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楊保軍:中國城鎮化:背景·趨勢·合作

[ 作者:楊保軍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0-30 錄入:王惠敏 ]

第一,中國城鎮化的國情背景。

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形塑了一個國家的城鎮化模式和進程。中國國情的特殊性,可以大致歸為六個方面:

一是超大的規模體量。2016年全國總人口為13.8億,中國擁有全球近1/5的人口,和幾乎相同比例的農業人口和老年人口;人口規模世界第一,國土面積為世界第三,中國的國土面積相當于整個歐洲,而地形卻更加復雜多樣。因此,中國的城鎮化就像一艘巨型火車,啟動可能很難很慢,但一旦成功加速,就會成為帶動全球發展的重要動力。

二是緊張的人地關系。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僅為0.1公頃,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歐洲的 1/4。這意味著中國的城鎮化必須堅持集約發展的路徑,堅持嚴格的耕地保護政策。

三是顯著的區域差異。由于地理環境、資源稟賦、區位交通、對外開放程度不同等因素,中國東、中、西三大板塊發展水平極不均衡,無論是城鎮化水平還是城鎮化質量,都存在相當大的差距,未來區域發展的收斂和均衡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四是特殊的制度環境。城鄉二元的戶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維系了城鎮化的低成本、高速度、粗放式增長,但也導致對土地財政和土地金融的依賴,對生態環境和社會公平的破壞,因此是不可持續的。

五是悠久的歷史文化。中華幾千年的農耕文明,鄉村與城市歷來有著緊密的依存關系,正如近代學者梁啟超所言:“歐洲國家,積市而成;中國國家,積鄉而成。”因此,中國的城鎮化不能單純強調工業文明對于農耕文明的解構和改造,還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實現傳承和互動。

六是壓縮的發展進程。歐洲的現代化經歷 了300 多年的歷史,而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不過30余年。中國的城鎮化進程,是在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全球化、人文化、低碳化共同推進的“六化疊合”條件下,實現從傳統到現代、從農業到工業、從計劃到市場、從封閉到開放的“四個轉變”,是一種高度的“時空壓縮”。

以上種種,不僅是中國城鎮化的挑戰,也是機遇。既是取得舉世矚目成就的必要條件,使得1978年以來中國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2000年以來每年新增城鎮人口達2100萬人。城市形象、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均大幅提升;但同時也是產生諸多問題與不足的根源所在,尤其是“人的城鎮化”嚴重滯后于“土地城鎮化”,中國目前還有2.8億“農民工”沒有真正融入城市。

第二,中國城鎮化的戰略取向。

中國政府對城鎮化進程保持了清醒認識,2013年和2015年,中央連續召開最高規格的城鎮化和城市工作會議,總結經驗、剖析問題,為中國的城鎮化和城市發展做好頂層設計。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推動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城市持續健康發展”。具體而言,就是要實現五大目標:

一是開創生態文明新時代。農業文明讓城市誕生于世界,工業文明讓城市主宰了世界,生態文明讓城市造福于世界。充分吸收古人將城市與山水和諧交融的營城理念,尊重自然、愛護自然,以自然為美,貫徹低影響開發原則,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留給大眾;實現綠色低碳、循環永續的發展,要“把碧綠還給大地,把蔚藍還給海洋,把透明還給天空”。

二是開拓城市文化新境界。文化是“民族之魂”,城市是文化軟實力的集中體現。規劃大師沙里寧說過:“讓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我們要用先進的理念、正確的方法,保護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遺產;要傳承歷史文化,營造體現居民需求、時代精神與文化理想的物質環境;還要勇于創新建筑文化,創建體現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時代風貌的人文城市。針對建筑創作有新的追求,既有歷史韻味,又有現代氣息。

三是構建空間治理新秩序。要建立統一的空間規劃體系,更好發揮規劃對城市發展的引領和管控作用,進一步強化法定規劃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堅持“規劃先行,規劃即法”,真正實現“一張藍圖干到底”。城市發展要更加開放,實現互補協作的區域協同發展新格局。

四是培育創新發展新動力。創新是推動一個國家和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城市是創新的主體,新的技術、新的業態、新的商業模式都是在城市中不斷涌現。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城鎮,都需要通過創新提升發展;并且只要措施得當,也都能成為吸引人、培養人、陶冶人的適宜平臺。

五是建設美麗宜居新家園。建設宜居家園是人類永恒不變的追求,更是中國人獨有的情懷。中國人的人居環境觀放大而為天下,凝縮而為家園,納天地于懷,籠精華于身,達致“溪山瀟灑入吾廬”的意境。當前,中國正在以“生態修復、城市修補”為重點,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魅力,力爭讓城市也能成為“詩意棲居”的天堂,真正做到“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第三,中國城鎮化的經驗。

總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鎮化取得的成就,主要有四條經驗:

一是堅持擴大對外開放。通過走和平發展道路,我們改善了發展的外部環境,與許多國家建立合作共贏的伙伴關系,廣泛學習了大家在城鎮化和城市發展中的經驗和做法,使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取得新的突破,也有機會向世界各國朋友介紹我們在城鎮化領域的理論和實踐探索。

二是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通過勞動力、土地、資本、住房等領域的市場化改革,我們逐步擺脫了計劃經濟時期的制度束縛,成功實現了經濟轉型,為城市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條件。在推行市場化的過程中,我們的法律體系不斷得到完善,遵守契約的意識不斷得到增強。

三是堅持調動地方積極性。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通過一系列放權讓利的政策措施,再加上允許和鼓勵“摸著石頭過河”的容錯機制,充分調動了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得地方政府成為踐行“中國奇跡”的重要力量。

四是堅持推動人的自由發展。通過不斷加強人權保障,提高教育和培訓水平,逐步推動城鄉居民的自由遷徙,提供廣泛的就業機會,鼓勵和支持“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極大地激發了人民群眾的奮斗精神和聰明才智,為中國城市的發展注入綿綿不絕的動力。

最后,我想簡單介紹一下我所在的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作為中國城市規劃領域的“國家隊”,建院60多年來,我們一直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引領城市發展為已任,為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做出了自身應有的貢獻。

我們承擔了中國一半以上大城市的總體規劃,主動支持了唐山、北川、玉樹等城市的災后重建工作,還積極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包括最近的雄安新區等重大戰略出謀劃策。

我們也是中國城市規劃行業技術標準的主要編制者,為規范和指導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提供了基礎指南。我們還是中國城市規劃社會公益活動的組織者,為全行業搭建了溝通交流的平臺。

在國際交流與合作方面,我們也邁出了重要步伐。我院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荷蘭等國家的一些高校和同行單位,建立了定期交流機制,重點在人才培養、學術交流方面,建立了密切關系。

從這幾條經驗看,經濟學、社會學的原理在哪里應該都是相通的。并且,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的發展,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的發展。而在這么多的國家中,中國與南美雖然相隔萬里,但近些年來的交往也日益密切。并且我們在發展中都面臨一些共同的機遇和挑戰,比如發展的創新動力和可持續等等。我認為,中國與南美的相似性和可借鑒性非常強,可以發展出非常穩定的伙伴合作關系。

近萬年的人類文明進程,以及可以想象的未來,都揭示了城鎮化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古人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又說“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因此,讓我們攜起手來,為了我們更好的明天,推動實現一個更加健康、可持續的城鎮化!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規劃中國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影院 | 五月天Av在线 | 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不三区 | 天堂国产人综合亚洲欧美 | 日韩国产欧美一级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