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傳統的小規模、分散化的農業經營方式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的發展需要。新型的農業經營模式——家庭農場,呼之欲出。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提出:“完善家庭農場認定辦法,扶持規模適度的家庭農場。”在國家“頂層設計”政策指引下,家庭農場這種新型農業經營模式得到了較快發展。
金融支持家庭農場發展情況
截至2017年6月末,菏澤市共有家庭農場3700余戶。其中,700余戶得到了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占全市總戶數的19%左右。 全市家庭農場貸款余額共計1.5億元;2017年上半年,新增貸款4903萬元;每筆貸款平均額度13.7萬元,平均期限1.2年,平均年利率9.47%。
金融支持家庭農場發展趨勢
(一)家庭農場金融服務呈四維趨勢
多元化。積極推廣貸記卡、POS機、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現代化結算工具,為家庭農場提供快捷、高效的金融服務。如巨野農商行在全市率先實施借記卡全國跨行自助取款和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跨行轉賬全免手續費,有效降低家庭農場客戶的財務成本。
一站式。郵儲銀行巨野支行設立家庭農場業務專柜,實行一站式服務,客戶所有業務由一個柜員全程辦結,該行龍堌支行僅用7天時間,就為本社區2戶家庭農場辦理了80萬元的貸款業務。
綜合化。對貸款、貼現、票據承兌、保函、信貸證明等各類表內外授信實行一攬子綜合授信,農業銀行巨野支行共對21家家庭農場授信1500萬元。
集約化。通過產業鏈、集中連片、專業合作社等模式實現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定向集中營銷,實行名單制管理和集中授信。巨野農商行在權限范圍內新組建10個信貸營銷集中部。
(二)家庭農場擔保方式持續創新
產業鏈模式。農行巨野支行以飼料企業或擔保公司為核心,以產業鏈上下游客戶為重點,實行“擔保+公司+農戶”模式,由匯隆投資擔保有限公司提供保證擔保,向天天飼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貸款支持,并對使用該公司飼料的自然人在封閉運行的基礎上提供信貸支持,2017年以來已簽約500戶養殖戶,授信5000萬元,實際發放貸款4100萬元。
“公證+擔保”模式。定陶農商行推出“公證+擔保”模式,對菏澤年發農場發放貸款150萬元。具體做法為:以承包合同公證方式作擔保,農商行要求農場對土地承包權合同進行了公證,以增強擔保的法律效力。以農場現有的房屋、果樹、青山羊等土地上的附屬物所有權作為擔保,簽訂擔保合同。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質)押。 2017年2月,郵儲銀行巨野支行向興旺水產家庭農場發放80萬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質押貸款,用于甲魚、烏龜等水產特色規模養殖。
(三)家庭農場貸款要素不斷優化
巨野農商行基于客戶現金流的特點設定了更加科學靈活、符合實際的貸款期限和還款方式,貸款授信期限最長可達10年。農行成武支行向成武縣常青家庭農場貸款20萬元,年利率僅為5.65%,較一般經營性貸款利率優惠20%-50%。與此同時,貸款額度不斷提高,單縣農商行對單個家庭農場單筆貸款額度提高至50萬元。
金融支持家庭農場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符合銀行抵押貸款條件的資產不夠。目前家庭農場的資產主要有土地、農機設備、辦公場所,但由于土地流轉合同紛雜不規范、農機設備屬流動資產、辦公場所多無土地所有權,使這些資產的價值難以體現,無法通過抵押方式獲得貸款。
(二)金融機構為家庭農場融資積極性不足。商業銀行是自負盈虧的企業,是天然的風險厭惡者。家庭農場作為一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雖克服了小農經濟的弊端,但仍繼承了農業的產業弱質性,并存在界定不清晰、制度不完善等缺陷,面臨著自然風險、市場風險、經營風險等諸多風險。金融機構信貸投放的積極性必然不足。目前,與家庭農場發生信貸業務的金融機構僅占全部縣域金融機構的30%,且均是涉農金融機構。
(三)融資需求結構與金融產品供給結構不相匹配
資金需求規模化與信貸供給小額化的矛盾。以承包500畝耕地為例,每年需各項費用90萬元(地租、種子、化肥、人工等),實現機械化耕作前期需投入農機購置費50萬元,而商業銀行所提供的貸款多數為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擔保貸款,平均每筆金額一般不超過10萬元,難以滿足其需求。
資金需求期限多元化與貸款期限短期化的矛盾。家庭農場既有短期用于購買種子、化肥、飼料融資需求,也有租用土地,購買大型機器設備、林果種植等中長期融資需求。而商業銀行所提供的貸款多以1年以內短期貸款為主,致使家庭農場中長期融資需求難以滿足。
貸款需求“短、頻、急”的特點與復雜的審批程序的矛盾。由于種養業具有較明顯的季節性、周期性特征,資金需求具有“短、頻、急”的特點,而商業銀行貸款審批較繁瑣,審批期限一般要10-15天,使得信貸資金不能及時到位,部分農場主甚至因此涉入民間融資市場。
(四)農業風險分攤機制仍不完善。由于農業生產風險大,保險賠付率高,商業保險公司開展農業保險的積極性較低,保險險種較少,化解風險作用較小。以種植業為例,目前險種有小麥、玉米、棉花三種。
金融支持家庭農場的幾點建議
(一)完善農村金融體系。支持國有銀行和民營金融機構進入農村金融市場,增強商業銀行農村信貸服務功能;鼓勵農業發展銀行加大家庭農場基礎設施融資力度,重點扶持種養業家庭重要農產品的規模經營;積極培育和發展小額信貸公司及社區銀行等多元金融服務主體,助推家庭農場做大做強。
(二)建立農村抵押擔保體系。積極推動農村房產、土地、林木、運輸工具、農產品等綜合性的農資確權、評估、認證和交易平臺建設,促進生產要求的定價和流動。引導建立多層次的農村信貸擔保體系,政府可把部分財政支農資金用于建立政府擔保基金,服務家庭農場經濟組織的建設上。鼓勵和支持包括家庭農場在內的新型農村生產經營主體聯合組建貸款擔保機構,通過市場化運作為新型農村生產經營主體貸款提供擔保服務。
(三)加強對家庭農場的政策扶持。地方財政每年應安排專項資金,用于扶持家庭農場的發展。科技、農業等部門優先面向家庭農場安排農業產業化、農業科技推廣、農機具補貼等項目。推動農村保險業加快發展,擴大政策性保險領域。
(四)創新開發適合家庭農場發展的貸款新產品。金融機構要根據家庭農場的特點,制定專門的家庭農場信用授信、評級制度。同時,發展訂單農業貸款、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大型農機具抵(質)押等現代金融信貸產品,支持家庭農場發展。
(五)構建新型農業保險體系。鼓勵保險機構積極受理家庭農場參保業務,不斷創新保險品種,完善理賠機制,切實為家庭農場提供反應快、效果好、雙方滿意的理賠服務;建立農業保險巨災風險基金,完善再保險和經辦費用補貼制度。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金融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