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不必在我”,建好美麗鄉村
聚焦最突出、最薄弱的環節,從夯實農村建設的基礎做起,精準發力、馳而不息,才能以實績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
鄉村美不美,事關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事關全面小康的底色和成色。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處理實現基本覆蓋,規劃保留村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96.3%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廁,一大批旅游特色村得以培育、營業總收入逾350億元……行走在今日浙江,鄉村環境優美、宜居宜業,令人沉醉。
把時針撥回到15年前,2003年6月,在時任省委書記習近平的倡導和主持下,浙江啟動了“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由此拉開村莊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的序幕。錨定“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1000個以上、完成村莊整治10000個左右”的目標,科學規劃、堅定執行、有效管理,不斷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浙江歷經15年接續奮斗,讓鄉村面貌煥然一新。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進一步推廣浙江的經驗做法,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總結浙江建設美麗鄉村所取得的成就,其中一條重要經驗就在于: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持不懈、久久為功,一錘接著一錘敲、一張藍圖繪到底。
有美麗鄉村,才有美麗中國。“美麗鄉村”早已成為社會熱詞、治理焦點。不過,一些地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改善農村環境,最終卻流于形式、收效甚微。有的地方樓房越建越高、道路越修越寬,但有綠水青山、有美麗鄉愁的農村卻漸行漸遠;有的地方把錢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熱衷“涂脂抹粉”的形象工程;更有甚者,把建設美麗鄉村的口號喊得山響,行動中卻依然在搞先污染后治理的老一套。前不久,媒體曝光山西三維集團違法排污事件,暴露的正是這種漠然態度。凡此種種,消解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成效,也無法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分析類似現象,說到底還是工作態度不端正、政績觀產生了偏差。無論是急于求成、不尊重鄉村建設規律,還是熱衷于“面子”而忽視了“里子”,追求的都是一時之美、外在之美。涵養“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既干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辦為后人做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才能讓美麗鄉村建設遠離面子工程、政績工程。像浙江那樣,聚焦最突出、最薄弱的環節,從夯實農村建設的基礎做起,精準發力、馳而不息,才能以實績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
群眾滿意是最大的政績,但檢驗群眾是否滿意的,不是一時一事,而是時時事事。美麗鄉村建設是包含環境整治、發展賦能、治理現代化等在內的系統工程,既要尊重規律、科學謀劃,更要堅持不懈、一抓到底。從2003年實施“千萬工程”,到2008年浙江安吉縣率先提出美麗鄉村建設目標,從黨的十八大后響應美麗中國號召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再到提出“千村3A景區、萬村A級景區”的“新千萬工程”……浙江之所以能不斷提升鄉村建設的水位,靠的正是無數建設者的接續奮斗、辛勤耕耘,體現的正是一以貫之抓落實的能力水平。世上很少有畢其功于一役的事,只有用量的積累實現質的突破,才能贏得實實在在的改變,收獲真真切切的掌聲。
多年前,浙江安吉村民在開采礦石與保護生態之間選擇了后者;今天,安吉成為我國首個“聯合國人居獎”獲得縣,綠水青山真正成了金山銀山。筑牢正確政績觀、借鑒浙江好經驗,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持之以恒、務求實效,我們就能在新時代激蕩美麗鄉村建設的新氣象,為鄉村振興凝聚新動能。
讓每一個村莊都有自己獨特的靈魂
“小橋連曲徑,臺門通人家”,這是粉墻黛瓦的紹興新未;“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間”,這是竹海空濛的安吉高家堂;“舍南舍北皆種桃,東風一吹數尺高”,這是桃花爛漫的桐廬陽山畈……浙江大地上,一個個美麗鄉村各具特色,令人流連忘返。發端于2003年的“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正推動浙江鄉村量體裁衣、精耕細作,不斷實現從美麗生態、美麗經濟到美麗生活的躍升。
繪就浙江美麗鄉村的妙筆,如何進一步為全國鄉村建設添彩助力?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就推廣浙江“千萬工程”經驗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農村環境整治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這八個字,可謂實施“千萬工程”的一條重要方法論。尤其是對于地域廣袤、情況多樣的我國廣大農村地區來說,十分具有借鑒意義。
人人都渴望干凈整潔有序的生產生活環境。但地理、民俗、發展水平等差異,決定了農村環境整治,既要盡力而為,又要因地而異。比如在廁所無害化改造上,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基礎、條件不同,難以統一步伐;制定分層次的行動目標,反而有助于整體推進。事實上,合理確定整治標準,綜合考慮建設時序,集中力量解決急需問題,才能收獲治理實效。某省曾公開美麗鄉村建設中的負面案例,其中有的村莊忽視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裸房整治等重點工作,而去建大公園、大廣場、大牌坊、大型旅游觀光項目。類似行為,不僅背負了沉重財務負擔,也背離了美麗鄉村建設的初衷,值得警惕。
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絕不是要把農村變得千篇一律。立足自然稟賦、民俗特點,充分發掘村莊原有的個性與特色,更好保護山水田園,為文化傳承創造有利條件。實踐中,有的地方搞一刀切,把農村和城市建得一個樣,把村與村建得一個樣,讓村莊失去了靈魂。結果,鄉村風貌城市化、趨同化,仿古、仿洋盛行,場所景觀雜亂化、人工化,缺少社會人文支撐……千村一面、形式主義等弊病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保護鄉村風貌,建設美麗鄉村,亟待我們汲取浙江“千萬工程”的經驗與智慧,從“一村一品”“一村一魂”“一村一韻”中得到啟示。
云南大理洱海邊的古生村,街巷道路整潔,溪水環流,綠樹成蔭,洋溢著濃濃的民族氣息。2015年初,習近平總書記曾來到這里了解村民增收和古村落保護情況。他強調:“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這為美麗鄉村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說到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根本目的在于為鄉親們謀幸福。牢牢把握這根準繩,時時處處對焦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才不會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跑偏走樣。
15年,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浙江“千萬工程”繪就了鄉村建設發展的美麗畫卷。筑牢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創造性推廣和吸收浙江經驗,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我們就一定能把廣闊農村建設為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多活力,為美麗中國增添更多亮色。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日報評論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