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總書記立足發展實際, 多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思想, 把環境、生態納入了“生產力”范疇, 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為此, 本文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是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重大命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突破, 以及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為基礎促進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理念重大創新三個方面進行了深入論證。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的總認識、總原則、總引領、總目標、總路徑和總方法都應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論基石展開并延伸。
1 9 7 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 近40年來, 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中國人民的生活和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改變。然而, 迅猛增長的GDP、人均收入的背后, 是自然資源的耗竭, 更是生態環境的破壞。糧食增產的背后是化肥農藥的非理性施用和農村面源污染頑疾, 鋼材等工業品增產的背后是能源的過度消耗和工業點源污染加劇, 城鎮化率大幅提高的背后則是生活污染比重的提高, 中國經濟社會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相應也付出了巨大的環境代價, 生態環境問題成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民愿之憂。
對于中國環境保護, 應當站在歷史的長河中, 用辯證眼光、歷史視野來看待和思考。我們既不能因為環境破壞而否定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發生的巨變, 也必須正視生態困境和資源瓶頸, 因為只有經濟社會發展了, 才能更好地保護環境, 發展才是解決環境問題的根本所在。同樣, 我們既不能否認在資源短缺、技術欠缺的背景之下, 中國環境保護四十多年來取得的成就, 也必須承認中國環境保護存在的種種問題, 因為前一個階段的環境保護實踐為后一個階段的環境保護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 提供了充分條件, 奠定了重要基礎。
金山銀山是人的物質追求, 綠水青山是人賴以生存的自然條件, 這兩者都是人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 而這兩者兼得需要智慧。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中國發展實際, 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思想, 把環境、生態納入了“生產力”范疇, 破解了發展中環境、生態與生產力的關系這一難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如何建設社會主義, 建設一個什么樣的社會主義這一重大理論問題上認識更加明確和清醒。“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既是建設生態文明的理論指導, 也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方向指引, 更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實施綱領。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是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重大命題
黨的十八大根據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 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規律, 提出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即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這“兩個一百年”目標, 綠水青山是必要前提, 是內在要求, 也是底蘊所在。
綠水青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必要前提
在人類社會的各種關系中, 人與自然的關系是最基本的社會關系。自然界是人類社會形成的前提, 人類認識自然的目的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人類總是想以自己有意識、有目的的生產勞動, 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以滿足人的需要, 但人類歸根結底是自然的一部分, 必須服從自然、符合自然規律, 絕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保護自然環境就是保護人類, 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因此, 不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還是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就是綠水青山。如果沒有綠水青山, 我們將無法獲得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所需的資源和環境, 目標實現無從談起;如果沒有綠水青山, 縱使實現了“兩個一百年”目標, 小康將是短暫的, 富強也是不可持續的;如果沒有綠水青山, 下一代人就喪失了實現他們“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必要前提。我們要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 加大力度、攻堅克難, 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綠水青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內在要求
全面小康社會, 不僅僅是解決溫飽問題, 而是要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滿足城鄉發展需要, 滿足人民發展需要, 而在眾多人民發展需要中, 生態環境需要是最根本的一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集中反映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過去是“求溫飽”, 吃飽穿暖就是美好生活, 現在是“求質量”, 青山就是美麗, 藍天也是幸福。因此, 小康全面不全面, 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不光要實現經濟、政治、文化方面全面進步, 更重要的一個目標是:“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 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 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然而, 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指標來看, 環境保護缺口大、任務重、時間緊, 環境質量已經成為到“十三五”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短板和瓶頸, 綠水青山儼然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內在要求。
