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曹林奎等:現代農業與生態文明:共建生態文明同繪美好未來

[ 作者:曹林奎?黃國勤?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1-31 錄入:王惠敏 ]

導讀:現代生態農業發展對于生態文明建設成效也有著直接影響,因此現代生態農業必須選擇有利于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模式。

現代農業的產生是人們對人與自然關系反思的成果。現代農業有別于原始農業和傳統農業,除了生產方式與手段不同以外,更重要的是理念和技術的差異,表現為現代農業在時空上的突破,由產中延伸到產前、產后,并形成了一條“產—加—銷”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產業鏈。現代農業將以現代產業組織為紐帶,以現代產業理念為指導,以現代科技為支撐,發展形成第一、二、三產業相融合的新格局。

生態文明是人們對人與自然關系審視的產物,是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后的一個新的文明階段。生態文明統領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會文明,反映在自然生態保護、生態產業發展、生態生活方式、生態文化意識、生態制度建設等各個方面。當前生態環境的惡化,應當歸因于全球性工業化進程,因為工業經濟必須以消耗大量的資源為代價,并伴隨著以能源為主體的資源耗竭和過度的環境污染。同時,現代工業化農業對化石能源的過分依賴,造成對化石能源的“過度”使用,從而引發嚴重的農村環境問題。因此,要把握生態文明的建設帶給現代農業的機遇,將現代生態農業做大做強。只有農業生態文明得到大力發展,才能以農業促農村、以農業富農民,并實現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現代農業與生態文明”是運用系統工程原理、生態學理論和現代農業科學技術成果,研究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門新課程。它是高等院校為了主動適應并積極服務于現代農業建設,加速培養農業科技創新人才而開設的一門通識課程。本課程既是現代農學、生態學、生物技術等相關學科溝通的橋梁,又是農業科學、信息科學、經濟學、管理學和社會學等多學科研究成果的綜合應用,同時反映了現代農業與生態文明研究領域的一些新觀點和新思考。

農業生態文明建設關系到我們每一個人,讓我們先了解下研究者對中國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的展望。

只有建設高度的農業生態文明,農業現代化才能得以實現。進行農業生態文明建設,政府要作為主體加強推進,全社會都要積極參與。目前農業生態文明建設還存在諸多現實問題,如農業基礎依然薄弱、農業環境污染嚴重、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村文化落后、農業法律政策還不完善等。農業發展還面臨很多困難,不解決好這些農業根本問題,也就談不上農業的現代化,更談不上農業生態文明建設。所以從農業基礎設施與生態文明、農業資源環境與生態文明、農業生態產業與生態文明、農村生態文化與生態文明等四個重要方面來探討現代農業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系,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從而開拓農業生態文明建設新的發展道路。

(一)農業基礎設施與生態文明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一般包括農田水利建設,農產品流通重點設施建設,商品糧棉生產基地、用材林生產基礎和防護林建設,農業教育、科研、技術推廣和氣象基礎設施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長足進展,農業生產條件得到不斷改善。但是欠發達地區尤其是西部省份的農村,農業基礎設施較為落后。嚴重地制約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影響到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也給農業生態文明建設帶來了壓力。

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生態文明的重要措施之一。農田水利建設滯后是影響農業穩定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的最大硬傷,水利設施薄弱仍然是中國農業基礎設施的明顯短板。為此,中國應建立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加大對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中國政府堅持把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全面改善農村生產和生活條件。第一,大規模推進農田水利建設。把農田水利作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積極推進江河湖庫水系連通工程建設,優化水資源空間格局,增加水環境容量。大力開展區域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行動,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節水灌溉技術。第二,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到2020年確保建成8億畝、力爭建成10億畝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優化建設布局,優先在糧食主產區建設確保口糧安全的高標準農田。將高標準農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第三,要充分利用中國政府對農業投入的宏觀政策,積極申報相關的國家、省、市級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爭取立項以獲取國家政策支持。第四,要進行多元化投資模式探討,政府制定優惠政策吸納社會資金和外資進行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等,整合建設資金,創新投融資機制。第五,要形成以工哺農、以工促農、以工帶農的農業基礎設施投入促進農業發展的思路。通過改善農業基礎設施,以改變農村面貌,增強農業發展的動力,實現農業農村發展的歷史性跨越,為農業生態文明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農業資源環境與生態文明

長期以來,隨著工農業的迅猛發展,工業企業的大量有害污水排泄物,農業上除草劑、殺蟲劑等大量農藥污染物質進入自然循環系統,改變了生態系統的環境因素;農產品的廢棄物加劇了資源和能源的浪費,影響了生態系統的平衡;大量盲目地施用化肥,破壞了土壤的內在結構,造成土壤板結、地力下降,嚴重地影響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森林的砍伐、草場牧地的荒蕪、農林種植面積的減少等,造成了生態系統的失衡,使生態系統進入惡性循環狀態。由此可見,農業生產本身最容易破壞自然環境,一味掠奪自然資源以求得短期利益,就將使農業生態系統遭到破壞,使農業生產無法繼續下去,這是一種愚蠢的慢性自殺行為。

