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王東京:從經濟學角度看中國農業發展

[ 作者:王東京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04-19 錄入:王惠敏 ]

祖祖輩輩都種地,自己出身農民不可能不關心農業。當下的困難是,政府需要糧食安全;城里人卻希望糧價低一些;而種地的農民則指望糧食能賣個好價錢。

問題就擺在這里,解決得好,大家皆大歡喜;否則三方都會輸,而且會輸得慘。我一貫的觀點,中國不該缺糧食。

18億畝耕地,人均一畝多地糧食怎會不夠吃?今天糧食所以短缺,一是耕地撂荒嚴重;二是農民廣種薄收。而這一切,歸根到底又是糧價低。

是的,從經濟學看,中國的糧食安全,背后其實就是個糧價問題。只要糧價夠高,農民靠種糧能致富,中國糧食絕無短缺之憂。

可粗略算,若糧食畝產能達700斤,有6.3億噸糧食中國人自給綽綽有余。

所以政府要保糧食安全,別無他法,關鍵是要維持高糧價。糧食多了補貼休耕,讓糧食緊供應;而糧食少時則放開價格。

我曾到豫東平原做過調查,那里的農民說,政府給種糧補貼,意圖好,但農民不容易得實惠。

這邊國家發補貼,而那邊農藥化肥就漲價,此補彼漲,兩相抵消農民往往得不償失。

三年前在云南曾與農民座談,會上有人算賬:目前國家給的種糧補貼,直補加綜合補貼,滿打滿算每畝不過百元,而當地糧食畝產千斤,若政府不管價格,一斤糧食漲五毛,一畝地則可增五百元。

這是說,農民并不希望補貼而更樂意政府放開價格。這當然是從農民的立場看。

若換個角度,要是政府放任不管,糧價漲了城里低收入者怎么辦?何況學界這幾年一直有人說中國的通脹是農產品漲價所推動。

當然,這說法是錯的。前些天我已撰文分析,指出通脹與農產品漲價無關。不去管它,但如何讓城里低收入者買得起米倒是個難題。

不過想深一層,此事說難也不難,現在國家一年給農民的補貼近八百億,若政府放開糧價,用這八百億去補城里人買米,每人補八百元可補一億人,城里哪有一億人買不起米呢?

由此看,放開糧價不僅農民可增收;國家有糧食安全;而購糧補貼也讓城里低收入者利益無損。一舉三得,是多贏,何樂而不為?

這些年,由于種地收益低,農村青壯勞力皆紛紛進城務工,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孩子。長此以往,中國農業會不會后繼無人?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于是有專家出主意說,解決此問題有三法:

一是要從娃娃抓起,在中小學植入農業內容,引導學生對農業的興趣;二是要對青年農民進行職業培訓;三是要用優惠措施吸引部分進城人員返鄉。這三條辦法不能說不對,但隔靴搔癢,不過是治標而已。

我們這代人,中小學差不多都應該學過農吧,可長大后誰不想跳“龍門”?而當下的年青人不務農,也并非缺乏職業培訓那樣簡單,若種地的收入低,即使有培訓又怎樣?農學院不是也有很多畢業生改行么?

至于吸引進城人員返鄉,思路大體對,我贊成。但我認為返鄉農民工未必能成為未來農業的主力,他們的年齡會越來越大,而且也不懂現代農業。

將來農業的主力,恐怕只能是城里那些有資本、懂技術、會管理的人。

現在需要我們研究的,是怎樣才能把這些人吸引到農村去。有一點我肯定,若無利益驅動,單靠政府號召將于事無補

別誤會,我這樣講并不是要國家拿錢去補貼投資農業。其實,投資農業的收益并不必然比投資工業低。若改做現代農業,種地照樣是可以大賺的。

何謂現代農業?簡單地說,一是現代農業科技,二是現代生產方式。

顯然,農業要現代化,起碼的一點就是土地要規模經營。

像目前這種狀況,人均一畝多地,賺錢當然不會多;若是讓一人種五百畝、一千畝,收益就未見得低于投資工業了。事實上,規模經營早已是人們的共識。

而接下來的問題,是土地如何集中?前些年,土地集中難度大,那時政府總擔心農民失地。想來也對,土地乃農民立命之本,沒有地靠什么生存?

然而今非昔比,今天真正的“農民”(以種地為職業)已不多,十年后會更少,若土地承包再不改,日后耕地撂荒會比現在更嚴重。

未雨綢繆,所以推動土地集中刻不容緩。政府眼下要做的,就是賦予農民耕地產權。

這樣一來不僅有利土地集中,農民也可用“地”入股取得收益。兩全其美,豈非善哉!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學分析》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天综合网亚洲综合天堂网 | 中文精品欧美无线码一区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月天色悠 | 亚洲欧美专区中文字幕 | 在线免费农村A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