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京冀農村地區為例
◎農村人居環境,是指農村居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所面臨的集自然、經濟、社會和人文環境于一體的綜合經濟社會系統。
◎搞好農村人居環境建設不僅是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改善農村居民居住環境的必然要求,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敗,至關重要。
農村人居環境,是指農村居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所面臨的集自然、經濟、社會和人文環境于一體的綜合經濟社會系統。其具體內容可以涵蓋到農村的環境衛生、農戶住宅狀況,農村基礎設施、教育、文化娛樂及醫療服務等多個方面。農村人居環境是衡量農民生活質量好壞的重要指標,關系到廣大農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問題,是我國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促進我國城鄉統籌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近年來,我國政府一再強調要積極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的建設。2014年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農村居民住房、飲水和出行等基本條件明顯改善,人居環境基本實現干凈、整潔、便捷,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麗宜居村莊的要求。”2015-2016年連續兩年中央一號文件均強調要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和美麗宜居鄉村建設。
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以京冀地區為例,深入分析我國當前農村人居環境所面臨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礎之上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對于有效改善和提高我國農村人居環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農村人居環境的發展現狀及其問題分析
為了對我國農村人居環境的發展現狀有一個清晰準確的認識,本研究深入我國京冀地區,在北京(359個農戶)和河北(394個農戶)農村地區共調研了753個農戶,就農村人居環境所涵蓋的各項具體內容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包括農村的環境衛生狀況如生活用水及污水的處理情況、廁所使用及改造情況、垃圾處理情況,農民的住宅狀況,村里的基礎設施、教育和文化娛樂及醫療服務等多項內容。
(一)農村環境衛生的發展狀況及問題分析
環境衛生是反映農村人居環境好壞最為重要的指標之一,在京冀農村地區的環境衛生調查涉及農民的生活用水及污水處理、廁所使用及改造狀況和垃圾處理情況。
第一,從農民飲用水狀況來看,使用公用自來水和入戶自來水的農戶合計占比為94.82%, 98.53%的農戶認為現有飲用水水量充足,可以隨時使用,說明我國京冀農村地區的農戶生活用水條件比較優越,自來水的普及率普遍較高。43.41%的農戶認為飲水質量很好,但有17.47%的農戶認為現有的飲水質量較差,進一步調查發現,水質差的主要原因在于,水垢較多,水質不干凈,水里有沙子、有不好的味道、附近有化工廠污染等問題。從調查結果來看,整體而言京冀農村地區的飲水條件相對不錯,但農民飲用沒有經過凈化過濾的水,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第二,從農戶生活污水的處理情況來看,35.46%的農戶通過下水管道來排放生活污水,27.76%的農戶通過家中滲井來排放生活污水,但隨意排放和直接排放到院外溝渠的農戶占比分別占到了19.89%和14.02%。隨意排放污水不僅會影響村容村貌,也會對農村地區地下水源、土壤等造成二次污染,不利于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
第三,從廁所使用與改造情況來看,農村居民使用室外旱廁居多,占到49.67%,29.22%的調查農戶家中安裝了室內水沖式廁所。從廁所改造情況來看,64.28%的調查農戶家中廁所進行了改造,其中69.42%的農戶表示獲得了國家的廁所工程改造補貼,京冀農村地區農村廁改工程正在有序進行。但仍有近30%的農戶表示雖然廁所進行了改造,但并未得到任何政府補貼。
