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游客開始向農村進發,但農村景區與路邊的公共廁所一直是個死角。正如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4日在全國廁所革命工作現場會上所說,廁所雖小,卻是一個國家和地區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如廁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事實上,不獨農村旅游景區需要廁所革命,我國更大的挑戰是2億多農戶家庭的廁所衛生問題。“兩塊磚,一個坑,蛆蠅孳生臭烘烘”的農村土廁仍在相當大范圍內存在,尤其是夏天蠅蛆成群、臭氣沖天。“連茅圈”(茅廁與豬圈相連)、露天旱廁是蚊蠅病菌的滋生地,這是我國農村衛生環境的一塊短板,更是危害農民身體健康的重要隱患,正所謂“物質文明看廚房,精神文明看茅房”。
將廁所革命進行到底,是防治農村疾病的治本之策。農村地區80%的傳染病是由廁所糞便污染和飲水不衛生引起,其中與糞便有關的傳染病達30余種, 人畜共患病的問題在農村地區十分常見,這些都是不潔廁所帶來的。通過廁所革命,可以使農民的腸道等傳染病發病率逐年下降。比如山西南部絳縣通過廁所革命使6萬多農民告別蚊蠅孳生的老式旱廁,當地腸道傳染病減少46%、蛔蟲病減少40%,蠅蟲密度降低90%以上。
為統籌推進本地的廁所環境改善計劃,近年來我國各地已在積極試點成立“廁所革命領導小組”。比如山東省2016年改造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225萬戶,青島市兩年農村改廁60萬個,涉及村莊4100多個,農戶180多萬人口。 河北省規劃用3年時間消滅農村連茅圈、路邊廁和旱廁。吉林省規劃在“十三五”期間,財政按照每戶4000元的標準補助農戶改廁,到2025年底,全省要基本完成農戶廁所改造。
以青島為代表,不少地區在農村改廁過程中并非單純地改廁所,往往和農村污水處理同步進行,通過做好廁所下水道管網建設和農村污水處理, 根治農村生活污水隨意排放的頑疾,不斷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
可見,廁所革命是對傳統觀念、傳統生活方式、環境建設的深刻革命。通過實施改廁工作,帶動農村的水、電、路等公共基礎設施的改善,拉動鄉村建設投資和鄉村旅游,以及改善農村的人居環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俗話說:“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目前在我國的城鄉差別中,廁所差距最大。推動廁所革命不僅是為了讓農村的廁所文明追上城市,更應成為一個抓手和樣本,通過廁改,帶動農村污水與環境整治,通過改廁、改路、改電、改校、改房、改水等基礎設施的投入,讓城鄉居民享受同等的公共品服務,讓我國的鄉村變得更美麗。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環球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