綠水青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底蘊所在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持續時間最長的文明之一,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 這與中國人民不斷提升的發展目標密不可分, 正是通過一個又一個發展目標的設立和實現, 創造了人類發展歷史的奇跡。未來的民族復興征程上, 我們也絕不會躺在“兩個一百年”目標實現的功勞簿上沾沾自喜, 只會開創更多、更高、更好的百年目標, 綠水青山正是實現更多百年目標的寶貴財富。因此, 要充分認識到, 只有更加尊重自然生態規律, 用制度保護好、利用好生態環境, 愈加重視生態環境這一生產力的要素, 才能更好地發展生產力,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新期待、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要摒棄把保護生態與發展生產力對立起來的傳統思維, 切實改變不合理的產業結構、資源利用方式、能源結構、空間布局, 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 決不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共贏, 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基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突破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總結出中國環境保護的階段性特點和歷史趨勢, 在解放、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保護、延續生產力, 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重要論斷, 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社會主義部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不是憑空產生的, 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環境保護的具體實踐相結合, 從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國情出發, 深刻研究中國環境保護的特點和規律, 并在中國實踐中科學地總結和發展而來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是用科學的分析討論中國環保問題, 講中國環保故事, 是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深刻詮釋, 是解決目前和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環境問題的重要綱領, 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補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是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的科學體系, 其最終目標是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而實踐理論也要依靠人民, 為人民發展、靠人民實踐, 這一理論更是人民性的體現。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是對保護與發展辯證關系的精準概括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環境保護實踐中的具體應用。它的提出不是偶然的, 是我國發展實踐催生的理論成果, 凝結了中國共產黨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規律的深刻認識, 凝聚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理論, 并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指明了我國未來生態環境保護的方向和路徑, 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遵循;吸收了人類歷史發展積累的寶貴智慧, 借鑒現代研究成果解決中國問題, 創造性地回答了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的重大轉折問題, 是中國共產黨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理論的一次重大升華;立足于中國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迫切問題, 揭示了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規律, 適應了時代發展和實踐深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 是破解對立難題、增強可持續發展動力的行動指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所蘊含的戰略思想和環境政策, 蘊含著人類歷史積淀的生態環境保護等治國理政的廣博知識和豐富經驗, 堪稱是當代中國的政治經濟學的新突破, 其思想創新也是基于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是將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與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成果, 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發展目的為主導方向凝練出的發展的新內涵, 具有強大的理論穿透力和現實解釋力, 成為回應當代綠色發展問題的中國解答, 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創新闡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給出了化解保護與發展矛盾的良方;以積極的態度詮釋了應如何化解人類發展中對物質利益的追求同保護其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的兩難困境。它打破了簡單地把發展與保護對立起來的思維束縛, 生動地講述了發展與保護的內在統一, 給出了化解保護環境與經濟發展矛盾的良方, 明確了新時期的發展理念。金山銀山代表人類對物質利益的追求, 而綠水青山則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創造物質財富的自然基礎, 是生產力要素的組成部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破解了如何正確處理生態環境保護與生產力發展關系的難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體現了發展階段論。在人類追求發展的過程中, 對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的訴求和關注是不同的。第一個階段只有綠水青山, 沒有金山銀山;第二階段是盲目地用綠水青山去換取金山銀山;第三個階段認識到保不住綠水青山就保不住金山銀山;第四個階段是認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體現出在經濟發展、增長方式轉變的不同階段, 人與自然關系不斷調整并日趨和諧, 運用辯證唯物論, 準確把握了人類文明發展的規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體現了生態系統論。