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19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中國經濟年鑒社主辦的“2017(第五屆)中國糧食與食品安全戰略峰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辦。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在發表主旨演講中指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從農業和農村發展的戰略和政策角度看,有以下幾個方面需要予以重視。第一,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更好地保障糧食和食物安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節非優勢糧食產區的生產,絕不意味著中國要放棄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戰略。應樹立大食物觀,面對整個國土全方位開發食物資源。第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改革為重點,進一步深化農業和農村改革。第三,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更加重視農業可持續發展。第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統籌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構建農業對外開放新格局。
韓俊談到,十九大報告提出,要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和長久不變。這實際上是強調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給農民更加長遠穩定的預期。小規模農業生產經營是中國的基本國情,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健全社會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這是中國制定農業政策的基本立足點和出發點,一方面要發育土地經營權市場,培育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也要重視扶持和保護普通小農戶利益,發掘小農戶增收的潛力。
韓俊認為,近年來玉米、棉花、大豆等農產品收儲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就是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這方面的改革還未完成,如果一味推后改革,農業資源配置的扭曲程度會越發嚴重,風險和矛盾的積累會越來越深。
針對農業發展方式轉變,韓俊說,過去為解決糧食供給總量不足的矛盾,我們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等化學品,水資源利用非常粗放,土壤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現在面臨的最重要任務,就是通過集中治理把過量使用的化學品減下來,把超過資源承載能力的產能退出來,把農業廢棄物資源利用起來,讓透支的農業資源得以修養生息。我們的政策目標是使農業發展實現由產量導向向質量導向的轉變,把提高農業的質量和效益放在第一位。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韓俊表示,下一步中國要推動形成農業對外開放的新格局,統籌利用好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統籌處理好促進農業貿易發展與保護國內產業和農民利益的關系,在增加農產品進口的同時,還要擴大中國優勢農產品的出口,帶動中國農民增收。從進口來看,中國農產品進口市場高度集中,農產品的進口額70%來自美國、巴西、東盟、歐盟和澳大利亞,中國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農產品進口增長較快,但目前僅占中國進口農產品總額的20%。下一步中國要構建農業對外開放的新格局,統籌處理好與貿易伙伴國的關系,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農業貿易合作,完善貿易政策、拓展進口渠道。下一步中國還將更加積極地支持中國農業“走出去”,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糧商和農業集團,發揮作為一個農業大國的優勢,以建設性的姿態,推動農業國際貿易秩序和全球糧食安全治理朝著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發展。
“中國的農業政策都不能不考慮國際市場的因素。”韓俊認為,作為一個農業貿易大國,中國需要處理好兩個關系:一是處理好促進農業貿易發展,與保護國內產業和農民利益的關系;二是需要統籌處理好中國與各個貿易伙伴的關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第一農經內參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