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一年工作,3個月開會,3個月維穩,3個月干活,3個月迎檢。三天一小檢,十天一大檢,各類檢查層出不窮,各類檢查都重要,各類檢查都要匯報,各類檢查都要看材料。而且現在的上級檢查越來越要求高,越來越要求精細化,越來越重材料,越來越講究形式,讓基層干部為應付檢查疲于奔命,焦頭爛額。”《半月談》雜志最近刊登這樣一則某鎮干部的獨白,讀來令人唏噓和感慨。
這不僅僅是在一種抱怨,更是一種“怪現象”。目前,我國已進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發生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不斷調整,思想觀念正在更新變化。為什么基層干部在承擔日益繁重工作任務的同時,還要在應付檢查中疲于奔命、還要在文山會海中浪費生命?這不是一種所謂的“矯情”,是真實的存在。
檢查很有必要,過多的檢查卻沒有必要。檢查督查是促進工作取得實效的一種手段。但把材料當成重頭戲,是否有利推動工作?材料是現在各項檢查中最最重要的環節。因為“最最重要”,所以每次檢查基層就要準備的材料很多很多的檔案盒、很多很多的小冊子,有匯報、文件、有記錄、有照片,而且還要做到整潔精美,否則就是人浮于事、沒有落實,就是應付塞責、態度不端正。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宏偉藍圖描繪的再好,也需要基層去落實去推動。所以,為基層“減負”是一個必須重視的宏大課題,必須首先從形式主義減起,讓基層干部真正從頻繁的檢查和考核中解脫出來,讓基層干部真正從繁多的“文山會海”中解放出來,在新時代走好新的長征路。
痕跡管理要“返樸歸真”。要減少檢查督查的次數、降低檢查督查的頻率,檢查督查時要尊重實際、尊重科學,強調原始性、真實性、一致性、可考性。原則上,只需要重點檢查基層干部記的工作記錄本、學習筆記本即可。其它方面的檢查督查,要注重向現場聚焦、注重向工作進度聚焦,無須匯報、無須陪同、無須文字圖片類材料支撐。
黨委主體要下好“一盤棋”。要嚴格落實會議申報審批制度,對需要開展檢查督查的工作進行匯總梳理,組建聯合檢查或督查組進行實施,以避免陷入“部門主義”和“本本主義”之中、避免部門工作各自為陣、肆意“擾民”,讓基層干部疲于應對。
考核項目要精簡“瘦身”。相關部門在制定考核制度和考核目標時,要結合基層實際,著眼長遠、有所側重,確保既能做到節約時間精力,又能做到精準有效。必要時可以建立抽查機制,把抽查結果作為年終考核結果,經抽查的基層單位可以不再接受上級其它部門的檢查。
檢查督查要嚴守“規矩”。要建立對檢查督查人員的檢查督查機制和工作保障機制,堅決杜絕檢查督查人員住賓館、讓陪同,動不動就聽匯報、查資料。要讓他們樹立檢查督查乃為本職的觀念,自覺主動地去發現問題、作出評估,而不是讓基層自說自話、自我評價。真正把有效的時間和精力還給基層干部,讓他們真正能夠履行有效的職責與擔當。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網 2017-12-21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