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田文生:部分農民為何愿意放棄土地

[ 作者:田文生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0-10 錄入:王惠敏 ]

1978年冬,安徽省小崗村18位農民“貼上身家性命”,在“大包干”的契約上摁下鮮紅的指印,從此拉開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

在小崗村“大包干”等農業生產責任制基礎上形成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我國農村政策的重要基石。

37年多過去,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大量農民及其子女外出打工,人們的收入來源越來越多元,以家庭為單位而分割出的一片片農村土地上,發生了不同的故事:有的被精心耕種,生長著糧食和希望;有的被撂荒,生長著雜草和遺憾;有的被“流轉”,其他人前來集中經營,同樣的面積往往產生出更高的效益……

承包地是“保命牌”,還是“雞肋”?對此,不同人有不同的判斷。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確有一部分農民強烈希望能有償“退地”。

他們愿意“退地”,主要是因為是在小片的土地上務農的效益無法令自己滿意。

梁平縣禮讓鎮川西村9組現年61歲的村民蒲昌友便持有這種觀點,他是該組第二批“退地”的8戶人家之一。

蒲家共有8.1畝田地,“辛辛苦苦種一年,賺不到5000元,卻累得要死”。盡管蒲昌友曾是當地的農業技術員,精于農耕,但他卻堅持認為,用傳統農業的方式種地“實在太劃不來,沒有意思”。

以耕種1畝田水稻為例,他詳細算了一筆賬。

1畝田的開支如下:1.犁田,年紀大了不可能自己去犁田,除餐飲、香煙外,人工費得100多元;2.插秧,人工得100多元,如果稻田滿足機插條件,約60元;3.肥料,100多元;4.種子,七八十元;5.農藥,根據當年的雨水、病蟲害的嚴重程度而有所浮動,但為了控制稻瘟病,至少打3次,自己打大約三四十元,雇人打得六七十元;6.收割,以今年的行情計算,大田、整田大約60元,小田、異形田得七八十元。

1畝田的收入又如何呢?水稻每畝產量也就1000斤左右,這兩年稻谷售價都沒超過1.3/斤。

“折算下來,扣除成本,即使不扣除自己的人工費用,每畝實際的收益也只有600元左右?!逼巡颜f。

除了種植業,是否可以開展養殖?

川西村農民曾有養豬的傳統,但如今,整個川西村9組,只有貧困戶鄭因菊一戶在養豬,其他農戶都是買肉吃。

“養豬專業戶養得多才能賺錢,一般家庭養三五頭豬,能不虧本就謝天謝地了。”蒲昌友說,“按照傳統的養殖方法,平均1個月能長20斤就‘頂了天’。因為生長周期長,將各種糧食算進去,加上買豬仔的價格,基本是虧錢;如果沒做好消毒防疫,豬生病甚至死亡,更是必虧無疑。所以大家都不養豬?!?/span>

其他家禽也極少喂養,“養雞主要是為了給自家孩子過年時一家送一只,畢竟自己養的,吃了放心,”此外,不會多養,“因為不劃算”。

“總之,按照傳統的方式,小規模的種植、養殖,不賺錢,只能保證自己有飯吃,解決溫飽?!逼巡芽偨Y說。

蒲昌友家的情況是讓他決意退出承包地的另一個因素。“如今,我年紀大了,身體差了,做不了(繁重的農活)了?!彼幸粌阂慌?,兒子在重慶主城開車,女兒在梁平縣城開婚慶公司,兩人從來不曾務農,“不愿種地,也不會種地,將來也不可能回來種地”。

蒲昌友并不擔心退出承包土地之后的風險。首先,自己當過兵,有補助;加之購買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老伴兒也有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這些補助加上‘退出’承包地的8萬元的一次性補助,老兩口的生活基本就夠了,”他說,“退地之后,我就離開這片田地了,去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span>