第四,從垃圾處理情況來看,占49.42%的被調查農戶對農藥包裝袋、塑料薄膜等生產性垃圾給予了相對正確的處理,他們或送到村里指定的地點由村里集中收集或自己賣掉;66.62%的被調查農戶會將生活垃圾送到垃圾堆放點,23.50%的被調查農戶會定點堆放生活垃圾;78.18%的農戶表示村里有專門負責垃圾清運的環保工作人員,89.51%的農戶表示村里有專門的垃圾存儲設施,53.39%的農戶表示村里的垃圾清運及時。京冀農村地區垃圾亂堆亂放的狀況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但同時要注意到,仍然有近一半的被調查農戶(占43.08%的農戶)會將農藥包裝、塑料薄膜任意丟棄在田間地頭,或就地焚燒,或隨便用土淺蓋了事。仍有近10%的農戶隨意丟棄生活垃圾;7.92%的農村不進行垃圾處理,21.82%的農村缺乏專職環保人員處理垃圾問題,10.09%的農村垃圾收集點什么設施都沒有,9.09%的農村垃圾點垃圾成堆,無人處理。
(二)農村居民住宅發展狀況及問題分析
農村居民住宅狀況是反映我國農村地區人居環境好壞的另一項重要指標。從調研數據來看,87.05%的調查農戶住宅為磚瓦房,94.69%的農戶住房均為1層,京冀地區的農村居民仍然保持了傳統的住宅樣式。農戶住房人均建筑面積達到51.90平方米,多數農戶對老舊住房進行了翻新改造,93.49%的農戶對自家住房的居住面積表示滿意和非常滿意。京冀農村住宅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統一規劃,布局不盡合理,存在私搭亂建現象。
(三)農村基礎設施發展狀況及問題分析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也是農村人居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對京冀農村地區的調研過程中,主要涉及對道路交通和農田水利設施兩項最為重要的基礎設施。從道路交通的調研數據來看,94.02%的農戶表示進城方便,96.28%的農戶表示到集貿市場方便,87.12%的農戶表示乘坐公交車方便;85.40%的農戶認為村內的道路質量中等偏上,90.58%的農戶認為進村的道路質量中等偏上。京冀農村地區道路交通設施相對較好,但在道路管理維護上相對差一些,近20%的農戶表示村內道路無人維護管理。
從農田水利設施的調查數據來看,58.43%的農戶仍然采用了傳統的灌溉方式,以溝灌、淹灌和漫灌為主,24.70%的農戶采用了較為先進的現代化灌溉方式,這部分農戶多集中在北京地區。87.98%的農戶認為現有的農田水利設施可以滿足需求,93.13%的農戶認可現有農田水利設施的工程質量,90.86%的農戶認為農田水利設施維修管理狀況水平中等偏上。目前京冀農村地區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方面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在于設施較為傳統老化,存在著澆灌不夠均勻、浪費水資源的問題。
(四)教育、文化及醫療服務發展狀況及問題分析
從調查數據來看,54.61%的農戶表示村里沒有小學,由于“撤點并校”的緣故許多村小學已經被撤掉,村里的學齡兒童必須到距離較遠的鄉鎮或其他村去上學,存在著諸多實際困難和問題。盡管農村文化娛樂廣場大都已經建設投入使用(占到91.71%),但仍然有21.24%的農戶表示村里很少舉辦文化娛樂活動;55.36%的農戶表示村里沒有或者不知道有圖書室,很少閱讀。仍然有11.82%的農戶表示村里沒有診所,看病需要到較遠的鎮上或縣城,在局部農村地區存在著醫療供給服務的缺失和不足問題。
綜上,通過對京冀農村地區調研數據的描述性統計分析,可以看出京冀農村地區的人居環境好的一面主要體現在飲用水比較充足便捷,農戶住宅比較寬敞,農村排水管道、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較為完備,廁所改造工程正在有序進行,垃圾亂丟亂放現象正在逐步改善。而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飲水缺乏凈化過濾設施,飲水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農戶生活污水隨意排放、生產生活垃圾亂堆亂放現象仍然比較普遍;農村無害化、清潔化廁所改造工程任務仍然較為艱巨,要切實抓好補貼真正落實到農戶個人的工作;農村住宅普遍缺乏統一規劃布局;農村道路交通維護管理狀況欠佳,農田水利設施老舊,亟待升級;農村小學過度“撤點并校”,導致基礎教育資源分布不盡合理;農村文化娛樂服務相對缺失,醫療資源供給不足,部分農民仍然面臨著“看病難”的問題。
二、農村人居環境問題的原因分析
追本溯源,農村人居環境問題既是我國粗放型經濟模式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不良產物,也與政府對農村人居環境公共服務供給的不足及基層政府管理工作不到位密切相關,同時也與農民對人居環境的保護和參與意識淡薄息息相關。
第一,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帶來的惡果
長期以來,我國實行了一種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片面地追求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在很大程度忽略了生態文明建設,甚至是以犧牲生態環境來謀求短期經濟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在農村地區,由于我國農村地區環境污染治理體系尚未建立,一些工業污染企業逐步向郊區或農村地區轉移,再加上鄉鎮企業、農藥化肥、及生活垃圾亂堆亂放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兩方面污染的疊加效應導致我國農村地區人居環境迅速惡化。
