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穆向麗:臺灣四章一Q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

[ 作者:穆向麗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5-04 錄入:王惠敏 ]

    為強化優質農產品供應,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臺灣地區通過實施“四章一Q”,用四個農產品標章(四章)及生產責任追溯制度(一Q)規范了各類農產品生產、加工、驗證等全作業流程,將政府與生產者、技術專家、推廣單位、認證機構和消費者緊密聯結在一起,共同推動建立了嚴格的有機農產品生產技術推廣、產品品質管控、認證制度管理和生產銷售追蹤制度。

  一、“四章一Q”的內容與管理

  臺灣地區從1986年開始實施有機農業可行性評估,在1988年開始設置有機農業試驗長期觀察區,進行綜合性的有機栽培發觀察研究。并先后制定出臺了《優良農產品證明標章認證及驗證作業辦法》《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等規章制度,規范各類農產品生產、加工、驗證等全作業流程,推動形成了四個農產品標章(四章)及生產責任追溯制度(一Q),即:CAS有機農產品標章、CAS臺灣優良農產品標章、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以及具有生產追溯功能的QR Code。其中,CAS有機農產品標章、CAS臺灣優良農產品標章、產銷履歷認證標章的管理依照《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吉園圃標章,臺灣農產品生產追溯、水產品生產追溯、生鮮豬肉追溯和生鮮蛋品追溯等有追溯來源功能的QR Code的管理則依托行政命令進行生產(責任)追溯管理。

  (一)CSA臺灣優良農產品標章

  臺灣地區通過CAS標章推動臺灣優良農產品標章,通過制定驗證標準來實現生產原料、生產過程及成品的衛生安全與質量管理,使得產成品做到來源清楚、質量優良。CAS(Certified Agricultural Standards)驗證的農產品標準是指以臺灣產品為主原料,衛生安全符合要求、品質規格符合標準、包裝標示符合規定的農產品。CAS通常是在制訂出足以代表各類別產品所謂“優良的標準”之后才推動。目前,臺灣地區CAS特色認證共包含肉品、冷凍食品、果蔬汁、食米、腌漬蔬菜、即食餐食、冷藏調理食品、生鮮食用菇、釀造食品、點心食品、蛋品、生鮮截切蔬菜、水產品、乳品、羽絨和林產品共16個項目。臺灣優良農產品管理入口網或臺灣優良農產品發展協會網站每個月會在網站首頁的驗證專區公布上一月份的CAS產品檢驗結果及生產廠分級追蹤查驗結果,為消費者權益把關。CAS臺灣優良農產品標章的管理遵循《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及管理辦法》和《農產品標章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

  (二)CAS有機農產品標章

  只有臺灣本地生產的有機農產品或在臺灣進行實質轉型的有機農產品并經過驗證通過后,方可使用CAS有機農產品標章。為確保有機農產品的完整性,臺灣規定有機農產品生產過程的土壤水質、資材使用、收獲調制及包裝儲存等環節,均須經有機驗證機構稽核及檢測,符合有機驗證基準規定并通過驗證,才能貼標銷售。有機農產品標章的管理遵循《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及管理辦法》和《農產品標章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

  (三)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

  產銷履歷農產品驗證制度是依據《臺灣良好農業規范》(Taiwan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簡稱TGAP)等生產作業基準,通過建立產銷履歷信息平臺,輔導農產品經營業者利用風險管理手段,按照農業永續理念的方法,生產安全、具可追溯性之農產品。由主管機關進行檢查與抽樣檢驗,第三方進行驗證。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的管理遵循《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及管理辦法》和《農產品標章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

  (四)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

  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分為黏貼式和套印兩類,多用于蔬菜、水果和初級農產品加工品。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產品的生產者須依照吉園圃作業規范生產,落實用藥記錄及遵守標章使用規定;且須通過臺灣當地農政單位的追蹤輔導、查核及辦理抽驗,確保標章產品的安全性。目前,“吉園圃2.0”強化了追溯功能,可以與臺灣農產品生產追溯QR code并用。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的管理遵循《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管理作業規范》的相關規定。

