長期流轉的時候。農民當然可以因此增收,看起來像是好事,但卻讓流轉主體的經營建立在了高成本的基礎上,動輒幾百元上千元的畝均流轉費,已經超出正常糧油種植收入。流轉的結局,只能是非糧化、非農化。當然這也算結構調整,不宜過度緊張,但可惜的是,種植非糧作物或發展非農產業,收益高也伴隨著風險高,容易導致失敗,最終流轉主體和農民都可能受到損失。近來已經有不少媒體報道,好多被流轉的土地已經遭到荒廢,流轉主體甚至出現跑路,這就需要警惕了。

更重要的是,隨著土地流轉還帶來一個勞動力“析出”效應,農民沒事干了,坐等收益即可,但流轉主體自己又干不了,還得把農民請進地里發工資。隨后,管理農民又成了頭疼的事情,好多農業企業管理農民的水平,與人民公社時期的“大鍋飯”甚至相差無幾,成本高而效率低。最后,往往又參照聯產承包模式,把流轉的土地反租倒包或包產到戶給農民。比如,近年為人津津樂道的“褚橙”,其背后的成功因素就是農民管理得比較好,所以才能種出標準化的高品質的冰糖橙來,這與褚時健當年搞煙廠時與煙農打交道積累的經驗有很大關系。記得當年有人問紅塔山牌子的煙為什么好抽?褚時健說,那是因為我有最好的煙葉,通過一系列措施讓農民愿意種好煙。

返鄉下鄉創業要放開視野

返鄉下鄉創業群體中,好些人覺得滿腔熱血,響應政府號召,回報鄉梓,體現助農情懷,但現實中卻困難重重。此情此景,固然讓人同情,但是如果把一切都歸根到外在的因素,而不在自身找一點問題,恐怕也是不全面的。

我的觀點很明確,返鄉下鄉創業絕對不是替代農民,農民可以干、愿意干的事情還是要交給農民,返鄉特別是下鄉的群體應該避免與農民同質競爭,而是要多在生產性服務業和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上尋找農民干不了、干不好的領域。一個可以參考的數據是,美國只有200多萬農民,但農業服務業卻有1500萬人在從業,顯然農業的產前、產中、產后相關領域還有大量的機會可以挖掘。

還是前面的流轉土地,原來以為要規模經營就必須流轉土地,但后來發現托管服務也可以不流轉土地就實現規模經營,地還是農民的,但是整個種、管、收的環節都由托管服務機構按照幾個統一的模式完成了,農民省心了,種地成本下降了,收益還增加了,農業服務機構也盈利了,實現了各方共贏。而這個農業服務機構就是返鄉下鄉創業的大有可為領域。

再就是“企業+農戶”模式,今天也有創新。陜西隴縣開發的產業扶貧“借袋還菇”模式,就是由龍頭企業宏盛農牧把扶貧資金作為農民的股金,按統一標準在各村各戶建香菇種植大棚,統一加工袋料、接種菌種并提供技術服務,只把最后的簡單生產環節交給農民,搞好日常管理,按時采摘香菇交給公司就行,公司統一銷售,較好地化解了產業規模難以快速擴張、農民直接從事新產業技術不過關、企業直接經營投資過大、勞動力成本過高和管理困難等一系列問題,實施效果良好。

對于大量的“新農人”群體而言,往往是從種幾畝地、幫農民網上賣東西起家的,實力小、帶動能力弱,有的在生產環節還與農民有競爭。即使是農產品電商,今天也出現了許多農民甩開袖子直接上網的趨勢,原來簡單的收購農民的產品,再加價網上賣出去的“新農人”頓時成了尷尬的網上二道販子,價格根本競爭不過農民。在此情況下,也就不得不向電商的配套服務鏈、關聯產業鏈主動退卻,讓更多的農民直接走上電商前臺。就復雜的電商供應鏈而言,農民不具備能力,早期的一些電商及時轉型,從包裝箱的印制、內襯板的配套到倉儲快遞的跟進,讓農民省了不少心,創業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可謂思維一變天地寬。

今天做農業貴在創新

現在方興未艾的各種新型產銷銜接方式,如眾籌、預售、領養、定制等,基本是依托互聯網開展的,普通農民一般玩兒不了,大量“新農人”卻有了用武之地,已經獲得成功的不在少數。最終,土地還是農民的,也還是農民種,種什么卻由“新農人”代表終端消費者說了算,而且避免了現在常見的市場風險,各方面都能受益。

再來看看十九大報告和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里面是鼓勵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如“大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加強農產品產后分級、包裝、營銷,建設現代化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體系”“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閑觀光園區、森林人家、康養基地、鄉村民宿、特色小鎮”“發展鄉村共享經濟、創意農業、特色文化產業”等。這些領域更應該成為返鄉下鄉創業群體的主攻領域,否則“新農人”的“新”又體現在何處?

凡此種種,返鄉下鄉創業還是要放這視野,尊重農村的實際和農民主體地位,可以示范引導他們,也可以與他們合作,甚至可以用事實教育他們,但卻不宜生硬地替代他們,要多在農民干不了、農業很需要、農村還欠缺的領域做文章,這樣才能實現鄉村振興的“眾人拾柴火焰高”效應。也可以預計,在服務“三農”的大領域中,一定有很多好的創業機會,成長起一批農業創新型企業和人才。

(二〇一八年七月十四日夜初寫,二〇一八年七月二十一日校訂)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A乱码 | 免费国产精品专区 | 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中文 | 制服丝袜国产激情在线 | 中文字幕第62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