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鄧宏圖等:農業改革歷史脈絡及未來現代化進程

[ 作者:鄧宏圖?王建青?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9-04 錄入:吳玲香 ]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改革有其獨特發展脈絡,也展現了一定規律性特征,認真疏理歷史脈絡,可以發現規律性,能夠對當前及今后的農業發展有啟示作用和方向性指導意義。

一、中國農業改革發展的歷史脈絡

中國農業改革,是我國全面開啟改革開放時代的先鋒。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推行的家庭聯產承包到戶的創新性做法,與當時及后來一定時期內的農民特有的自然、樸素想法是契合的,所以整體上推起來很容易,也是與一定時期農村生產力水平相吻合的,極大地地推動了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甚至對中國經濟的整體發展都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村資本的積累、農村工業化的推進、社會生產力整體水平的提高,特別是中國開放度的提高,農產品市場的開放,使得農業經濟的發展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面臨巨大挑戰。

二、我國農業發展中的矛盾積累

這一大環境下,一方面,承包到戶的生產模式面臨國外大生產模式的競爭、擠壓;另一方面,包產到戶的生產模式與現實的生產力水平不太適應了,與整體社會生產關系的發展狀況也不在一個水平線上了。農業發展內部矛盾積累、與外部關系的摩擦加大,農業發展質量、速度、水平受到壓制,產生了“農業壓制”。

當前中國農業生產樣式,制約了農業生產力的進一步成長,與其他經濟社會關系也出現了不協調與不適應性,這就需要以改革的方式加以解決。目前也正在改革創新,仍然處于探索期,還沒有找到理想的路徑,還沒有構建起現代化農業體制機制,對中國農業的整體競爭力的提升產生了較大阻礙。

三、農業改革的策略選擇

“三農”改革創新的方式本身,以及改革方向、各種利益再平衡、國家土地制度一農業與工業、金融的關系等一系列問題,需要學者、政府、農民共同深入而廣泛的研究,知行合一,相向而行。

當前及今后農業改革與發展,可選擇路徑是:

一是自發秩序與制度秩序的協調聯動。

要善待局部的自發秩序,鼓勵農業的原始創新,讓農業生產經營的主體真正成為農業改革創新的主力軍;同時,做好全局性產業政策引導,通過國家因勢利導、市場的優化、資本金融助力輔導、精準扶貧、制度規范、因地制宜的農業規劃、長效機制培育、良性體制構建等綜合施策,使農業保持活力,又形成良好發展秩序。

二是頂層設計與基層結構設計的對接。“頂層設計,一定要接地氣,這個接地氣,就是常說的群眾路線,這個群眾路線中的群眾,不僅是與改革直接相關的群眾,還有那些間接相關者的群眾,以直接相關者來說群眾路線肯定是片面的,以活在當下的群眾來說群眾也缺乏前瞻性,還要考慮未來的中國人的利益,只有這樣的改革,才是可以接受的,才是頂層和底層打通的改革。”(鄧宏圖)

基層結構化設計,要植根于堅實的社會基礎,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進行局部的模塊化設計,不是簡單理解為“底層人士”的摸石頭式的試驗,要發揮好觀察細致、貼近實際,親和性強、針對性強、實效性好的優點,要對頂層設計有啟發價值和案例借鑒意義,在成功后要放大其正面溢出效應,在失敗后要及時減小其負面溢出效益,避免造成因失敗而形成對社會的巨大創傷和破壞。

三是體系化推進農業的改革發展。要以全球視野,統籌國內全局,采取兼收并蓄、多元化思路,依據中國國情、中國制度,培育、打造農業競爭力與內生動力,建立生產力、生產關系相適應的互動升級的中國現代化農業體系,走有內核的體系化農業發展之路。

(作者單位:鄧宏圖教授,南開大學;王建青,河北省聯宇集團公司)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在线高清96 | 中文字幕乱码无遮挡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女同 | 久久久久综合一区二区不卡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