同組60歲的馮輝祿比蒲昌友更加迫切地希望能盡早退地,“辛辛苦苦種一年的田,不如出去打一個月的工”。

“我已經20年沒有種田了?!瘪T輝祿曾經在湖北從事釀酒約20年,因為年齡大了,腰疼,沒法繼續釀,轉而去深圳做保安,每月能有兩三千元收入。“打工比種田輕松、收入還高?!彼钠拮右苍趶S里打工,每月2500元,“晚上在家加班,每月還能有1500元的收入”。

在他看來,自家的承包地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的價值。“我出門去打工,如果請人在老家替我種田,不僅沒多大的收益,打工回來后,還得請他吃飯道謝。算經濟賬,并不劃算。”馮輝祿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以前需要交農業稅的年代,我寧愿用打工的收入來交農業稅,也不愿意種田。現在不繳農業稅,更不愿種了?!?/span>

“早些年我就在想,如果有人來買這些田地的經營權就好了?!瘪T同樣表示“退地”后自己并沒有太多后顧之憂。他的大兒子在廈門,最初為別人打工,后來自己開公司,經營辦公用具;小兒子在廣東中山打工,進修大學文憑后,目前在做別墅裝修設計?!八麄円呀洸豢赡軄矸N地了。”馮輝祿說。

承包土地時,需要將優劣、遠近的田地進行搭配,導致絕大多數家庭的田地都四下散落、并不連片。10多年前,機器開始進入這片村落,使用起來卻不方便。而今,當地人都意識到“必須將土地集中起來,進行必要的整飭,并大量使用機械和現代技術,務農才談得上收益”。

2014年,一名老板來到川西村9組,希望流轉土地,養魚、種藕、種植稻谷,為老百姓每畝每年補償600斤稻谷。村民爭先恐后地把田地交給他,“不愿意自己做”。

基層干部對現狀也有清醒的認識。“鎮里仍在種田的人,幾乎都在50歲以上,”禮讓鎮一名基層干部說,上世紀70年代的農民,留在家鄉從事農業的最多占10~20%。而出生在農村的80后、90后根本不種地,也不會種地,“從學校一畢業就外出打工去了,腦袋里基本上沒有‘種地’這個選項?!?/span>

“對于部分農民而言,土地已經不再是他的‘命根子’,或者說,不再是他唯一的‘命根子’——他還有其他的‘命根子’?!彼f,對于這些人來說,土地只是萬不得已之后的一條后路,“或者說,一條拐杖?!?/span>

“其實,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看待這事,我們可以試著給他們其他的拐杖——比如,換成社保?!边@名基層干部說。

屏錦鎮的一名基層干部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在家種地的,幾乎全是老人?!彼f,種地的70后屈指可數,80后,沒見到種田的;90后,從來就沒想過自己會種田。

這名基層干部認為,發展適度規模的現代農業才是發展方向,“用50~200畝的規模來務農,是最合適的。如果一個家庭僅僅耕種幾畝田地,的確不是很劃算?!?/span>

表面上看,為農戶做出補償會增加大戶的成本,但是,因為政府會對規模經營者給予補貼,如果實行輪種還有額外的補助,使用機器插秧又另有補助,規模種植和零散種植之間也有價差,還有直補到戶的經費,“將各種補助加起來,大體能抵消流轉土地的成本。”他說,“在這樣的情況下,規模化經營農業還是有錢可賺的??茖W得當、講究技術、精心經營,有可能得到和外出務工相當的收入?!?/span>

那么,農民“退地”后未來是否有風險?對此目前尚難有答案。一個較為接近的案例是,就在目前正在試點“退地”的禮讓鎮川西村9組,2002年承接三峽移民時,部分農民自愿將自己的田地退給三峽移民,退出者每人僅補償3000元,當年,該組有15人退出,10多年過去了,15人中無人反悔、鬧事,“退得出、能利用、穩得住”,尚未顯示出任何“后遺癥”。

對于農民而言,土地是否不可或缺?2001年,川西村9組完成距今最近的一次土地調整。后來,村里有三四十人——比如嫁來的女子、新生的孩子——沒有獲得土地,并未因此而無法生存。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青年報 2016年9月27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综合亚洲日本日日摸夜夜添 | 婷婷六月在线视频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黄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熟女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欧美自拍 | 中文字幕波多野结衣丝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