  (五)臺灣農產品生產(責任)追溯管理

  臺灣農產品生產(責任)追溯管理適用于臺灣生產的生鮮農產品及其加工品,使用二維條形碼(QR Code)進行追溯。追溯條形碼黏貼或套印在產品或包裝袋上,僅限使用于申請者在生產追溯系統登記的產品,不得轉借他人使用。內容涵蓋生產者的聯絡資料、照片與簡介等信息,產品產地、照片與簡介的產品信息和意見反映、自有網站鏈接、驗證及檢驗信息。臺灣農產品生產(責任)追溯管理遵循《臺灣農產品生產追溯管理作業規范》的相關規定。

  二、“四章一Q”的認證機構

  為確保產品來源,維護消費者權益,臺灣地區將政府與生產者、技術專家、推廣單位、認證機構和消費者聯合起來,共同推動建立起嚴格的有機農產品生產技術推廣、產品品質管控、認證制度管理和生產銷售追蹤。如于1999年發布的《有機農產品生產基準》《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輔導要點》和《有機農產品驗證輔導小組設置要點》中,明確規定了建立民間有機驗證機構辦理有機農產品驗證。此后,2005年12月15日發布的《優良農產品證明標章認證及驗證作業辦法》,則將有機農產品納入CAS有機農產品標章體系。對有機農產品的品質安全監測、抽驗和認證嚴格管理。規定驗證有機、產銷履歷和CAS農產品需要經過驗證機構與主管機關多重把關。

  有機農產品的主要認證機構大多為企業社團或大學實驗室,主要有慈心有機驗證股份有限公司、朝陽科技大學、財團法人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暐凱國際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環球國際驗證股份有限公司、臺灣省有機農業生產協會、財團法人和諧有機農業基金會、采園生態驗證有限公司、中華驗證有限公司等。

  三、發展中的現實困難與相關支持鼓勵措施

  在5月份的實地調查中,受訪農戶普遍反映,一是當下臺灣地區農村人口老齡化嚴重,返鄉年輕人較少,而從事有機農業中,病蟲害防治和除草需要大量人力投入,應加大農業機械研發,同時制定各種作物有機栽培標準作業程序,推動有機農業向機械化、自動化發展;同時,制定政策鼓勵青年人從事農業生產,并加大技術推廣力度,以便從根本上解決生產經營效率問題。二是從事有機農產品生產,對周圍鄰近農地的生產環境、農藥污染和水源要求較高,也是生產者自己較難控制的環節,應積極規劃有機農業集中發展區域,確保產品安全。三是消費者對有機農產品的認識還不夠充分,有機產品的銷售渠道不夠通暢,農民缺乏現代化的生產經營和銷售理念,對有機農產品產值的提升不夠。

  為更好提供優質農產品,臺灣地區制定了相關措施來鼓勵和支持有機農產品生產,如對轉型從事有機農產品生產的青年農民給予3年的獎勵;對通過有機驗證的農戶,優先補助各項產銷設施;加強對農產品的品質檢驗、認證和標識管理;逐漸減少化學肥料補助,轉為對有機農業進行生產補助,引導農民轉型有機農產品生產;協調臺灣公司土地、退輔會農場建立了有機農業專區,優先出租給從事有機農產品生產的農戶,并輔以一定的租金和租期保障制度;推廣有機農夫市集、有機電子商店,在超市設置有機農產品專柜(區);通過推動學校午餐使用“四章一Q”生鮮食材來創造供給,進一步健全和推廣食品追溯追蹤系統,強化學校午餐食材的安全性,增進學生環境保護意識、感受本地飲食文化,以及培養本地低碳飲食習慣,開展食農教育與生活教育。預計到2020年,臺灣地區開展有機農業生產面積將達到1.5萬公頃。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管理干部學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村經營管理第4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思思99思思久久最新地址精品 | 亚洲自国产拍揄拍 | 中文欧美亚洲欧日韩范冰冰 | 在线播放十八禁视频无遮挡 | 亚洲中文字幕夜夜精品 | 日本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