農業資源環境與生態系統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耕地和水源等重要農業資源總量的減少,限制了農業發展的空間;二是農業與農村生態環境總體狀況堪憂,降低了農業發展的質量。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不能只從農業部門內部尋找出路,而應以我國總體資源環境與生態系統為對象開展綜合恢復與保護行動,夯實現代農業發展所依賴的基礎,必須加快資源環境與生態系統的持續改善步伐。因此,建議采用流域或區域綜合治理的模式,而不再是由農業、林業、水利、環保等部門分頭開展、各自為戰。各地區在開展資源環境與生態系統的恢復與保護項目時,可將多部門的人財物集中起來,科學制定項目實施方案,共同組織執行。

因此,大力開展農業生態文明建設,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刻不容緩。第一,要對工業文明進行反思,不能為了經濟效益而犧牲生態效益,要注重國民生態意識的培養,樹立農業資源與環境保護意識;第二,要做好防治化工企業有害的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等的排放工作,實現清潔生產;第三,要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推廣生物農藥、生物有機肥等生物技術產品的應用;第四,要建立農村生活環境凈化工程,重點做好化糞池、改廚、改水、改欄及農戶生活污水處理和凈化工程建設;第五,要做好植樹造林、退耕還林、村莊綠化等工作,大力發展經濟林、生態林、庭院果林等,努力打造山美水美的農業田園風光,譜寫農村生態文明和美麗鄉村的新篇章。

(三)農業生態產業與生態文明

農業是中國傳統產業之一,在實現工業化進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由于長期粗放生產,農業生產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資源,嚴重破壞了中國的生態環境,并制約了傳統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農業發展方式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片面強調經濟增長而忽視了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提出,既為我國現代生態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對我國現代生態農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現代生態農業發展對于生態文明建設成效也有著直接影響,因此現代生態農業必須選擇有利于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模式。

按照能源高效利用、資源循環利用、環境綠色生態、產品優質安全的要求,促進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從而達到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要求。農業產業要從粗放型的生產轉向生態型的產業,這就是要大力發展新型農業生態產業。新型農業生態產業不同于傳統農業,需要現代化的科學技術體系武裝、規模化的組織運營模式承載、科學化的政策扶持體系引導。發展新型農業生態產業不僅是實現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在現代農業領域和廣大農村地區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選擇。今后,中國各地區應積極試點和示范生態循環農業、休閑農業等新型農業生態產業。

生態循環農業與傳統農業不同的是,它倡導的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的農業發展模式,它要求把農業生產活動組織成“農業資源—農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其特征是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中國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動循環經濟模式來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循環經濟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和基本方式。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能有效節約農業資源,節能增收,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休閑農業就是利用農業生態環境及農村自然景觀結合農業生產經營活動、農村生活與文化,提供人們旅游、休閑、科普教育與體驗的農業生產與生態旅游相結合的產業形式。休閑農業的興旺,要得益于寧靜優美的生態環境、天然的自然景觀及淳樸的鄉村生活方式、民族文化等。因此,在開發建設休閑農業產業過程中,盡可能不破壞原來的自然生態環境,減少人工作用,促進農業生態系統良性循環。探索休閑農業發展的新模式,做深農業觀光、做靚農家體驗、做精鄉村旅游,實現農業資源的深度開發利用及農耕文化與農業生態文明的融合輝映,形成現代農業和現代旅游業特色化和生態化結合的發展道路。

(四)農村生態文化與生態文明

農村文化是中國農民在幾千年的生產生活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沉淀形成的文化資源,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農村文化是中國農業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不能丟棄,還要不斷發揚光大。農村文化主要是指農民在農業生產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有關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包括農事節日、民居建筑、飲食文化等多種內容,并通過農民生產、生活及民間娛樂等多種形式表現出來。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就是提升全社會的文明理念和素質,使人類活動限制在自然環境可承受的范圍內,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生態文明的核心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農業生態文明建設就是要通過發展農村生態文化,大力弘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核心價值觀,在農村地區樹立生態文化道德觀、價值觀、消費觀,形成尊重自然、熱愛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圍。農村生態文化直接影響到農業生態文明的建設成效,沒有廣大農村的生態文化建設,農業生態文明建設就成了無水之源、無木之本,所以加強農村生態文化建設顯得尤為必要。

第一,重視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因為占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應加強生態教育宣傳,營造良好的生態氛圍,充分調動農民參加生態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第二,開展農民生態知識培訓、農業生態科技服務等活動,鼓勵農民采用先進的農業生態技術,發展農村技能教育,實施農業生態技術的培訓、農民綠色證書培訓等,提升農民綜合素質和能力,這是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第三,要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過廣大農民喜聞樂見的鄉村文化活動,樹立講衛生、講文明、保護環境的良好社會風氣,讓生態文明理念占領農村生態文化廣大陣地。第四,在農業生態文明建設中,注重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民主管理。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征求群眾意見和建議,使村民生態文化意識得到提高,使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增強。

本文摘編自曹林奎、黃國勤主編《現代農業與生態文明》一書前言及緒論部分,內容有刪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科學出版社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韩国电影 | 午夜三a福利扫描 | 中国老熟女精品久久国产精 | 日本男女无遮羞羞视频 | 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不卡三区 | 五月婷综合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