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呂德文:正視基層扶貧的執行問題

[ 作者:呂德文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0-12 錄入:吳玲香 ]

隨著扶貧力度的加大,貧困戶享受的政策優惠越來越多。同時,基層扶貧中的執行問題,也是需要正視的。

中部某縣是國家級貧困縣,扶貧之于地方政府就顯得異常重要。去年,鄉村兩級干部因精準扶貧工作累得夠嗆。僅僅是建檔立卡這一項工作,鄉村兩級干部全員上崗、加班加點,足足搞了大半年才算完事。

會用電腦的年輕鄉鎮干部天天在電腦上忙于造表格、錄數據,其他工作一律靠邊。村干部大多不會用電腦,只好以每個貧困人口1元的價格請街上打印店幫忙錄數據。

我在調研中發現,精準扶貧的好制度設計,在基層的執行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值得我們關注。

標準

在村莊中,“貧困”自有一套道義經濟學的內涵,村民們普遍認為這幾種類型值得同情:處于絕對貧困狀態的,如住著危房、智力低下者;遭遇重大疾病、車禍等天災人禍的家庭;生產生活不便的重病殘疾者。

正常情況下,這種家庭不會超過總人口的10%。而這個比例基本上符合農村低保的保障范圍。由于容易識別,農村低保政策的實施只要不介入過多的“人情保”、“維穩保”等因素,效果其實是很好的。

可是,對于貧困縣而言,上級確定的貧困人口比例實在是有點高,接近30%。這就意味著,將近20%的國家政策中的“貧困”人口并不一定獲得村莊道義的支持。一般農業型地區,農民之間的貧富差距并不大,“誰當貧困戶都說得過去”,村干部也只能按大致的估摸將表格填滿。客觀而言,在精準扶貧政策實施之前,“貧困”意味著對地方政府和鄉村更多的財政支持,部分村干部只關心哪個村是貧困村,卻不會關心哪家是貧困戶。

事實上,精準扶貧政策開始實施時,多數基層干部并未認識到其政策力度如此之大、政治意義如此之高。鄉村干部還是按照之前的工作習慣將貧困戶信息上報。結果,上報的數據要么不準,要么不全。我調研的鄉鎮,單單填表就推倒重來了三次。

有一個村,戶籍人口就有8000多人,加上因各種原因未上戶口的,實際人口接近9000人。建檔立卡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而村兩委只有5個村干部,只能按指標下撥給各個村民小組,由村民小組自己認定貧困家庭。

精準扶貧是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數目字管理”概念,貧困線的確定和人均收入的測算,都受制于統計過程。比如,我調研的這個縣貧困線是人均收入低于2730元,符合這個標準的貧困戶是少之又少。

因為,當地執行的低保標準是每人195/月,一年就是2340元。顯然,國家“兜底”的社會保障水平基本上接近了貧困線。正常情況下,一個家庭中只要有一個壯勞動力,哪怕僅僅是到沿海打工,基本上也可以讓整個家庭“脫貧”了。

怎么幫扶

在調研中我們還發現,基層扶貧過程中很容易發生目標錯位,誤將“致富”代替“扶貧”的情況不是少數。

我調研的這個縣,目標是到2018年全縣脫貧,對貧困戶的幫扶措施也是建立在這個時間表的基礎之上的。那些因不可抗拒的天災人禍而陷入貧困的家庭,兩三年之內讓其脫貧不太現實。但是,相當一部分貧困戶在政府扶持下脫貧致富奔小康還是有可能的。

因此,建立在“致富”想象基礎上的扶貧措施比“兜底”性的社會保障還有吸引力。這其中,“產業扶貧+33萬元~5萬元政府貼息貸款”就成為各地的標配。

各級政府還結合實際,想盡辦法采用各種措施進行扶貧創新。一些有資源的部門,比如財政、國土、民政等部門,當然有使用惠農政策的便利,就不用說了。哪怕是電力等國企,也可以把幫助貧困家庭安裝“太陽能”發電當做扶貧措施。

我調研了一個貧困村,是團縣委掛鉤的。按縣委縣政府要求,團縣委每個月都要來人與結對幫扶的貧困戶交流。村書記出于好心,每次都說“不要來了,要了解情況問我們”。團縣委的干部很認真,說“我們就到貧困戶家里喝杯茶,不吃飯”。村書記只好實話實說,“老是不見實惠,老百姓覺得是擾民。茶也不要去喝了,老百姓沒空”。

