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為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思路。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行一年來,我國糧食庫存從歷史高點逐步回落,承包地“三權分置”及農村“三塊地”改革和“兩權抵押貸款”改革試點齊頭并進,各地農業基本建設和生態環境都有一定的發展,但與居民消費需求還有一定差距。
《意見》指出要以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結構為主線,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為核心,推動農產品加工業發展。
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結構布局。
要合理布局原料基地和農產品加工業,形成生產與加工、科研與產業、企業與農戶相銜接配套的上下游產業格局。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特色農產品區、糧食生產區、重要農產品保護區,建設專用原料基地,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業,推進加工園區建設,形成產業園區和集聚帶。通過技術推廣,提升農民和農村合作者的農產品初加工水平,提升企業和加工園區的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完成分散布局向集群發展、數量增加到質量提升的轉變。
推進多種業態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引進有品牌、有實力、有市場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重點發展綠色農產品加工。通過企業帶動農戶和農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推廣“農戶+合作社+企業”模式,促進村級原料基地和縣級加工基地的形成。將農產品加工業納入“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培育發展網絡化、智能化、精細化現代加工新模式。同時帶動物流營銷和服務網絡發展,促進農業加工品的流通。
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加大技術推廣應用。
加大生物、工程、環保、信息等技術集成應用力度,加快新型非熱加工、新型殺菌、高效分離、節能干燥、清潔生產等技術升級,加快精深技術設備研發,提高關鍵裝備國產化水平。通過適用技術推廣和基礎設備普及,提高農戶加工水平,減少損失。依托企業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技術集成基地,圍繞農產品加工重點領域開展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研發,開發綠色食品。
完善制度建設,加大政策支持。
加大扶持力度,鼓勵農民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和原材料購買補貼政策。結合精準扶貧,對符合條件的農戶和農村合作社提供項目和資金支持,實現產業脫貧。完善金融稅收政策,減輕企業負擔。強化公共服務,加強政策咨詢、融資信息、人才對接、免費技術培訓等公共服務,促進農產品加工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湖北省枝江市董市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