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記者隨縣領導下鄉采訪專項整治工作落實情況,一位副鄉長陪同到試點村查看現場。所到之處,老鄉們和這位副鄉長非常熟絡,大家紛紛主動和他打招呼。一位村民打趣道:“咱鄉干部是‘在線’干部,常往村里跑,哪家都熟,就和自己家人一樣。”(7月20日 《中國紀檢監察報》)
“在線”和“隱身”是一對網絡反義詞,本無褒貶之分,但有是非之別。“在線”者,讓網友都知道自己在那兒,有事有話直接就說了;“隱身”者,自己確實在那兒,但別人看不到,自己得以從事自己的事情。如果僅僅出于干好自己的工作,“在線”“隱身”都無可厚非。然而,在為民服務的過程中,作為基層干部,也和老百姓玩起“隱身”來,那就大有“厚非”了。因此,群眾歡迎的是能夠經常與他們打交道的“在線”干部。
說到干部“在線”,年齡大點的農民很懷念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鄉鎮干部,夏天一件白色的短袖襯衫,手拿一把大蒲扇,來到田間低頭,與老百姓說說話,甚至做點活,有時還開開玩笑,在不知不覺中,拉近了干群之間的距離,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微妙的,古人說為了朋友可以“兩肋插刀”,俞伯牙為了鐘子期甚至可以“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都是感情之故。百姓是純潔的,更是懂感情的,一旦把干部當作“自家人”,辦起事來就順風順水了。
曾幾何時,有的干部與群眾疏遠了,甚至在某些利益關系上,造成了許多的誤解,使得干群關系越來越僵。有的干部不下村社了,更別說田間地頭。老百姓對黨的政策方針也不太了解,只能從電視等媒體知道一些大的道理。平日里,百姓不知道干部們在干些什么,甚至不認得他們;而干部們又總是覺得自己工作很忙,甚至把周末都用上了。這工作中形成的兩個“極端”,關鍵就是干部們再忙,在群眾面前是“隱身”的,不“在線”,哪怕再“忙”,資料弄得再好,百姓也是不“買賬”的。
因此,黨的十八大以來,群眾路線的教育實踐貫穿于工作的始終。只有走進百姓,“群眾工作”才不是紙上談兵。上世紀的許多鄉鎮干部,下田能插秧,上岸能辦公,具備著“干部”與“農民”的雙重本事,因此與農民談得來,說得上話,也就利于解決問題。當然,不是說現在的每個干部都必須學會種地耕田,而是要從工作作風上徹底轉變過來。從事農村工作,就不要老是高高在上,指手畫腳。你把自己當農民,農民就把你當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來到村里,就會倍受歡迎。
有的基層干部,面對群眾工作中的困難,不去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而動輒給百姓戴個“刁民”帽子。須知,我們的農民心地善良、單純,但由于受多方因素的影響,容易出現“一根筋”現象。有些時候,他們說些過頭的話或者做些過頭的事,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的根本利益沒有得到保障,自己的人格尊嚴沒有得到尊重。“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是他們的處世哲學。如果能夠深入群眾,群眾還不信任你嗎?
辦公室里再“繁忙”,對百姓而言是“隱身”。而搞好群眾工作,更需要的是基層干部多多“在線”。“找點空閑,找點時間”,到田間地頭走走看看,感受淳樸的民風,呼吸清新的空氣,嗅出泥土的清香,與老百姓互送一個笑臉,互道一聲問候……你會覺得自己是多么的幸福。飯局賭場當“隱身”,百姓面前常“在線”,正確處理好“隱身”與“在線”的關系,是基層工作成敗的關鍵。
作者單位:四川省合江縣自懷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