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熱點話題 > 農業供給側

李銅山:有效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作者:李銅山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2-15 錄入:12 ]

正確理解力避認識誤區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以理解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即農業產業(包括農產品加工業)從提高農產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的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圍繞市場的需求進行生產,推進農業產業結構及農產品加工業結構的調整,提高農產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供給結構對消費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在數量、品種和質量多個方面更好地契合和滿足國內外廣大消費者的需要,擴大農產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的有效供給,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農產品有效供給體系,進而拆除“價格天花板”封頂和“成本地板”抬升的雙重制約和擠壓,推動農業農村經濟實現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增效。

要正確理解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要消除幾種誤解:第一種誤解,認為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說明糧食不重要了,其實在糧食總產量仍然供不應求的大背景下,我國尚需進一步鞏固和提高糧食的綜合生產能力,只不過要順應需求變化實時調整糧食種植結構;第二種誤解,認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減少農產品供給或壓縮糧食生產,其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農業結構性改革的基本底線,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只有在食物尤其是糧食供給充足的前提下才能進行;第三種誤解,認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緊縮內需,其實正是為了擴大內需,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第四種誤解,認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搞“新計劃經濟”,其實就是要更充分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在放眼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大視野下真正地用足用活市場機制;第五種誤解,認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大規模地進行農業結構調整,其實除了“鐮刀彎”地區之外,各省市也都不一定需要做太宏大的調整規劃,只要做到因地制宜、因需制宜地精到了解、精確定位、精準發力就行了;第六種誤解,認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做“這個增加一些、那個減少一些”的“簡單加減法”,其實表面上的簡單加減遠遠沒有實質性的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更重要,必須積極尋求結構調整、方式轉變和改革深化的協同聯動。

準確判斷我省具體情勢

客觀地講,從現實情況來看,河南無論是農產品供給側結構還是農產品加工制成品供給側結構,都還遠遠沒有達到優化的狀態。這突出而集中地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有效供給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刺激著消費者和加工企業去“海淘”;二是不合理的供給結構給資源環境帶來很大壓力,直接影響到農業乃至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就農產品供給側結構而言,一方面,生產過程中的高新技術含量低,生產的“大路貨”多,不僅產品附加值低,而且時常出現“賣難”;另一方面,很多農民多年來養成了賣原糧、買原料的陋習,還沒有認知到應該對所生產的農產品進行加工和轉化,不僅農業產業化經營沒有普遍開展起來,而且加工增值難以實現。最典型的:由于生產的中低端農產品數量居多,而消費者對農產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部分農產品不適合消費者需求,部分農產品出現了結構性剩余,玉米、蘋果、部分蔬菜出現了“價低賣難”的窘況;與此同時,一些食品加工企業需要的高筋面粉和特種面粉(如弱筋的面包粉)還要從外國進口。

就農產品加工制成品供給側結構而言,全省所生產的面粉、方便面、火腿腸等產品生產量雖然很大,但從全國、全球市場來看,存在精深加工度不高、創新能力不高、高科技含量不高、高附加值產品比重不高、外向度不高、行業集中度不高等“六個不高”的缺憾,還沒有形成合力,更缺乏真正的知名大品牌和強勢品牌,甚至沒有議價能力,市場競爭力不強,占有的市場份額有限,致使效率競爭力水平一般。最典型的:作為第一人口大省,農產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的銷售市場潛力巨大;但直到今日,本省所生產的農產品加工制成品(主要是食品)還沒有完好地占領本省市場,還在延續著“飲廣東的‘水’(飲料),吃廣東的‘糧’(餅干等食品),抽云南的煙,喝貴州的酒”等與食品工業大省極不相配的景象。

妥確謀劃切實改革方略

要推進全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就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新發展理念,牢固樹立強烈的短板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切實拉長農業供給側結構不優之“短腿”,補齊農產品及其加工制成品有效供給不良之“短板”。

總的思路,應該是千方百計地促動和促成“登峰造極”。所謂“登峰”,就是要登上農產品及其加工制成品品類、質量和品牌的高峰;所謂“造極”,就是要造出滿足國內外消費者需求的農產品及其加工制成品極品。

具體講,必須從生產、加工、銷售等三個環節上齊抓共贏。

就生產環節而言,要變重數量為數量質量并重,通過發展質量農業、效益農業以及休閑觀光農業,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追求綜合效益;變傳統生產方式為現代生產方式,通過壯大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及強化農業社會化服務調結構;變面向大眾為面向特殊消費群體,通過加厚農田水利、耕地質量等農業基礎和調整優化農業產品結構、生產結構、區域結構補短板;變小規模分散經營為農業規模經營,通過發揮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在農業結構性改革中的引領作用降成本;變傳統生產為清潔生產,通過抑制濫用化肥農藥、過度消耗土壤肥力及地下淡水資源和促進農業高新技術的寬幅度大流量推廣提品質;變低效低端低質量低保障的農業為高端高效高質量高保障的農業,通過減少無公害農產品供給和增加有機農產品、綠色農產品的供給催升上臺階。

就加工環節而言,要變慣于糧食貯藏為慣于糧食加工,通過加快糧食加工轉化去庫存;變粗淺加工為精深加工,通過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耦合發展和深度挖掘農業多功能性促融合;變傳統加工技術為高新加工技術,通過信息化帶動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食品工業發展路子;變行業分散為行業集中,通過建設加工產業集聚區和培育“航母式”農產品精深加工領軍企業提振品牌知名度和競爭力;變面向國內一個市場為面向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通過迎合國外消費者的胃口拓展加工制成品品類和消費群體。

就銷售環節而言,要變由內向外的銷售為由外向內的營銷,通過樹立消費者需求導向理念和現代經營理念適應消費需求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變先產后銷為先銷后產,通過發展訂單農業和訂單式銷售減少市場營銷風險;變店面銷售為電商銷售,通過實現從有形市場到無形市場的銷售方式革新拉近與消費市場的距離;變薄利多銷為厚利少銷,通過提升質量、品牌及風味提高市場占有率和經濟效益;變間接銷售為直接銷售,通過完善供求間的緊密銜接和溝通獲取反饋意見及改進建議。

作者簡介:李銅山,河南工業大學經貿學院副院長、博導,研究領域:農業經濟、農村發展、食用農產品安全,著有《食用農產品安全研究》等。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河南日報2016年02月03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一区 | 亚洲国产欧美中文丝袜日韩 |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激情 | 中文字幕紧身裙在线播放 | 日本一道久久精品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