生態是生物與環境構成的有機系統, 彼此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在一定時期處于相對穩定的動態平衡狀態。人類只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和睦相處, 才能生存和發展。在傳統社會階段, 農業居于社會生產的首位, 人們對綠水青山的依賴是直觀的, 人們更加尊重自然。然而, 隨著工業化的發展, 工業在社會生產中的主導地位逐漸凸顯, 人對綠水青山的依賴由于工業生產的特點而看似間接, 人們開始忘記來時的路, 一味索取, 不愿回報, 造成人與自然的關系惡化。然而,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再次提升, 人們會越來越注重以環境質量為重要內容的生活質量, 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這將轉化為對環境保護的拉力和推力, 實現可持續發展。可見, 人類社會的發展階段變遷也是人與自然的關系變遷, 更是環境保護不同時態的變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充分肯定了環境生態對生產力發展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環境資源也是經濟資源, 良好的自然生態也是生產力。對綠水青山的保護, 直接關系到金山銀山的發展后勁, 也制約著其發展規模、結構和方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指明了優化發展方式的路徑。干凈的水、清新的空氣、綠色的環境本身就是寶貴財富。自然界是人類社會產生、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 人類可以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有目的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但行為方式必須符合自然規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這一生態文明理念的確立, 是黨在認真反思和深刻總結過去經驗教訓的基礎上, 對傳統粗放式發展方式的有力反駁, 對工業文明種種弊端的堅決揚棄, 更是實現人與自然全面和諧的主動選擇。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順應了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 順應了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的現實需要, 順應了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的根本要求, 這一方針對中國環保工作提出了總體要求, 也將貫穿中國環境保護的各項工作。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生產力理論的突破
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以生產作為研究的出發點, 既涉及生產關系, 又涉及生產力。然而,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 單純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 日益消耗的不可再生資源和惡化的環境迫切要求對生產力的保護。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 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至此,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生產力的研究從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進一步拓展為保護生產力, 構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的核心思想, 也成為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突破。
改善環境才能發展生產力。保護是為了更好地發展, 在生產力得到保護的同時, 還需不斷發展生產力。但新階段的發展生產力已不同于改革開放之初。要發展生產力, 并不是所有類型的生產力都要發展, 也不是不惜一切代價地發展生產力。改善環境, 要發展新型生產力、綠色生產力、可持續生產力。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經濟發展方式問題, 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就要切實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 推進形成綠色生產力。
修復環境就能延續生產力。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是極其敏感脆弱的, 甚至是不可逆的, 一些地區由于盲目開發、過度開發、無序開發, 已經接近或超過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極限。發達國家一兩百年出現的環境問題, 在我國30多年來的快速發展中集中顯現, 呈現出結構型、壓縮型、復合型特點, 老的環境問題尚未解決, 新的環境問題接踵而至。“我們在生態環境方面欠賬太多了, 如果不從現在起就把這項工作緊緊抓起來, 將來會付出更大的代價。”為此, 在保護、發展生產力的同時, 仍需花大力氣修復環境, 盡可能還清歷史欠賬。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的重要組成
生態環境保護是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關鍵環節。馬克思主義最重視發展生產力, 認為物質生產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對于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來說, 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 我國發展已經站在更高的起點上, 形成了多方面綜合優勢, 但發展中的不可持續問題也日漸突出。資源約束加劇, 環境污染嚴重, 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這些“成長中的煩惱”, 已經解放和發展的生產力無疑將受到破壞, 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終將放慢腳步, 甚至倒退。正如馬克思所說:“勞動生產率是同自然條件相聯系的, 這些自然條件都可以歸結為人本身的自然和人的周圍的自然。”可見, 如何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同時保護生產力、改善生產力、延續生產力, 是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難點所在。
生態環境保護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由之路的內生動力。社會主義的生命力體現在不斷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 不斷改革、不斷探索和不斷發展的能力上。改革開放的根本目的, 就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我國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 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開放, 然而, 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 各領域改革相互作用、相互制約, 改革的難度將會前所未有。此時, 必須合理布局深化改革的優先順序、主攻方向、時間表和路線圖, 在重點領域不斷取得突破, 找到突破的動力。生態環境保護既是深化改革的重點領域, 也是助推其他重點領域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動力所在。生態環境保護的先導、倒逼、優化功能, 既可以成為解決社會經濟發展體制性、機制性障礙的試驗田, 也可以成為推動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
