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的不斷轉型,中國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在收入增加的同時,隨著普惠金融體系的建設和推廣以及“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中國家庭的投資理財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家庭金融理財的相關知識也在普及,方式日趨多樣,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關注資本市場產品,注重金融資產選擇的多樣化,開始在保證資產安全的同時追求更高的投資回報率,有意識地去尋求在資產的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之間的平衡點。這種發展趨勢是普惠金融發展的必然結果。今年6月,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Institute of Social Science Survey,ISSS)發布了2014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hina Family Panel Survey,CFPS)的調查數據,其中也調查了樣本家庭的資產與投資情況。通過對于2014年和2012年CFPS數據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近幾年的家庭資產變化的趨勢。
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接觸到金融知識,學會了通過現代金融理財活動來增進家庭財富的方法。在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hina Family Panel Survey,CFPS)中,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2012年調查的家庭樣本是13453戶,個人樣本是44339個;2014年,調查的家庭樣本是14219戶,個人樣本是45708個。這些具有全國代表性的家庭樣本,從微觀層面反映了當前中國社會的金融發展情況。當這些微觀家庭都在通過金融理財活動進行投資時,從社會整體層面,就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家庭資產金融化的發展趨勢。我和哈佛大學經濟系教授、美國金融學會前主席約翰·坎貝爾討論這個問題時,他指出,在美國金融體系發展過程中,歷次金融創新基本上都是與家庭資產的金融化直接關聯的。因此,研究家庭的金融行為,對于社會整體的金融發展走向,具有重大的意義。根據中國家庭追蹤調查的數據,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對中國家庭的金融投資行為進行研究。
家庭資產的金融化
根據右圖所示,近些年來,中國家庭金融資產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從2012年到2014年,家庭現金及存款總額的平均值從28377元增加到29931元,增加幅度并不大。但是,金融產品總價7709元逐漸增加到120237元,增加了將近16倍??梢姡彝ガF金及存款總額增加幅度不是很大,而金融產品總價卻大幅度的增加。導致這種趨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家庭在金融理財上出現了一個覺醒時期。社會上包括互聯網金融在內的各種金融服務層出不窮,讓中國家庭在買房、買車之后很重要的投資就是購買金融產品和服務。當然,這種微觀層面上的變化背后,有宏觀的經濟、社會、人口、科技等的背景。諸如經濟結構調整、社會的老年化、人口紅利的消失、科技的進步等因素,都在有意無意中推動家庭資產金融化的發生。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在微觀層面,一些居民的財富已從傳統的存款賬戶以及房地產投資中抽身,轉移到新的金融資產賬戶中來。
當我向約翰·坎貝爾介紹中國家庭正在發生的這種變化與趨勢時,他指出,這是普惠金融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也要警惕家庭金融投資可能帶來的風險,投資失敗很容易導致家庭的破產,影響社會的穩定。所以,中國要平穩推進普惠金融的建設,在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與產品的同時,需要加強對家庭金融投資的教育。對于廣大家庭而言,重要的是要有正確的投資理財理念和方法。2015年初夏的這場股市動蕩,似乎讓廣大家庭中的金融投資者又遭遇當頭一棒之感。這場股市動蕩也反映出家庭理財者金融投資教育的不足。從居民財富向金融資產轉移的新形勢看,光靠市場本身來教育,成本會非常高昂。廣大家庭的理財者,需要從自身學習入手,強化相關金融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有效管控風險的同時,獲得合理的投資回報。
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曾這樣指出,“不要吝惜小錢,錢財是有翅膀的,有時它自己會飛走的,有時你也必須放它飛,只有這樣才可能招來更多的錢財。”很多創業者,都是家庭理財的高手。臺灣著名企業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董事長尹衍梁,在25歲時接下他父親的紡織業,當時總資產也不過600萬臺新臺幣。37年后的今天,已經成為資產2.2兆新臺幣的龐大集團。這個過程中,財富的增值是非常耀眼的,而他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正確的投資與理財。尹衍梁認為:“經營公司如果只是把錢放著,什么都不做,這公司有什么用?”(《達觀天下:跟尹衍梁學管理》,顧佳峰)在投資理財上,經營家庭與經營公司有很大的相似性。
在中國經濟轉型和結構性調整的環境中,如何讓居民財富金融化的過程更為平滑流暢?另一個重要途徑就是鼓勵有條件的家庭創業,通過創業的方式實現家庭資產在更大范圍內的金融化。香港企業家李嘉誠、李兆基,都是通過創業獲得了家庭財富的增值。在理財投資上,李兆基有句名言:“小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在投資過程中,要注意平衡風險與收益,李嘉誠曾說:“擴張中不忘謹慎,謹慎中不忘擴張。”這些從創業與投資中總結出來的經驗。當前,國家也在積極完善有利于家庭創業的外部金融環境,例如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的建設與制度完善。這些舉措,為有創業實力的家庭提供了資產金融化的另一條途徑,即通過創業與上市而實現資產的金融化。
