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使我們的國家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祖國大地上更加充分地展示出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再一次發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號召。(5月10日 人民日報)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在這片遼闊美麗的大地上,我們的祖先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然,歷史的變遷,經濟的發展,本應與人類一起前進的生態建設,卻在人類急切追求物質生活改善的進程中,落后了時代的步伐。與人類一起誕生的珍惜動植物,不斷瀕臨滅絕的險境;給人類提供了衣食住行的大地,不斷變得垃圾滿地;給人類提供氧氣的天空,不斷變得霧霾彌漫;給人類提供生命之源的清水,不斷變成沆瀣之渠。終于,環境開始報復把她變得如此不堪的人類:霧霾不斷引起呼吸疾病,惡臭難聞的氣味沖刺鼻尖,渾濁污染的河水不能飲用,人類正在面臨生存的危險。如何在生態還能承受我們的時刻,讓中國的發展建設跳脫出發達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錯誤范例,打造綠水青山,還美麗家園與子孫后代,是黨中央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也是我們要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全力建設生態文明的目的。
生態文明建設要以黨的理論為指導。中國革命和一切建設的成果,都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創造的,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理論知識。其中,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系列講話,尤其是關于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講話精神,為全國各級黨、政機關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高屋建瓴的理論指引,我們要把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與具體的生態文明建設舉措相結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持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切實做到以黨的生態理論指導生態文明建設的方向。
生態文明建設要以法律為保障。“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依法治國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環境治理、生態建設必須要堅持依法治理、依法建設。2018年,作為我國根本大法的《憲法》,正式把生態文明譜寫入憲,這是我國歷史性的進步,也是對全國人民的約束。環境治理中,難免會觸及一些大企業的利益,執法人員一定要依法嚴格處理,不能犧牲生態利益而發展經濟利益。我國制定并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等一系列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法規,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法制,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必然堅持依法保護、依法治理,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生態文明建設要以科學技術為手段。“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生態文明建設必須講究自然規律,講究科學方法,不能蠻干、胡干,正如古時的大禹治水,針對黃河泛濫的客觀規律,一改堵而為疏的方法,才徹底治理了水患。新時期,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為我們建設生態文明提供了新的技術與方法,我們一定要用好科學技術,做到以科學知識武裝頭腦,以科技手段保障環境監測,以科技成果治理環境污染,以科技創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才能真正的推動生態文明科學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要以群眾參與為根本。“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我們黨的群眾路線。作為我們黨領導人民和平時期的新戰役,生態文明建設,也必須堅持群眾路線,調到一切力量來保護我們的生活環境。誠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綠化祖國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廣泛開展國土綠化行動,人人出力,日積月累,讓祖國大地不斷綠起來美起來。”只有我們每一個人都堅持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才能真的還綠水青山于子孫后代,讓人類一直生活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
天空,是我們呼吸的肺,大地是我們跳動的心,清水是我們流動的血液,三者構成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的生存之本,發展之基、奮斗之力。讓我們攜起手來,在黨中央的領導下, 共建青山綠水之家園,把我們偉大的祖國建成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文明國度。
(作者單位:樂山市市中區環境保護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