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要把城鄉市場由現在的“半導體”改成一個雙向自由流動的市場
鄭新立認為,在過去幾十年的改革發展中,農村資源不斷流向城市。如果我們以農村承包地、宅基地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為平臺,撬動城市資本下鄉,如果5年能夠吸引20萬億銀行貸款和社會投資,投入到農村去,城鄉發展差距就能夠得到明顯的改善。所以關鍵是把城鄉市場由現在的“半導體”改成雙向自由流動的市場,
●農民現在是捧著金碗要飯吃
如果我們要保持一個中高速的增長,最大的動能是來自于農村的發展。因為目前農村大量的沉睡的資源還沒有得到利用。鄭新立粗略計算后說,比如說農村的宅基地這一項資源價值幾何,說出來可能嚇你一跳。如果把中部省份安徽某宅基地改革試點所產生的宅基地交易價格50萬看成全國均價的話,全國2.5億畝宅基地的潛在價值是125萬億,這么大的價值,所以農民現在是“捧著金碗要飯吃”。
●喚醒沉睡的農村資源可支持經濟7%左右增速
鄭新立堅信,如果把125萬億沉睡的財富搞活,把它作為一種質押,來撬動銀行貸款和社會投資,可以打開農村這個巨大的市場,至少到2030年之前可以支持我們經濟保持7%左右的增長速度。光靠城市靠修地鐵和技術創新的拉動作用整體來講是有限的。全國80個城市有地鐵,已經超過美國和歐洲加在一起的總和;而現在高新技術產業包括網絡經濟一年它能夠吸納的投入也不過幾萬億到十萬億,現在我們一年全世界投資是60萬億,那么剩下這50萬億干什么呢?所以最大的增長的潛力來自于農村。
作者簡介:鄭新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曾在原中共中央書記處研究室、國家信息中心、國家計委、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工作。第十一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多次參加中共中央全會、《政府工作報告》和“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規(計)劃的起草工作。被評為“2013?經濟學人”10位著名經濟學家之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第一財經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