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快速發展后,中國城鎮化進入新階段。
6月2日,在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共同主辦的“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18年會”上,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徐匡迪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的城鎮化新階段”為題,發表了主旨演講。會議間隙,他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
徐匡迪向記者表示,從單純的城鎮化走向城鄉融合發展,是必然要走的一條路,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則是城鄉融合發展的核心。
“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所有鄉村不可能齊步前進,有的發展快一點,有的慢一點。”他從鄉村振興講起。他表示,鄉村的振興實際上是經濟不斷更新、動能不斷轉換的過程,“就是要把傳統的一產和二產三產結合起來。”
他舉了一個例子。新疆的西紅柿是全世界最好的,但過去由于運輸成本過高,往往爛在地里,如今變成西紅柿醬,保存時間延長,也不愁銷路,“承包”了多家全球知名的西式快餐店。“所以要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提高農業產品的效益,必須用現代化的方法,過去講機械化,現在主要講信息化,包括電商的方法、網上預訂的方法,同時也要進行農產品的深加工。”他說。
徐匡迪直言,過去二產、三產在城市里,一產在農村,“現在要變了”,他向記者表示,一方面縣域要統籌,同時要以企業為核心,不再是由農民單干,“所以我覺得,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是城鄉融合發展的核心。”
他還強調,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發展中,必須著力保護生態與歷史文化名鎮和古村落。
“今天的旅游已不再是游山玩水,要有文化,而古鎮保護好以后可以發展旅游,傳承文化、進行民族教育。”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道,“這個市場開發的潛力非常大。”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我國生活水平已明顯提高,旅游人數增多、需求擴大,但目前層次還不夠高,包括古鎮的過度商業化、導游的文化水平,對古鎮、民居的建筑特點也理解不深,游客也往往走馬觀花。
在徐匡迪看來,可學習意大利、希臘、西班牙等國家旅游業發展經驗,“這些有深厚文化的歐洲國家,旅游業非常發達,在三產中的占比也很高。所以古鎮是很大的資源,保護好了,當地老百姓的收入和旅游業收入都可大大提高。”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每日經濟新聞 2018-06-02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