生態環境保護是達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在要求的應有之義。公平正義是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永恒主題, 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 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公平正義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推進社會公平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在眾多公平正義中, 環境公平正義也是重點所在。基本的環境質量是一種公共產品, 是政府必須確保的公共服務。我國目前環境基本公共服務不均衡、不協調現象突出, 區域不均、城鄉不等現象嚴重, 而提高環境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是保障區域城鄉均衡發展的重要一環, 也是社會主義公平正義的要義所在。
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為基礎促進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理念重大創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方面的集中體現, 是當代中國發展方式綠色化轉型的本質體現, 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更是推進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的理論基石, 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的總認識、總原則、總引領、總目標、總路徑和總方法都應圍繞這一理論基石展開并延伸。
總認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重要的生產要素, 是生產力的組成部分, 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前提, 是金山銀山的源泉。因此, 環境就是民生, 就是生產力, 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把不損害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基線, 不可觸碰的底線。
總原則:勿用綠水青山換取金山銀山。當人類生產技術還處于初級階段, 對生產要素的處理能力并不是很強的前提下, 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有時可能會出現取舍, 既不能用較多的綠水青山換取一定量的金山銀山, 也不能用未來的綠水青山換取今天的金山銀山, 我們寧要綠水青山, 也不要金山銀山。
總引領:留住綠水青山, 何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從來就不是矛盾的, 很長一段時間, 一些觀點認為要環保就不可能有溫飽, 只有放棄綠水青山, 才能換來金山銀山, 這種觀點是片面的、不可取的。當技術水平有限, 認識水平不高的時候, 可能在短時間內要換取更多的金山銀山只能放棄一些綠水青山。出現這種情況, 只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那個階段還不允許我們擁有更多的金山銀山, 經濟發展的條件還不夠成熟, 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不協調、不同步, 用綠水青山換金山銀山是在殺雞取卵。只要技術水平有序上升, 認識水平不斷改進, 留住綠水青山, 何愁金山銀山。
總目標:既有綠水青山, 也有金山銀山。盡管在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 寧要綠水青山, 不要金山銀山, 但如果既有綠水青山, 也有金山銀山, 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又讓人民呼吸到新鮮的空氣, 喝上清潔的水, 那才是帕累托最優的理想境界, 這也是中國環保的總目標。
總路徑:以綠水青山引來金山銀山。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 將實現帕累托改進。找到了將綠水青山優勢轉化為金山銀山收益的路徑, 就找到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路徑。要以綠水青山之“巢”, 引來金山銀山之“鳳”, 必須做到規劃先行、一張藍圖繪到底, 通過長遠的戰略眼光、科學的謀篇布局、綠色的產業調整、全面的技術升級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
總方法:在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架起橋梁。要想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 就要在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架起橋梁, 這個橋梁是綠色技術、綠色生產、綠色消費, 是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 是環境制度、環境立法、環境執法, 是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末端治理, 是環保產業化與產業環保化, 是政治的、經濟的、法律的、技術的、民主的, 更是常態的、長久的、多元的、前瞻的。
中國的環境問題是改革開放近四十年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積累的, 其解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對復雜的經濟形勢、改革階段和環境問題, 唯有轉變增長方式和增長理念, 才能實現共享度更高, 創新能力更強, 捕捉市場能力更強, 機制體制更活, 讓知識、資本、技術、管理的活力競相迸發, 讓生態環境保護的源泉充分涌流。為此, 我們需要有對現有及未來嚴峻形勢的客觀研判, 同時樹立自信。一是要有理論自信, 堅持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為重要突破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運用政治經濟學去分析環境保護, 從生產力、生產關系、社會生產力的政治經濟學分析框架去指導我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融合, 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促進經濟與環境形成渾然一體的關系、和諧統一的價值追求;二是要有道路自信, 只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環境問題才能舉全國之力、聚眾家之長地得到解決, 讓全體人民都公平享受環境保護的社會成果;三是要有文化自信, 中國的傳統文化向來都崇尚天人合一, 中華文明積淀了豐富的生態智慧。中華傳統文明的滋養, 為當代中國開啟了尊重自然、面向未來的智慧之門, 也成為培育生態文明的有利土壤;四是要有制度自信, 新政治經濟學強調制度的地位和作用, 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變量, 社會主義人民至上、舉國之力、共同富裕的制度優越性決定中國有決心、有能力、有辦法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互促共榮。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環境保護》2017(19)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