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光明日報記者 李 慧
特邀嘉賓: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 朱信凱
【嘉賓小介】
朱信凱,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蘇州校區黨委書記兼國際學院、中法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多年來長期關注并研究中國農業與農村發展問題。
前不久,河南濮陽臺前縣下發文件,對農村紅白事標準進行了明確要求,要求彩禮總數控制在6萬元以內,不執行要被懲戒。對于這份農村彩禮指導標準,有不少人拍手叫好,也有不少人認為“新規很難畢其功于一役,別指望輕易解決問題”。
“兒子娶媳婦,爹娘脫層皮”的現象在我國不少地區的農村普遍存在,很多農民直呼“現如今媳婦娶不起”。什么因素導致了天價彩禮的存在?天價彩禮現象背后,我們應反思怎樣的社會之痛?
記者:根據您的調研,目前農村天價彩禮現狀如何?
朱信凱:目前我在蘇南地區工作,根據我的了解,現在這一地區確實存在這一問題。而從全國范圍看,天價彩禮的問題也十分普遍。
據我調研,由于農民消費具有較強的攀比心理,因此,消費的示范效應更為強烈。在一個村子里,大家彼此都很熟悉,生怕自家“彩禮”被別人比下去,被別人看不起。同時,我們的一項調研顯示,隨著城鎮化加速推進,進城務工的女性在城鎮落戶的比例高于男性,而務工返鄉男性卻高于女性,這就加劇了農村男女性別的比例失調。面對水漲船高的結婚彩禮,許多村民都表示無奈。動輒十多萬元的結婚彩禮,對很多貧困農民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可以說,畸高彩禮、天價嫁娶已經不僅是農村的一個現象,而且還引發了各種社會問題。
記者:農村畸高彩禮造成哪些社會問題,其根源在哪里?
朱信凱:在農村,特別是在一些相對貧困的地區,由于嚴重超出農民所能承受的經濟能力,天價彩禮這種不健康的農村生活方式加劇了貧困的代際傳遞,極大破壞了農民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給農村文化建設帶來障礙。天價彩禮顯示了這些地區貧困問題的頑固性和復雜性,以及隱藏在高額彩禮背后的代際關系失衡,成為這一現象背后的社會之痛。
可以看到,扭曲的天價彩禮既有城鄉男女性別比例失衡的因素,也與功利、攀比的社會心態有關。實際上,天價彩禮問題一直是農村社會存在的一種普遍性和頑固性問題,隨著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進城務工后受城市高消費的影響以及農村文化建設不到位、引導不到位等因素都加劇了天價彩禮這一不良生活和消費方式。
記者:臺前縣的新規能否落到實處,是否具有推廣價值?
朱信凱:從臺前縣政府出臺的新規中可以看出,一些地方政府開始對天價彩禮問題給予重視并進行積極引導。這一做法初衷是好的,但是要注意引導的方式。在我看來,對此不要采取強制的方式。動用縣、鄉、村的行政力量來進行強制干預會造成負面效應,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天價彩禮問題。要通過引導和示范的手段,改變村民的思想和消費觀念,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生產、理性消費的思想和意識,改變消費的隨意性和攀比性,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記者:如何釜底抽薪,療愈農村天價彩禮之痛?
朱信凱:可以看到,彩禮是一種民間風俗行為,給民俗“松綁”,打破原有崇尚“彩禮”的社會風氣和思想認識,是解決這一困局的可行方式之一。要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推動鄉賢文化發展,同時大力推進精準扶貧,大力發展當地經濟,幫助偏遠地區農村脫貧致富。就眼前而言,政府要強化正面引導、加大宣傳的力度,倡導簡約婚禮。可以通過組織集體婚禮,簡化婚戀程序,積極引導、鼓勵支持有思想的年輕人,率先破“彩禮”習俗,同時通過村規民約和紅白理事會等社會組織發揮作用,形成破解問題的合力。此外,還要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培育文明新風。宣傳文化部門要借助各種媒體大力宣傳索要彩禮的害處和婚事新辦的好處,并推廣一些地區和家庭的先進典型經驗,引導廣大農民改變觀念,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自覺摒棄陋習,培育文明新風,持之以恒,久久為功。
從更深的層面看,天價彩禮問題恰恰暴露了農村社會治理中存在短板和缺陷,導致農民行為缺乏有效的引導和約束,因此應從鄉村社會治理的角度尋求突破。營造良好社會風氣,既是鄉村治理的重要環節,也是相關部門的職責。在相關部門的主導下,充分發揮鄉村自治組織的力量,引導村民自我管理,或許會事半功倍。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光明日報》2017年02月03日 07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