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農業強國建設的內在要求。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快鄉村產業體系構建,提升發展質量,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實現農民增收致富。
準確把握鄉村產業的構成和成長路徑
鄉村產業根植于縣域,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地域特色鮮明。各地發展鄉村產業,要立足本地的特色資源,將資源變成產品,做成產業。具體來說,構建鄉村產業體系,要從三方面發力。
一是以農業為基點,健全產業鏈。積極推動產業鏈建設,強鏈補鏈相結合。一方面,支持農產品精深加工發展,打造產業鏈“鏈主”;另一方面,加大對倉儲物流配送體系,特別是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的支持,補齊供應鏈短板。
二是開發農業多功能和鄉村多元價值,發展休閑農業。隨著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升級,鄉村的生態涵養、休閑體驗和歷史文化傳承價值凸顯,為鄉村產業發展開辟了廣闊空間。
三是結合縣域地理區位,承接城市產業轉移,開展協作配套。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引導勞動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地區、向縣域梯度轉移,支持大中城市在周邊縣域布局關聯產業和配套企業,并且提出具體措施:實施“一縣一業”強縣富民工程和支持國家級高新區、經開區、農高區托管聯辦縣域產業園區。這些政策的貫徹落實,將為城市產業向縣域轉移,加快縣域與鄰近大中城市產業配套帶來機遇。各地應根據自身的地理區位和資源條件,通過承接和協作配套,形成自身的優勢產業,打造特色鮮明的縣域產業體系。
深刻理解鄉村產業的發展和演進邏輯
鄉村產業發展是一個資源逐步開發和產業不斷迭代升級的過程。推動鄉村產業發展,要洞察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演進的內在要求,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優化,為其發展創造優良的外部環境。
要暢通城鄉要素流通,加快鄉村產業資源優化配置。鄉村產業的發展,是引入現代的理念、要素和技術對鄉村傳統資源的再發掘、再配置和再開發。一方面,需要深化農村改革,尤其是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農用地、宅基地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制度,為傳統資源的優化配置、盤活利用提供制度基礎。另一方面,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市各類要素進入鄉村的渠道。特別是要進一步完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在保障農民權益的同時,把農村轉變成為各類要素自由流動的開放型社區,為城市的人才、資金進入鄉村創造更加公平的環境,從而推動鄉村傳統資源與城市現代要素的優化重組,激發鄉村產業的發展活力。
優化政策保障體系,讓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鄉村產業發展是眾多經營主體在市場競爭中不斷探索、不斷篩選,優勝劣汰的過程,并通過互動適應不斷演進和迭代升級。不同經營主體經營管理能力有差別,有些能夠更好適應市場,實現盈利,有些難以應對市場變化,則會被淘汰。正是得益于越來越多的優秀經營主體被篩選出來,成為產業的中堅力量,產業發展質量才能不斷提升。優化政策保障,一方面是完善普惠性的政策體系,讓各類主體公平競爭,優勝劣汰。另一方面,適度減少競爭性項目和各類典型和示范評選,避免擾亂整個行業的市場秩序。
發揮規劃引領作用,促進鄉村產業協調發展。鄉村產業是一個產業系統,既包括種類繁多的農產品,也有特色產業、休閑旅游、鄉村服務業,同時還有各類產品的上下游諸環節。鄉村產業的發展,既是規模不斷擴張的過程,也是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的過程。特別是各產業的上下游,也是在發展中不斷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如生產基地規模的擴大,將會推動產后加工流通的發展;而產后加工流通的擴張,同樣會帶動上游原料基地的發展。但是各環節協調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發展的過程,因此政府和相關部門既要做好規劃,引領產業有序發展,同時又不能超越階段,盲目冒進,尤其是避免對產業發展過度行政干預,造成資源和資金浪費。
找準鄉村產業發展的方向和關鍵癥結
黨的十九大以來,推動產業振興成為各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鄉村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體系不斷健全。但同時,鄉村產業持續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與高質量發展要求還有一定距離。深入分析鄉村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瓶頸制約,明確未來轉型升級的方向,是實現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鄉村產業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既是順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自身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的現實選擇。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也對此做出了一系列部署,提出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推動數字化應用場景研發推廣。加快農業農村大數據應用,推進智慧農業發展;深入實施“數商興農”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鼓勵發展農產品電商直采、定制生產等模式,建設農副產品直播電商基地。在實踐中,一方面要積極利用數字技術開展業態創新,發展各種新產業、新模式;另一方面,要強化各類數據的整合與共享,讓數據要素真正發揮作用。
優化空間布局,推動鄉村產業集群集聚。優化空間布局,發揮集聚效應是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的中央一號文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鄉村產業集群集聚發展。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又提出,要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產地下沉、向園區集中,在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主產區統籌布局建設農產品加工產業園。與此同時,立足縣域經濟發展全局,還要完善縣鄉村產業空間布局,提升縣域產業承載和配套服務功能,增強重點鎮集聚功能,強化縣城、鎮與村聯動,打造城鄉聯動的產業集群。
打造全方位服務體系,增強鄉村產業發展能力。與城市產業主體相比,鄉村產業無論是技術水平、人員素質,都與城市產業存在差距,面對變化萬千的市場和日趨激烈的競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尤其是中西部剛剛實現脫貧地區,其鄉村產業剛剛起步,高質量發展任務更重。破解這一難題,關系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關系到守牢規模性返貧這個底線。破解這一癥結,需要兩方面發力。一方面需要構建全鏈條的服務體系。鄉村產業,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的鄉村產業,不僅需要生產、加工、綠色環保等方面技術支持和指導,更需要經營管理、市場營銷、品牌建設、金融會計、法律政策等方面的服務和支持,因此應重視鄉村產業的服務體系建設。另一方面,充分發揮縣城的服務中心功能。根據本縣的鄉村產業特點,健全縣城相關的技術創新、質量檢驗檢測服務、倉儲物流服務等各類中心建設,構建公共服務與商業服務相結合的服務體系;還要增強縣城各職能部門、鄉鎮和村的公共服務能力;同時要大力發展商業服務體系,引導各類專業化服務組織進入縣域為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小微農業企業提供專業化的服務。
(作者系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鄉村發現轉自:《農民日報》 2023年06月03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