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和扶貧開發攻堅拔寨的關鍵時期。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我國要通過產業扶貧實現3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約占總貧困人口的54%。同時,信息化日益成為農業現代化的制高點,網絡信息技術對建設現代農業的引領支撐作用日益凸顯。因此,要積極順應互聯網和信息化發展趨勢,牢牢抓住信息化這一難得歷史機遇,牽住農業農村電子商務這一“牛鼻子”,推動電子商務與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加快推動現代信息技術向農業農村延伸、滲透和融合,促進特色優勢農業產業發展,為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農民早日脫貧致富提供新動能。
信息化為農村,特別是農村貧困地區跨越發展帶來了歷史性機遇。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4月19日召開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做出了“人類經歷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正在經歷信息革命”的重大判斷。農業革命增強了人類生存能力,工業革命拓展了人類體力,信息革命增強了人類腦力,也是對農業革命、工業革命的深刻變革。在工業社會,人口、資源向城市集聚,以“集中”和“層級管理”為主要社會運行特征。而信息社會則在經歷“去中心化”過程,呈現出“分散”與“合作”的社會運行特征。通過互聯網,可以培育和壯大農村特色優勢產業,實現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計劃生產、精準營銷,進而探索走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富有信息化元素、順應適度規模經營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信息化就其本質而言,和社會主義信念、共產主義理想一脈相承,最終是要實現資源和財富按需分配。近兩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強調,要大力發展分享經濟,目標就是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逐步構建零邊際成本社會,不斷提升資源利用效率。這也是發展綠色農業、實現農業永續經營的必然要求。
電子商務是農業農村信息化的重要突破口,必將為農村脫貧致富提供新動力。當前我國已經進入了脫貧攻堅沖刺階段,2016年又有1240萬人口脫貧,現在還有4335萬貧困人口,在未來不到4年時間,每年還要讓1000萬以上人口脫貧,任務十分艱巨。目前,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老、少、邊、窮地區,這些地方教育文化相對落后,交通不便,缺乏支柱產業或產業規模小,流通成本高,當地特色農產品銷售困難或難以賣出好價錢。利用電子商務,發揮互聯網連接人和商業環節的功能,可以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有效對接,幫助農村貧困地區從供給側入手,培育特色優勢產業來助推脫貧攻堅。在這方面,甘肅隴南、重慶秀山、浙江遂昌、陜西武功等地都創造了許多經驗。
目前,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已進入了快速成長期,形成了東、中、西部競相發展的局面。電商企業在探索過程中,逐漸把握了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的特點和規律,有效避免了照搬城市電子商務的發展方式。通過發展農業農村電子商務,不僅可以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而且可以形成生產、消費等方面的行為數據,以此運用大數據技術,帶動農業市場化、倒逼標準化、促進規模化、提升組織化、引領品牌化。同時,還可以深度挖掘農村的生態價值和文化價值,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讓廣大貧困地區的農民真正分享到信息化發展成果。
電子商務應與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為貧困地區變道超車插上信息化的翅膀。應當看到,電子商務不是信息化的全部,農業農村信息化的核心內容是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應用。推動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要以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為切入點,與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形成融合發展的態勢。
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農村互聯網普及率為33.1%,我國互聯網普及率是53.2%,世界平均水平是50.1%,城鄉之間差距很大,農村與世界平均水平也有不小差距。就農業農村電子商務來說,目前最主要的任務是:不斷完善電子商務基礎設施,特別是要加大貧困地區寬帶、光纖等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加強農產品產后商品化處理,做好包裝設計、冷鏈物流、質量控制、品牌營銷等配套服務,增強綠色環保意識;強化電商標準、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誠信和監測統計體系建設。
目前,農業物聯網的推廣主要面臨規模化應用問題,可以探索和借鑒租賃模式,盡快中試、熟化和推廣一批農業物聯網應用產品、模式和服務,加快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著力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為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保駕護航。農業農村大數據的核心是建立基于天、空、地一體化的數據采集、分析、發布、服務體系,確保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要從“小”數據做起,采取單品種突破的路徑,構建全產業鏈關鍵環節數據體系,建立關聯運算模型,實現預測核心功能,以應用成效檢驗大數據建設成果。
近年來,各有關部門都在積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的決策部署,陸續出臺支持政策措施,開展試點示范。農業部門主要依托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推進公益服務、便民服務、電子商務和培訓體驗服務進到村落到戶。通過在農村地區、尤其是貧困地區建立益農信息社,幫助農民開展電子商務,統籌推進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改善農業供給體系和生產經營方式。同時,通過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提升農民查詢信息、網絡營銷、獲取服務、便捷生活的能力,讓他們搭上互聯網快車,發家致富。截至2017年5月底,全國共建成運營益農信息社68154個,累計為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公益服務1090萬人次,開展便民服務1.8億人次,涉及金額43.4億元;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127.9億元。
總之,農業電子商務是一種新型流通方式,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讓農產品飛出鄉村的現實途徑,對促進貧困地區特色農業發展壯大、助力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具有重要的意義。
作者系農業部信息中心主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村工作通訊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