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今日頭條

印遇龍:大力發展生態養殖撬動大農業循環發展

[ 作者:印遇龍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3-22 錄入:王惠敏 ]

我有一個生態養殖夢:讓百姓能吃上安全肉、用上生物天然氣、施上有機肥、擺脫環境污染,讓農民不再貧困。

我國畜禽養殖業產生的廢棄物年生產量約為38億噸,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營養元素,如果把所有動物的糞、尿、排泄物充分利用,能夠滿足植物對有機物40%的需求,但綜合利用率不足50%。目前,受土地等諸多因素制約,種養失衡、環境污染、與人爭糧、品質下降等瓶頸難題,對我國生豬產業發展造成嚴重沖擊。對此,中央高度重視,習近平主席主持召開了“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等專題會議,農業部出臺了系列聚焦生態養殖、發展可持續生豬產業的政策。

2016年,我國豬肉產量5299萬噸,比2015年減少101萬噸。就目前情況,應圍繞生豬生態健康養殖和安全優質肉品消費,以加快生豬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養殖環境問題有效解決為目標,從農業全產業鏈的角度來思考生豬生態養殖。

一、種養結合,精準扶貧,推進生豬生產循環發展。

采用順應動植物生長規律的生態立體養殖模式,使用配合飼料,多用青綠飼料,使用微生物制劑,少用或不用抗生素,及時清理糞便,可建設成花園式生態農場,確保生豬入口安全,激活生豬免疫調節機制,提高生豬品質,滿足多元消費需求,達到種養平衡,走出一條循環發展之路,推進生豬生產由量向質轉變,有效防治農業污染。

1.根據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食物鏈和營養級的量比關系,采取“果菜茶—沼”等組合型生豬生產種養循環模式,合理布局調整建設大中型農牧場。難以達到種養平衡的丘陵地區,利用水、土、陽光和草地等自然資源,發展天人合一的農戶和小規模生態立體養殖。

2.大力發展果菜蔬、牧草等非常規飼料。開展如湖南隆回的金銀花、張家界的杜仲等飼用植物干粉及其提取物在不同階段豬飼料中的關鍵技術集成應用研究并進行示范推廣,可初步打造飼用植物生態豬產業鏈,提高飼糧營養素利用效率,解決好人畜爭糧問題。

3.擴延發展農業、畜牧業、生態旅游等服務業,促使生豬生產從過去的賣產品轉到賣產品、賣體驗和賣服務并重,帶動電子商務和個性化訂單生豬生產發展,帶動湘菜等湖湘文化發展,有效落實精準扶貧。

二、配備設施,樹立典型,推進生豬生產廢棄物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

配備相應設施,將生豬糞污、病死豬等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或飼養昆蟲或制作有機肥。選擇養殖密集區域的縣,利用生豬出口的糞污等有機廢棄物,采用生態集成技術,建設大型區域性污染生態養殖工程。所有新建養殖場強制性采用源頭減排技術,確保在源頭減少80%以上污水,已建養殖場進行逐步改造,保障只有糞、尿而沒有污水的排放。樹立使用沼氣等廢棄物循環利用典型,推進農村新能源革命。借鑒河南、成都經驗,或建立糞肥交易系統,或采取PPP模式,建立政府主導、多方參與、農民評議的“抽糞合作社”,推動糞污資源化利用。通過建立“收集-轉化-利用”三級網絡體系,引導農民在環保中長期受益,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可達80%。

三、改革創新、發揮優勢,建立生豬生產利益聯盟。

成立全國推進生態養殖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協調相關利益單位,宣傳各類政策、標準和技術等,發布在線監控情況,樹立先進典型案例,全面推進生態文明改革。

1.起草《動物福利法》。配套農村集體土地改革,或入股、托管、流轉,或探索農村土地私有化使用權改革。

2.制訂廢棄物利用的清潔能源并網等行動計劃,制定與國際接軌的生態養殖系列實施方案。包括生態立體循環養殖標準,果菜蔬、有機肥及其液體肥質量標準,新建和改建養殖場污染源頭減排強制性技術等系列標準,質量檢測等系列標準。

3.發揮全國唯一的畜禽養殖污染控制與資源化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優勢,攻克沼液沼渣重金屬抗生素高效去除等關鍵技術,創制新型有機肥、環保飼料、替代抗生素的藥物。

4.探索以生豬生態養殖互聯網平臺為核心的網狀智慧監管。建立以消費為導向的生豬生產全產業鏈的數據化、一體化和智能化管理的大數據監測體系,公開曝光和嚴厲打擊各類生豬生產違法行為,構建有消費者共同參與的全民環保機制,實現全程可追溯和互聯共享。

5.將不符合生態要求的財稅、價格支持政策全面調整到綠色生態養殖,確保農村生態能源和有機肥低于常規價格。

6.發揮國家生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單位優勢,建立農科教、產學研一體化農業技術推廣聯盟。支持包括農民在內的行業相關人員眾籌成立利益聯盟,探索形成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利益協調機制。積極引導大學生、科技人員等各類人才集中支持生豬生態養殖等農業循環經濟建設,全面提升畜禽養殖及其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技術水平,促進科技成果加快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培育農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多種新型經營主體,共同構建生態養殖及所配套的加工、能源、物流、旅游一體化和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的現代復合型循環發展體系,撬動大農業循環發展。

作者系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科學報2017320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婷婷综合另类一区 | 亚洲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 亚洲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 在线观看你懂的欧美网站 | 亚洲深夜福利网站 | 亚洲欧美在线中文字幕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