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腐敗,是一種公權亂用的行為。進入新時代,基層存在的虛報冒領、坐收坐支、侵吞挪用的“村腐”問題仍是時有發生。
近日,中央紀委通報13起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其中有10起屬于“村腐”。違規使用村公務經費的、違規私分村集體資金的、貪占土地補償金的、侵占村民養老金的等等,“村腐”的危害之處就在于,它如黑洞一般將“公家”吃掉,卻把“私家”送上了云端。在農村,貪腐者常常“一顆老鼠屎壞一鍋湯”。對此,很多時候村干有口不能言,村民敢怒不敢言。
更大的危害在于,“村腐”還會催生“裹挾效應”,助長庸政怠政懶政之風。如果任“貪、蹭、侵”的亂象在農村大行其道,不僅會碾碎實干者的信心、動搖老實人的信念,更會傷及群眾百姓的感情。長此以往,廣大基層干部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識便不復存在,想干事的不想干、能干事的不能干。如此,當一個單位出現“黑云壓城城欲摧”之時,那也是“一江春水變渾濁”之時。
“村腐”不治,村民不安。近年來,浙江余姚探索推出“四屏聯動”“陽光公開”監管工程,切實促動農村基層權力運行規范化。村民能坐在自家客廳里,對著電視屏幕,一筆筆查看著村里近期的消費支出情況。在村便民服務中心設置觸摸屏,村民可隨時查閱每一筆收支票據、每一項資產資源的原始照片。此“四屏聯動”之計、“陽光監管”之策,不僅讓全市涉及農業農村“三資”管理的信訪數量明顯減少,也讓村一級的非生產性開支、村級招待費明顯下降。
進入新時代,“村腐”的黑洞依然存在。并且,少數人五花八門的作案手法為黑洞增添了不少“假象”。治腐也如治水,既要“鯀式”堵治,又要“禹式”疏通。比如把人民群眾請到監督席上,讓群眾百姓來“堵”。要把“兩學一做”當作必修課,反省自己有沒有損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有沒有啃食群眾的獲得感、有沒有揮霍基層群眾對黨的信任。如此,“村腐”亂象才不會大行其道。
從改進村干部作風入手,以制度建設為重點,持之以恒地推進基層治理不斷完善,大力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村腐”的土壤自會從根本上鏟除。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青年網 2018-06-04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