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施維:是農民不懂感恩還是干部不懂群眾

[ 作者:施維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11-09 錄入:王惠敏 ]

摘要:扶貧,是關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他們說了才算數。在這個問題上,干部不能太把自己當回事,俯下身子、放下架子,這不是虛話套話。如果心里把農民定位成“扁石頭”要扶起來,“稀泥巴”得糊上墻,帶著這樣的認知去做扶貧,那是很難真正走進農民的心里的,再怎么努力工作成效也往往不佳。

下鄉調研扶貧,交流研討中,既能聽到基層干部群眾協力推進脫貧攻堅的有益思考和建議,有時候也會聽到基層干部們的一些牢騷。有一種觀點比較突出,大意就是政府給貧困群眾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有些農民卻并不買賬,不僅不感恩、不自強,甚至出現了“我是窮人我怕誰”的問題。

這樣的聲音最近似乎在進一步放大。日前一名干部所寫關于扶貧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廣為流傳。文章舉了一個例子:某鄉有位分散搬遷安置的貧困戶,根據安置政策,貧困戶自己平整地基,政府給予平地基的補助。待他平整好地基之后,政府花十萬元左右把房子建好送給他,不再需要他花錢;結果在平地基過程中,因他自己施工不當,地基培坎裂了縫,導致平地基的費用超過了補助資金。他“理直氣壯”地到鄉政府反復大鬧,要政府給他“賠”錢。理由是政府要他脫貧,要他修屋,才會有地基問題出現。

文章認為,“這個貧困戶完全對黨的好政策沒有一丁點感恩心理,對政府給他家的大力幫助沒有一丁點好歹的鑒別。”至此,文章提出,“要教育民眾,引導民眾,要自強,要感恩,要知好歹?!?

這篇文章,有人支持有人反駁。所謂“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引導民眾自強是必須的。但以上問題究竟是群眾的教育沒有跟上,還是干部的心態沒有擺正?是農民不懂得感恩,還是領導不懂得群眾呢?確實值得深入探討。

應該說,我們身邊有時候確實會有“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現象,有個別群眾有點不如意的事就去找政府“鬧騰”。這樣的人無論在任何階層、任何職業、任何群體中,都會存在,不獨是農民或者貧困戶。從數量上來看,也是極少數。總體上,中國的農民是最具有感恩精神的,真的是“給點陽光就燦爛”,尤其近些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鄉村”,農民們更是實實在在看到了自己生活的變遷、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愛,也在努力建設自己的家園,對美好的明天充滿了期待,對黨和政府的政策由衷歡迎、深深感恩。若因為個別事例、個別人的行為,就說農民不懂得感恩,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來看,都是站不住腳的。

客觀上,在一些地方確實存在少數貧困戶脫貧主動性不強的問題,甚至有時候對于扶貧干部的幫扶措施不配合。但是,在指責他們之前,我們的干部們是不是應該先站在農民的立場好好想想,我們有些所謂幫扶方式,農民是不是真的需要、真的適合、真的滿意?他們的小情緒、小意見、小牢騷,究竟是因為其素質覺悟不高,還是我們一開始就居高臨下,對農民的個體需要、個體表達不夠尊重呢?

我也舉個例子:現在很多地方都在推進異地扶貧搬遷,把貧困戶從交通不便的地方搬到交通便利的地區,政府免費給蓋房子,然后做好技能培訓,幫助其外出務工、脫貧發展。這肯定是好事。但是有的貧困戶并不樂意,原來居住的地方雖然條件差、交通不便,但是土地資源肥沃,“插根棍就能發芽”,再窮也不會餓肚子。搬下來之后,張嘴就要花錢,錢從哪里來?有的人六七十歲了,斗大字不認識幾個,在山里生活了一輩子,什么教育培訓、外出務工都已經很難適應了。因此搬下來不久后,就有農民又再度要回到山上,可是山上的房子已經被拆了,于是這個農民就天天找政府“鬧”,這種情況你說孰是孰非?

人本扶貧和科學扶貧是精準扶貧的題中之義。有的地方把精準扶貧簡單理解為只是建檔立卡,雖然貧困戶是有效識別了,但是在幫扶措施上,卻并沒有做好“精準幫扶”、科學幫扶。有的地方搞“一刀切”,東家干啥西家也干啥,沒有綜合考慮困難群眾家庭條件、技能水平、發展意愿等因素;有的一味追求“短平快”,為了完成任務、盡快脫鉤,只顧農民當前能否迅速脫貧達到上級驗收標準,而忽視其長遠的發展;還有些地方,以前搞的一些扶貧項目沒研究市場,要農民種這個、種那個,結果讓農民損失慘重,現在農民說啥也不敢再弄;還有些地方在工作中,扶貧資金使用照顧情緒、平攤均分,也導致部分群眾覺得吃了虧……凡此種種,就容易出現“干部出力不少,感覺卻不討好”的情況。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扶貧,是關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他們說了才算數。在這個問題上,干部不能太把自己當回事。俯下身子、放下架子,這不是虛話套話。若因為扶貧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就指責農民不感恩、說要教育農民,這正說明我們有些干部在工作中有些心浮氣躁,在對待農民態度上有些居高臨下。多從農民的角度想問題,理性地看待他們的某些不配合、不認可、不積極,這是關系到我們的黨員、干部用什么態度和方式對待農民。如果心里把農民定位成“扁石頭”要扶起來,“稀泥巴”得糊上墻,帶著這樣的認知去做扶貧,那是很難真正走進農民的心里的,再怎么努力工作成效也往往不佳。

當前,脫貧攻堅進入關鍵階段,時間緊、任務重,尤其在一些連片特困地區,由于基礎差、底子薄,很多工作推進起來就更加艱巨,這多虧了基層干部的艱苦努力和辛勞付出。他們的處境應該得到重視,他們的牢騷我們也需要理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些事情,不能瞎急,工作還是要一步步做,耐心點、仔細些,多和群眾加深交流溝通,多從他們的處境出發進行幫扶,很多難題也就會迎刃而解。另外,有些地方的上級黨委和政府,也要科學地制定扶貧政策,調整脫貧規劃,完善扶貧干部的考核辦法和機制,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癥,既要避免瞎指揮,也要防止亂彈琴。為基層扶貧干部們創造一個包容的環境、廣闊的干事創業的平臺。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无线乱码 |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精品在线 |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 | 日韩国产欧美中文综合 | 亚洲中文字幕aⅴ天堂自拍 思思热精品在线8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