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產業發展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和核心問題。如果產業得不到持續壯大,群眾生活富裕將無從談起,鄉村振興也就失去了堅實基礎。近些年,各地鄉村產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績,但也不同程度地走過一些彎路。當前,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實現“產業興旺”的目標,需要抓好“四個結合”。
小農戶生產與規模化經營結合起來。小農戶生產與規模化經營長期并存,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廣大鄉村生產主要組織形態。我們要清醒認識這一基本國情,糾正“農業現代化就是農業生產規模化”的錯誤認識,尊重產業發展規律和農民個人意愿,不盲目“壘大戶”,在各種生產組織形態發展過程中,實現小農戶生產向規模化經營有序轉化。一是進一步完善農業服務體系。為農業生產提供迅捷的信息、技術、金融等方面服務,是小農戶生產仍占主體情況下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有效舉措。當前,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突出短板是生產、銷售信息獲取不足,金融服務支持不到位等,必須在這些方面下大功夫。可利用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提供準確及時的生產、市場以及天氣等信息,推出更為便捷的金融惠農政策,為現代農業生產提供準確、及時、強大的支持和保障。二是著力提高專業合作社管理現代化水平。實踐證明,專業合作社是將小農戶有效組織起來,實現生產經營規模化的有效途徑,能夠達到“形散而神聚”的效果。為此,農村專業合作社要改變低層次、粗放式管理現狀,著力在提高管理規范化、精細化上下功夫,推動專業合作社向現代農業企業方向發展。三是為小農戶生產向規模化經營轉化創造條件。在農民進城務工、居住的同時,要進一步建立健全進城農民、無勞動能力農民土地退出相關機制,為致力于農村產業發展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生、發展和壯大創造條件,實現小農戶生產向規模化經營的平穩轉化。
“三變”改革與三產融合結合起來。“三變”改革是指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改革。具體來講就是資源變資產,是指村集體對集體土地、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資源性資產以及房屋、建設用地等經營性資產使用權進行評估折價,入股到新型經營主體,享受股份權利;資金變股金,是指在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將各級財政投入到農村的支持農業生產、生態保護補助、扶貧開發以及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等資金,作為集體股金投入到新型經營主體,按股參與分紅;農民變股民,是指農民將個人的資產、資金、技術等,入股到新型經營主體,成為股東并參與分紅。“三變”改革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都是農村產業發展的重要思路方法。深刻認識“三變”改革和三產融合本質內涵,并將兩者綜合起來考慮,對于推動農村產業提質增效、穩步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一是正確認識“三變”改革和三產融合。“三變”改革主要是通過盤活農村資源、資產、資金,激活廣大農民的土地承包權、住房財產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最終實現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農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目的;三產融合則是在第一產業充分發展基礎上,大力發展與之相關的二、三產業,強化三產之間利益連接,形成一、二、三產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良好態勢。因此,“三變”改革是盤活農村資產、資源、資金的具體方法,而三產融合則體現了產業發展的長遠思路。二是大力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實施“三變”改革的關鍵是新型經營主體的蓬勃發展;三產融合同樣離不開新型經營主體,沒有新型經營主體的廣泛參與,一、二、三產業的發展以及相互融合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必須大力支持和推動新型經營主體,為實施“三變”改革、不斷推動農村產業發展創造條件。三是在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運用好“三變”改革。鄉村產業發展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而又不失時機地推行“三變”改革,為三產融合提供強大助推力。
政府宏觀指導與農戶自主生產結合起來。近年來,個別地方政府對鄉村產業發展管得過死、抓得過細,影響到村集體、村民主觀能動性發揮,需要進行適當調整,使政府、農戶之間形成有利于產業發展的良好關系。一是進一步厘清職責義務。政府主要職責是為農村產業發展提供服務、保障以及建議,形成良好外部環境和提供有力支持;村集體、農戶主要是選好產業,推動產業發展壯大。如果界限不清,政府使用行政手段干預具體產業發展過程,勢必挫傷農戶生產積極性,最終結果往往事與愿違、適得其反。二是充分尊重農戶意愿。發展產業必須緊緊依靠農戶,最終成果惠及廣大農戶。要進一步突出農戶主體地位,充分調動生產經營積極性,尊重農戶種植、養殖意愿,使廣大農戶在市場經濟環境中摔打磨礪,積累經驗,產業才會做大做優做強。三是發揮村兩委班子引領示范作用。在政府和村民之間,村兩委班子起著承上啟下、溝通銜接的作用。村兩委班子應充分考慮上級意見與群眾意愿,選好產業后,要做好種植養殖示范,為產業發展蹚路子、尋方法,探尋出適合本村的產業發展之路。
產業長遠發展與扶貧現實需求結合起來。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各級黨委政府面臨的艱巨任務,而發展產業則是增加貧困群眾收入、實現脫貧致富的根本舉措。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要將產業長遠發展與扶貧現實需求結合起來,統一籌劃、穩步推進。一是產業發展需要考慮扶貧現實需求。2020年是完成扶貧任務的最后時限,產業扶貧必須考慮這一時限因素,重點選擇生產周期短、受市場波動影響小、見效快的產業,確保貧困群眾能夠按期穩定脫貧。二是精準扶貧要為產業長遠發展奠定基礎。在精準扶貧過程中,要把提高貧困群眾的生產經營能力作為重點,確保一旦脫貧就不會返貧。同時通過產業扶貧,不但增加貧困群眾收入,而且要培養技術力量,強化黨組織建設,探索產業發展方式等,從而為產業長遠發展鋪平道路。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學習時報 2018年06月01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