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并不是不要農民,改革需要的農民是新農民,改革不是不要進城來打工的人,改革是需要這些打工的人能夠自己創業、回家再創業,這是更理想的?!?2月2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在由騰訊新聞主辦,原子智庫承辦的“2017年騰訊風云演講暨原子智庫年會”上,表達了上述觀點。
厲以寧表示,擔心改革太慢,是他現在對中國經濟擔心的最緊要的問題。“最近我在幾個省做調查,人們反映經濟形勢已經好了,穩中有進了。但實際上我認為我們面前的問題還是挺多的。”
厲以寧指出,當前中國改革面臨三個問題,一是在今天怎么樣能夠把實體經濟發展起來,二是對農村的情況還要進一步細化,三是如何在國際上打響中國產品品牌。
談到農村問題,他坦言,改革并不是不要農民,改革需要的農民是新農民,改革不是不要進城來打工的人,改革是需要這些打工的人能夠自己創業,回家再創業,這是更理想的。“農民是種職業,而不是身份。農民是身份,那是計劃經濟時代的,那是在改革開放初期,現在不是這樣了,農民是一種職業,愿意當農民就當農民,不愿意當農民就不是農民,因為他不是這個職業范圍了。這是習近平在報告中強調的一點,要在農村中造城,產業主體、市場主體、經營主體把農民變成這樣的。他可以采取這種形式,比如說合作社、股份制、獨家經營,這是完全可以的,農民有這種想法是好的?!?/p>
“改革要走創新的路,發揮農民積極性的路,發揮他們很多想進城工作積極性的道路,僅僅靠以前的就業到處安插人,這樣是沒有效率的。”厲以寧指出。
以下為厲以寧的演講實錄:
現在大家會問我這樣一個問題,當前你擔心的最緊要的問題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擔心改革太慢。為什么呢?因為我們知道現在最要緊的問題在哪里呢?是把發展方式進行變換,要把過去那種數量型的、速度型的改變為今天的質量型的、效益型的發展方式,這個發展方式不是很順利的就能改過來的。
最近我在幾個省做調查,經常聽到一些反映。其中一個反映是什么呢?經濟形勢已經好了,穩中有進了,這樣的話我們補短板、降成本、去庫存,這樣一些政策是不是也可以放松一點了?因為形勢好了。比如說為什么會有補短板的活動?降成本的活動?就是因為現在經濟不景氣、前一段經濟不景氣。
第二個要談到怎么樣把我們的經濟能夠真正有效地轉到新發展方式上去,科技創新是一個主要的動力,而且也是主要的成就。沒有這樣創新的話,發展也不一定是新的發展。
另外我們應該看到對中國的形勢,往往比我們想象得要樂觀一些。實際上我是認為我們面前的問題還是挺多的,講三個我自己遇到的問題:
第一個,在今天怎么樣能夠把實體經濟發展起來。實體經濟發展起來是需要人才、需要創新、需要新的營銷觀念、需要新的管理理念,這是一系列問題,不是簡單說就轉了吧,沒有那么容易。
第二個,對農村的情況還要進一步細化。中央的政策是對的,但是為什么經常聽到一些沒有報道的消息呢?比如說農業產業化生產的東西賣不掉了,整個村子就陷在不好辦的格局中。那你要讓他脫貧,要讓他奔向小康社會,你在營銷方面要下多種工夫。怎么樣把農村中的營銷問題跟農業產業化、農業現代化結合在一起呢?這都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第三個,我們在工作的時候經常要想怎么樣把產品真正打到國際上去,在國際上能夠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專門特色的產品,這點還不夠。對于品牌的概念就不如人家,所有的這些都是要做的工作。
改革并不是不要農民,改革需要的農民是新農民,改革不是不要進城來打工的人,改革是需要這些打工的人能夠自己創業,回家再創業這是更理想的。農民是種職業,而不是身份。農民是身份,那是計劃經濟時代的,那是在改革開放初期,現在不是這樣了,農民是一種職業,他愿意當農民就當農民,他不愿意當農民就不是農民,因為他不是這個職業范圍了。這是習近平在報告中強調的一點,要在農村中造城,產業主體、市場主體、經營主體把農民變成這樣的。他可以采取這種形式,比如說合作社、股份制、獨家經營,這是完全可以的,農民有這種想法是好的。
這就提出了對今后的兩個希望:
第一個希望,一定要看到中國當前正在發生人力資本革命?,F在的農民,我在幾個省走了以后感覺到他們一部分人已經變了,變為什么?變為怎么樣來運用服務業作為職業,他不種地,但是他幫人種地,他有拖拉機、播種機,可以去租,農民去搞服務業了,這是一個大變化的。中國的農村應該說人太多,但是人太多的問題是不能隨便讓人去找工作,有的工作還不干呢,所以農民自己創業和農民經營服務業、農民經營生活服務一系列工作都需要我們做,需要 我們安排,所以在這一點我們要有新的認識。
第二個希望,在當前教育對農民已經起了越來越深的作用,有三個例子都可以說明,第一是高中的普及,高中的普及不是單純把義務教育再延長幾年的問題,因為實際上是為很多農民進高等學校做準備的,這是一個大變化。第二是職業技術教育要發展,因為很多農民認為我家的孩子是能夠當一個技工、技師,這就是不錯了,慢慢走吧,他認為這個保險。第三是農民能夠在農業上有新的創新,這個在一些地方像種花,從來沒有說農民在山坡上種花,種花以后使經濟起來了。
所以我們對中國的發展應該有新的認識,我們擔心的剛才講過了,正是怕中國經濟停滯。如果不走這條創新的路,發揮農民積極性的路,發揮他們很多想進城工作積極性的道路,僅僅靠以前的就業到處安插人,這樣是沒有效率的,一定要跟創新結合起來。創新不能談得多、做得少,對當前應該有這種擔心,但是希望是存在的。
十九大文件最要緊的問題是什么?目標已經定了,路徑已經清楚了,現在我們要領會。但重要的問題是我們要實干,大家都能實干,我們的經濟就快了,就發展起來了。而且在這里一定不要去追求高速度,再追求高速度只能自己拖慢了前進。中高速增長在當前是適合中國國情的,高速度有的地方要GDP超過10%,我不知道這些地方能維持多久。假如你不變的話,將來生產出來依然會積壓,依然會走舊路子。攀比從來都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大障礙,你到8%了,我非要超過你到9%,那個說我到10%的增長率,這樣的攀比對中國經濟是有害的。我們要冷靜下來,根據情況走創新的路,這樣我們就可以步子更穩,而且發展方式的轉變在這個過程中才能真正實現。
(本文根據主辦方提供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定)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澎湃新聞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