第二,政府供給與基層管理工作不到位
長期以來,政府對于農村人居環境的公共服務供給及管理水平嚴重滯后。首先,農村在環境衛生綜合治理方面的公共產品供給和管理方面幾乎處于空白狀態,環境監測、環境規劃、相關環境保護法律等在農村均處于缺失狀態;基層環保機構十分不健全,普遍存在著污染事故無人管理現象,這是導致農村環境衛生臟亂差的重要原因。其次,農村住宅普遍缺乏統一規劃和管理,導致私搭亂建現象在農村十分普遍。第三,農村道路交通建設缺乏維護和管理,農田水利設施老舊現象較為普遍,現代化灌溉設施供給缺乏。第四,農村基礎教育正面臨著過度“撤點并校”所帶來的各種難題,諸如距離太遠、租房成本高等問題;基層醫療資源較為有限,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緩解;農村文化娛樂公共服務存在著優秀文化產品供給不足、公共文化資源短缺等問題,難以滿足廣大農民的實際需要。
第三,農戶對農村人居環境的保護建設意識較為淡薄
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居民對于人居環境的保護與參與意識十分淡薄。一方面多數農民在投入使用農藥化肥等生產資料時,更多地考慮到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而相對忽略了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健康問題;而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教育水平偏低、信息閉塞等因素制約,廣大農民的環境保護和認知水平普遍偏低,他們對環境污染的危害性認識不足,也不知道如何參與到保護環境衛生、改善本村人居環境的隊伍中來。盡快提高農戶對于人居環境尤其是農村環境衛生保護與建設的意識以及具體環保操作實踐,是當前我國政府亟待完善的一項重要工作。
三、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對策建議
第一,在宏觀層面上,要徹底扭轉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型發展模式
須從宏觀頂層設計入手,徹底扭轉過去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國家要從戰略高度上充分認識到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特殊戰略地位,搞好農村人居環境建設不僅是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改善農村居民居住環境的必然要求,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敗,至關重要。各級地方政府應該嚴格遵循國務院在2014年頒布的《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指導意見》,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城鄉統籌、突出特色,并堅持農民主體地位的原則,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完善農村人居環境。
第二,在中觀層面上,要完善農村人居環境公共服務的供給和管理機制
首先,多措并舉努力增加對農村人居環境公共服務的投入,依據“政府主導、市場推進、公眾參與”的原則,多方籌資,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投入機制。各地根據當地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各項內容,查漏補缺,逐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落后、垃圾亂堆亂放、污水橫流的現象,改進現有農村基礎教育、醫療和文化娛樂公共服務供給中的短板問題。其次,在基層政府部門逐步建立起農村人居環境的管護長效機制。切實建立并不斷完善基層環保機構建設,配備齊全環保工作人員,對于村內老舊基礎設施提供及時維修和管理服務,確保農村人居環境有人管、有能力管,保證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成果能夠持續發揮作用。
第三,在微觀層面上,加強環保宣傳教育,盡快提高農民的環保參與意識
通過宣傳畫冊、廣播、電視、網絡、學校教育、短期培訓、入戶交流等多種方法宣傳保護農村人居環境良性發展的重要性,向廣大農民普及保護環境衛生的具體操作方法,讓農民真正認識到過量使用化學農藥、化肥,隨意丟棄垃圾等不良行為對環境、土壤及食品安全等多方面所造成的巨大危害,學習合理施肥用藥、正確處理生產生活垃圾等具體操作方法,逐步樹立起“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價值觀念,充分調動起農民的積極性,促使廣大的農民盡快加入到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行列中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河北學刊》2016年1月 第36卷第一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