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萬事,扶貧為大”,在轟轟烈烈的脫貧攻堅戰役中,計劃方案制定完整了,目標任務明確了,領導干部責任壓實了,普通干部深入基層了,產業項目建設有序開展了,脫貧出列時間排好了。然而,付出與回報不對等,投入與產出不相稱,現實與效果反差大,顯然,扶貧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下面,筆者就戳戳扶貧工作的三大疼點。
疼點一:我待對象如初戀,對象虐我千百遍。
在“結對幫扶”、“駐村扶貧”過程中,扶貧干部謹小慎微、忐忑不安,精準識貧開展了一輪又一輪,生怕錯評、漏評。而對象不比誰家更持家,只比自家更敗家,不以勤勞致富為美,卻以擠入貧困行列為榮,甚至不惜在村委會、政府放潑耍賴,也要證明自身貧困。扶貧干部絞盡腦汁、苦口婆心,為扶貧對象想辦法、出主意,生怕對象不能如期脫貧。而扶貧對象穩如泰山、不為所動,面對切實可行的產業脫貧路子,不給自己鼓勁加油,而一味講客觀困難,甚至將扶貧干部送來的扶貧物資變為恣意揮霍的資本。
疼點二:滿紙扶貧表,一把辛酸淚。
為了體現扶貧工作的“實、齊、全”,各類登記表、調查表、信息采集表、幫扶卡、扶貧手冊、整改臺賬等等,猶如雨點般的下達基層。有村干部說,為打印資料,他們村已經用壞了3臺打印機。誠然,表格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計劃、安排和分配扶貧工作,使得工作能夠更加有的放失、有條不紊,也便于上級檢查時候做到有據可查,有理可證。然而,面對大考時,由于各級考核標準不一,扶貧干部就必須充分發揚“老黃牛”的蠻拼精神,白+黑、5+2,按照不同標準完善不同的資料,個個熬到“雞打鳴”,人人變成“熊貓眼”。如此這般,讓輔助考核的“表格”,變成了扶貧干部的沉重“負擔”。
疼點三:瓊樓玉宇不足貴,但愿長住不復搬。
對于“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地方”,各地大力支持實施異地搬遷項目建設。房子建好了,美觀又大方,質量也有保證,可是實際入住率并不高。究其根源,首先是中國人傳統的“安土重遷”情節深厚。當前農村主要以老幼為主,老人受這種觀念影響更深,在一個地方住習慣了, 不愿輕易搬遷。其次是相關政策不同步。由于土地、山林的改革滯后,搬離了,耕種的土地更遠,責任山林管理更難,與其遠離土地,不如就地就便。第三是配套設施不實用。商店、廣場、文化、娛樂、健身等設施設備一應俱全,但是群眾需要的雞棚、豬圈、牛欄等缺失,導致畜禽無處養、農具無處放、谷物無處堆。異地搬遷要實現“搬得出、穩定住、要致富”的目標,任重而道遠。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在扶貧工作中,一要堅持扶貧與扶志、扶貧與扶智相結合,加大宣傳力度,轉變宣傳方式,教育和引導貧困群眾依靠辛勤勞動脫貧致富,不斷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提升困難群眾自我脫貧、自我發展的能力。二是要堅持實際成效為主,資料臺帳為輔的檢查方式。各級檢查組要秉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檢查工作更多深入基層、深入貧困戶,了解他們對扶貧工作的評價和要求,察看實際行動和效果,在根據所見、所聞,再印證相關部門和扶貧工作人員的資料,不可本末倒置。三是要堅持配套政策同步,配套設施同步的方式穩步推進異地搬遷工作。要在推進異地搬遷工作的同時,加快農村土地及林權改革步伐,完善配套農用設施,解決搬遷貧困戶的生活、生產實際困難,確保群眾愿意搬、主動搬。
作者單位:湖南省溆浦縣財政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