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長遠發展,中共南充市委五屆十三次全會提出了實施“155”發展戰略、建設“成渝第二城”的宏偉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本人認為主要應在以下幾個方面狠下功夫:
一、要在大力發展生態產業集群上狠下功夫。南充市委、市政府應盡快組織力量,在南充市級工業園區和南充各縣(市)區工業集中區中大力培育、引進和發展一批生態產業項目,以取代現有傳統產業中不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項目,建設一些能夠提高資源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的新項目,使園區產業發展逐步達到生態化的要求。同時,應按照全面推行綠色發展的要求,加快發展“五大千億產業集群”,為建設“成渝第二城”奠定雄厚的經濟基礎。在抓好以吉利清潔能源商務車和銀翔汽車為龍頭的汽車汽配產業發展的同時,要以南充新材料產業園區為重點加快發展新材料和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嘉陵和高坪等地的絲紡服裝產業園為重點加快發展絲紡服裝產業,以西充、順慶、高坪、嘉陵的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為重點加快帶動全市綠色有機農業發展,以嘉陵江沿線的生態旅游為龍頭帶動兩岸鄉村生態旅游業發展,以南充現代物流園區為龍頭帶動全市現代物流業發展。
二、要在加快搭建創新創業平臺上狠下功夫。找準自身比較優勢,推進產城融合發展,通過整合本地資源、制定支持政策等方式,搭建各類創新創業平臺。加快建設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研發中心、工業設計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產學研創新聯盟等技術創新平臺,建設一批技術轉移、創新孵化、投融資服務等成果轉化服務平臺。著力打造一批“孵化+創投”、“互聯網+”、孵化樓宇、科技超市、創新工場等新型孵化器,逐步形成“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階梯型孵化體系。持續推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創業基地、青年創業園、大學生創業園、返鄉興業創業園和小微企業孵化園建設。充分利用特色街區、工業總部、閑置廠房、樓宇等存量載體資源,大力發展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和基于互聯網的新型孵化平臺,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孵化機構落戶助推創新創業。大力培育區域創新集群,激發創造活力,圍繞支柱產業、高端成長型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規劃建設一批新興產業加速器。
三、要在努力提升城市建設質量上狠下功夫。始終堅持 “南西蓬同城化”和“五城同構”發展戰略,切實把生態文明理念融入城市發展規劃、建設和管理全過程,做到科學規劃、合理開發、綠色發展,使順慶、高坪、嘉陵、西充、蓬安“五城”規模統籌、制度同構、產業同鏈、交通同網、信息同享、環境同治、設施配套,彰顯城市的自然山水之美和建筑物的形態之美。嚴格按照“擴大規模、完善功能、做美形象、提升品位”的要求,加快老城區提檔升級和新城區空間拓展。老城區改造,要以增強商業聚合功能和綠化功能為主;新城區開發,要高標準規劃新建街道、綠化景觀、生態公園和供水、供電、供氣、排污、交通、超市、學校、醫院等配套設施,確保50年內與中國西部地區其他新建城市相比都不落后。各城區開發項目必須做到通盤考慮、分步實施,堅決不搞重復建設。在城市新區,要全面推行“海綿城市”和綜合管廊建設,健全城市防洪排澇系統,構建“蓄、滯、凈、用、排”等有機結合的城市綜合防洪排澇體系,堅決避免一下大暴雨城區就變成“河海”的現象發生。在城市建設過程中,要推行使用節能環保材料,注重建筑物文化特色的打造;同時要完善嘉陵江兩岸綠化、香化、美化和亮化工程,大力推進沿江濕地公園文化帶、鄉村風情帶建設,以及城市綠道、城市森林、城市濕地和城市水系建設,將城市建筑、城市生態和河道景觀融為一體,努力把南充城建設成為山清水秀、空氣清新、鳥語花香、天藍地綠的嘉陵江畔美麗明珠。
四、要在構建城市內外交通網絡上狠下功夫。實施公交等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加快構建南西蓬之間的快速交通體系。大力推進公共交通均等化,加快建立以城際線、城鄉線為主體,城區線、村村通線為補充的線網格局,完善城鄉一體化公交服務體系。持續推進國、省干線公路改造升級和農村公路建設,完善市域、縣域快速交通體系,提升公共交通通鄉通村覆蓋率,實現市區之間、縣縣之間、城鄉之間、景區之間無縫銜接、通達通暢。加強與周邊省(市)對接,構建高速鐵路、普通鐵路、城際鐵路為一體的多層次鐵路運輸網絡。推進高速公路建設,建成巴中至南充至廣安、綿陽至南充至達州、南充至德陽、南充至綿陽、南充至瀘州、營山至達州、閬中至儀隴至營山等高速公路,完善區域性高速公路網絡。提升嘉陵江航道通航等級,加快嘉陵江渠化步伐,把南充港打造成德陽、綿陽等全省經濟腹地重裝設備和普通商品下水出海的重要通道。實施高坪機場航站樓改擴建工程,爭取將高坪機場建設成為國際口岸機場和成渝備降機場。
(作者系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政協常委、經濟委主任)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