我的工作單位也結對幫扶了一個村,扶貧工作隊覺得要發揮大學優勢,智力扶貧,請村干部來學校和我們這些農村研究的學者交流。在交流間隙,一位村支書卻對我直言,“搞這些干什么,把錢給了就行了”。

顯然,對于大多數老百姓而言,他們會樸素地將扶貧理解成是“得實惠”。調研期間,幾乎所有被訪談的鄉村干部都在吐槽,“恨不得我自己都要別人來幫扶,我怎么去幫扶貧困戶?”有一個村支書,自己一屁股債,也結對幫扶了村里二三十戶貧困戶,他表示甚是無奈。

問題

老百姓希望“得實惠”的心理好理解,但扶貧政策執行中的問題還是要引起重視。

以貼息貸款為例,它本是產業扶貧的一項舉措。但是,許多貸款的貧困戶并不可能拿去發展產業,而是拿來蓋房子、娶媳婦去了。至于說幾年以后怎么還款,暫時還不在考慮之列。

由于貼息貸款需村委會擔保,到時壞賬的風險不可預測。一些大膽的村干部做老好人,凡是申請的都簽字擔保了,放貸了不少。但是,一些膽小或理性一些的村干部,則卡著不簽字。有一個村,今年年初貼息貸款政策下來后,一些本已在南方打工的農民工硬是趕回來搞貸款,每天幾百個村民在村委會排隊。村干部硬是頂住了兩個月,那些不符合條件的村民等不及就出門打工去了。完了,嚴格把關的村干部因為完成的放貸指標太少,還挨上面的批評。

按照一些基層干部的說法,貼息貸款“有能力的用不上,沒能力的沒法用”。現在市場經濟這么發達,就業機會那么多,那些有條件發展產業的早就富裕了,沒條件發展產業,打工收入也夠脫貧了。貧困戶致貧的原因,基本上還是因為缺少資源稟賦,提供資本也沒條件用。

對于一般貧困戶而言,亟需用錢的地方往往不是產業發展上,而是結婚生子、小孩上學、老人看病等剛性支出上。

一方面,與貧困戶掛鉤的優惠政策越來越多;另一方面,按照脫貧時間表,每年都要有一定比例的貧困戶脫貧——也就意味著得不到實惠,由此導致的干群矛盾越來越多。

有一戶貧困戶去年患了腸癌,去年評上了低保。經過治療,他似乎病好了,可以和常人一樣勞動,被村民看在眼里,今年評低保的時候就被調整了。沒想到,剛調整完,癌細胞發生了轉移,病情加重了。聽說如果既是貧困戶,又是低保戶,看病報銷的比例更高,因此,找到村干部哭鬧。村干部也很心急,趕緊找鎮政府咨詢政策,反饋結果是還可以享受去年的政策。村書記說起這件事都深感內疚,覺得對不起這個家庭。說如果反饋結果不佳,“這個家庭會鬧翻天”。

在村莊的道義經濟學中,“貧困戶”不僅具有經濟內涵,更有道德內涵。比如,同樣是貧困家庭,有些家庭確因客觀原因致貧,且其社區關系融洽,村民會覺得這樣的家庭理應獲得照顧。但是,如果一些家庭是因好吃懶做,且社區關系不融洽,沒有村民會覺得這樣的家庭是真正意義上的“貧困戶”。

但是,處于村莊情境中的基層干部,卻在實實在在地依據道義內涵“扶貧”。有讓村干部覺得因照顧不周而感覺內疚的貧困戶,也有讓村干部甚感心寒大罵“白眼狼”的貧困戶。

有一個貧困戶,在村書記的幫扶下種了幾畝地的西瓜,算是產業扶貧。有一天,六七個村里的小孩搗蛋,毀了一點瓜地。由于其中一個小孩是一個村會計的兒子,這位貧困戶就找到村委會大吵大鬧。盡管幾位家長都同意照價賠償,可這位貧困戶卻提出無理要求,要求這幾畝瓜地折價給這些家長,他不種了,還揚言要到鎮政府告村干部。參與調解的村書記很是氣憤,覺得這人仗著自己是貧困戶,有那么一點“仇官”心態,覺得自己“吃定了”村干部,一點也不給面子。

這也就難怪,很多基層干部會感到困惑。有的干部反映, 報送材料太多耗費了基層太多的行政資源,且有形式主義之嫌。如一位村書記所言,“村里花了幾萬塊錢打印費,都可以扶好幾個貧困戶了”。

作者系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南風窗》201621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最新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片免费人成视频网 | 五月婷之综合在线 |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不卡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 |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