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把鄉村振興戰略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這是新時代我們推進“三農”工作的一個明確信號。鄉村振興戰略是決勝全面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七大戰略支撐之一,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六大任務之一。這項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對于加快農業農村發展、促進農村社會進步、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明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經過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三農”工作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三農”成績有目共睹。我國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2個百分點、8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糧食生產連續4年達到1.2萬億斤以上、農村貧困人口由2013年的9899萬人減少至2016年的4335萬人、農村貧困發生率由10.2%下降至4.5%。
當然,中國農村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土地利用率不高的問題、農村增收致富能力不強的問題、留守兒童與留守老人的問題、空心村問題、城鄉發展和收入差距依然較大等問題。經過新型城鎮化,雖然有一大批農民進了城,但農村依然還有近4億農民。如果不能切實解決好這些突出的“三農”問題,決勝全面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就會成為“跛腳鴨”。“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以鄉村振興戰略來破題改革發展中的“三農”問題,可謂是掐住了痛點,抓住了關鍵。
從戰略層面聚焦鄉村振興,這是一個全新的思維。對于人民群眾和廣大基層干部來說,無異于強心劑和定心丸。因為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并不相悖,它們是互相促進、互相聯系的,城市和農村就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換個角度來看鄉村振興發展,就會發現一片新天地。這也是我們極力推行新型城鎮化、以城帶村、以工促農、統籌城鄉發展的目的所在。
不過,客觀而言我們的發展思維還是停留在城市和工業經濟這個主體上,不同程度的把“三農”工作放在了從屬地位,這也是制約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瓶頸所在。十九大報告把鄉村振興納入了我國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并且作為決勝全面小康的七大戰略之一,這就從思想意識上為鄉村振興注入了一股活力。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以鄉村為主體,既要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去著力解決“三農”問題,也要從戰略層面去謀劃和推進農村改革,從而把億萬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調動起來、激發出來。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如何來推進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乃當務之急。要吃透把準十九大報告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精神內涵、戰略布局、發展思路與具體抓手。明確新時代鄉村振興發展的“新20字方針”新要求,弄懂推進“三農”工作的發展新思路,堅定農村改革的新方向,統籌用好鄉村振興發展中“地、人、錢”等要素資源,從內生動力上激發更強大的活力。
要結合實際拿出鄉村振興發展的規劃圖和施工圖。發展是硬道理,振興的前提就是要發展。把產業融合發展與脫貧攻堅結合起來,以鄉村旅游為抓手,完善鄉村全域規劃,打造獨具特色而又生態宜居的鄉村風貌,做好“山水田林湖”這篇文章,讓我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改革是主抓手,鄉村振興必須用好改革關鍵招。以鄉村振興戰略為遵循,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為地方發展注入活力。治理是大保障,要以社區發展治理為載體,強化鄉村基層基礎,大力開展基層文化建設,促進鄉風文明。
只要我們按照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去真抓實干,去開拓創新,我們不僅會迎來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而且更會讓我們每個人的鄉愁都清晰可見,并記憶久遠。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