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張繼濤:公共文化服務從城鄉均等化到一體化

[ 作者:張繼濤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4-15 錄入:王惠敏 ]

公共文化服務是公共服務的基本組成部分,包括由政府、市場和社會協同向公眾提供的各種文化產品、服務、空間、設施以及與文化發展有關的各種社會行動等。受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在城市和鄉村出現了兩極分化現象,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落差既反映了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差距,又助長了城鄉差別的持續擴大。因此,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分階段實行均等化,最終實現一體化,將會貫穿我國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始終。

雙二元制: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的歷史缺陷

我國現行的公共文化服務體制存在著“雙二元制”模式:城市和鄉村公共文化發展嚴重失衡,代差明顯;文化與教育若即若離,各自為政。

從文化事業角度看,政府在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投放上,幾十年來一直沿襲著重城市、輕鄉村的一攬子政策,絕大部分文化資源如圖書館、博物館、青少年宮、公園以及文化人才等集中于縣級以上的城市。據文化部統計,1995年、2005年和2014年縣級以上城市占全國文化事業費的比重分別為73.2%、73.3%和50.1%。而在縣以下地區,縣級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和鄉鎮文化站的運營維護費則占去了剩余文化事業費的絕大部分。在廣袤的農村地區,真正用于改善農村社區基礎文化設施和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政府投入極度匱乏。

從廣義的文化視角看,公共文化服務涵蓋了教育,教育是文化傳承與發展最重要的手段。在功能主義的影響下,高度復合的文化事業隨著政府機構的科層化被割裂成教育與文化兩個相互獨立的系統,這種二元結構不僅降低了公共文化服務的效能,而且還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例如,我國絕大多數公立學校的圖書館、體育場館等公共設施始終封閉運行,未能按政府要求擔負起服務社區居民的公共服務職能。

均等化: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的現實選擇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了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構想,十八屆三中全會進而提出“要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均等化”。新近出臺的《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指出,“把城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及城鄉規劃。根據城鎮化發展趨勢和城鄉常住人口變化,統籌城鄉公共文化設施布局、服務提供、隊伍建設、資金保障,均衡配置公共文化資源”。一般而言,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測量標準分三個層次,即最低標準、平均水平和絕對平等。由于我國人均收入水平低且城鄉居民收入差別大,因此,政府目前對公共文化的投入只能維持低水平的均等化,即保障城鄉居民最基本的公共文化需求。

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依賴兩條路徑:其一,服務設施標準化,即基于當前城市和鄉村公共產品和服務的供給現狀,對公共文化空間及設施的類型和數量設定一套全國通用的最低標準,由中央政府主導、地方政府實施,如電視村村通、兩館一站、社區閱覽室、農家書屋等政府文化工程在“十二五”期間已在全國基本實現達標。其二,投入平均化,即按照城鄉居民人口規模平均地分配公共文化資源。均等化意味著過去數十年城鄉間嚴重失衡的公共文化投入體制將回歸公平取向,城市和鄉村在公共文化事業經費中所占比重將呈現此消彼長態勢。

盡管公共服務均等化是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手段,但它客觀上導致了一個悖論——均等化的目標是為了打破城鄉二元結構,但在實施過程中城市和鄉村仍然被視為獨立的兩極。形式均等可能會掩蓋城鄉公共文化事實上的不平等,如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動力和階段不同、城市集中的資源和便利的交通使公共文化服務的可獲得性遠遠優于人口密度低的鄉村地區。如果在實踐中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均等化,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難免會陷入“新城鄉二元結構”的悖論中,而破題的關鍵就是由靜態的均等化轉向動態的一體化。

一體化: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的戰略目標

城鄉一體化戰略凸顯了城鄉間的政策一致性、發展公平性與資源流動性,包含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子系統的協調發展與功能耦合,涵蓋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態文明的全面發展與進步。在社會轉型加速期,工業化和城市化加劇了傳統鄉土社會文化的“空心化”。因此,在均等化的基礎上,實現城市和鄉村公共文化全方位的互聯互通,是城鄉一體化對公共文化服務的必然要求。

首先,一體化對城鄉間的文化互動提出了新要求。隨著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的普及,高勢能的城市文化大舉闖入農民的日常生活,農民尤其是中青年農民習慣于以城里人為其價值觀和行為的參照群體。在城鄉一體化格局下,這種單向的文化傳播模式必須得以改變,政府、市場、社會應幫助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濃郁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的鄉村地區增強文化自覺,并支持其利用公共文化服務平臺和市場化機制擴大鄉村文化的輻射范圍。同時要建立公共文化服務城鄉聯動機制,實現農村、城市社區公共文化服務資源整合和互聯互通。

其次,一體化為文化與教育在城鄉社區的深度融合帶來了機遇。在后工業化社會,文化資本已成為社會分層的重要機制,其對城鄉差別、城鄉內部的差別以及代際流動影響深遠。公共文化服務的崇高使命是為了增加國民的文化資本,增進國民的現代性,推動社會文明的整體進步。從這個意義上講,教育即文化,文化即教育,教育是公共文化服務最重要的依托。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在城鄉大力發展復合型的社區教育以塑造無差別的人,是通往城鄉一體化的不二法門。

再其次,“互聯網+”為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的一體化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通過政府主導的一系列工程,來扭轉城鄉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失衡狀況,但傳統的屬地管理模式導致文化資源利用率低下。因此,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提供的便利條件,大力開展數字服務,打通公共文化服務通往城鄉社區的“最后一公里”。 隨著互聯網技術“十三五”期間在城鄉的加速普及,“公共文化服務+互聯網”模式必將為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的一體化注入新的動力。

作者系湖北大學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教育報》2016年4月14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综合另类 | 亚洲免费a在线观看 | 中文在线欧美日韩视频 | 欧美一级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无玛中文字幕久久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