農村地區潛力大
由于農村的金融發展水平仍然落后于城市金融發展水平,城鄉差異依然在金融投入、金融制度建設、金融機構分布、金融業務普及面等方向存在差異。目前農民首選的金融資產是銀行儲蓄,這是因為金融市場上可供選擇的金融工具種類仍然很多,但是大多金融服務具有明顯的針對性,也有一定的門檻,城市地區的家庭居民比較受歡迎。根據表1所示,2014年中國家庭現金及存款總額平均為29931元,家庭購買金融產品的總價的平均數為120237元,全部金融資產平均為150168元;其中農業家庭中,現金及存款總額平均為22415元,而金融產品總價的平均數為37205元,這類家庭的全部金融資產平均為52620千元;非農業家庭中,現金及存款總額平均為50460元是農業家庭的3.13倍,金融產品的總價的平均數為126116元是農業家庭的3.39倍,在非農業家庭中全部金融資產為176576元,超過了全國家庭的平均值。
調查數據表明城鄉家庭在金融資產上存在較大差距,其中收入是家庭現金及存款的主要來源,城鄉收入的差異造成了金融的發展不平衡;其次,由于農民傳統觀念、農村金融市場滯后等原因,農民的理財觀念過于單一,家庭收入除了正常合理的消費以外,所擁有的金融產品較少,主要是儲蓄這種資產,這就造成了在金融產品購買上與非農業家庭具有了顯著的差異。當然,除了資金的限制之外,觀念上的限制也是存在的。由于金融知識在農村的普及程度遠低于城市,因此,在金融參與上,農民往往更加保守,寧愿把錢放在銀行,也不愿意拿出來投資于高風險、高收益的金融產品,拿著一點點的利息,把活錢變成了死錢。這說明,在推動家庭資產金融化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于廣大農村地區的金融知識的傳播和培訓,使得廣大農民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投資理財知識,才能夠更多地參與到金融活動中來。
2015年2月3日,我曾在《東方早報》上發表《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應積極試點窮人銀行》一文,指出當前我國金融發展存在的不平衡性。這種不平衡性,既是挑戰又是機遇。農村地區家庭資產金融化程度不高,說明農村家庭資產金融化的潛力很大?!按蟊妱摌I、萬眾創新”戰略的順利實施,要求農村地區必須加大資產金融價值轉化力度,通過資金支持激發廣大農村地區創業活力。同時,激發農民的創造活力與創業精神是促進農村家庭資產金融化的關鍵。可見,農民創業與農村家庭資產金融化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因此,在制度的頂層設計上,需要把兩者統籌考慮。一方面,要鼓勵和激活占據人口半壁江山的廣大農民群體的草根創業,提高農戶對家庭資產金融化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快推進農村普惠金融建設,從供給側來加大農村家庭資產金融價值轉化力度,通過挖掘農戶自身信貸潛力、提高農戶信貸能力,進一步激發廣大農村地區創業活力。
地區之間發展有差距
由于歷史的原因以及地區之間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差距,家庭資產金融化在不同地區的發展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據表2數據所示,從東部到中部、西部,金融發展水平存在著明顯的不平衡,呈現出階梯式遞減的特征。對于一個具有遼闊國土面積的大國來說,這是經濟發展特定階段必然存在的現象。具體來看,在家庭現金及存款總額方面,東部依次大于中部、西部。其中,東部和中部所有家庭的平均值高于全國平均值,西部地區的家庭的平均值低于全國平均值。東部所有家庭的平均值為52213元;中部所有家庭的平均值為30850元;西部家庭的平均值為17629元。在金融產品總價方面,從東部到西部依然呈現遞減趨勢,其中東部家庭購買的金融產品價值的平均值超過了全國家庭的平均值,中西部家庭均低于全國家庭的平均值。東部所有家庭的平均值為141550元,中部所有家庭的平均值為84682元,西部家庭的平均值為62167元。由于經濟、社會與金融發展總體水平相對較低,在中西部地區,家庭資產金融化面臨著比東部發達地區更多的障礙,中西部地區在金融資源方面,相對也比較缺乏。
中國幅員廣闊,地區之間在經濟、社會發展上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由于不同地區的家庭收入不同,因此,對于家庭資產金融化的需求也會存在差距。但是,家庭收入的高低并不必然會阻礙家庭資產金融化的進程。正如C.K.普拉哈拉德在《金字塔底層的財富》一書中就指出的那樣,全球有超過40億人口生活在按照財富和收入能力劃分的經濟金字塔底層,這部分群體內蘊含著潛在的巨大財富。從社會分層的角度來看,無論是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還是經濟相對比較落后的中西部地區,都有高收入家庭,也都有低收入家庭。從家庭資產金融化的角度來看,無論是高收入家庭還是低收入家庭,都會有家庭資產金融化的內在需求。所以,盡管存在地區差異,但是通過因地制宜的制度設計,可以有效提高家庭資產金融化程度。
結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普惠金融體系的不斷完善,中國家庭理財能力有了顯著提升,家庭理財的方式也更加多樣和多元,可選擇的投資理財種類也越來越多。老百姓的家庭財務管理更加靈活與多元,家庭金融杠桿作用日趨明顯,為家庭資產金融化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調查數據表明,中國家庭資產金融化的發展趨勢明顯,這是普惠金融發展的必然結果。當然,城鄉之間、不同地區之間,在理財上依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政府在推廣和普及金融知識和服務上,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政策和舉措,盡可能讓社會每個人都能夠獲得金融服務的機會,享受金融發展所帶來的益處,使得家庭資產金融化過程更為順暢。在制度設計上,家庭資產金融化需要和創業結合和協調起來,效果就會更好。此外政府也通過宣傳等方式,提醒廣大老百姓要時刻警惕金融風險,要通過合理的風險規避措施來盡可能保護自己的財富。對于廣大家庭理財者而言,除了要積極學習和掌握相關的金融知識,還要掌握正確的家庭理財理念和方法,合理管控風險,確保家庭金融長期可持續發展。對于有條件的家庭,也可以考慮通過創業與上市的方法去實現家庭資產的金融化。
作者系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科研發展部主任、北京大學創新研究院副院長,著有《達觀天下:跟尹衍梁學管理》等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聯合早報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