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城鎮化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對城鎮化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然而隨著現實環境的變化,尤其是城鄉關系由單向轉變為雙向,傳統衡量評價城鎮化水平的方法已經表現出不適應性和不完備性,如何科學衡量其發展程度,從而制定適宜的城鎮化發展戰略是當前需要著重考慮的。
本文通過明晰城鎮化的內涵,梳理現有評價城鎮化水平的方法及其局限性,提出以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程度、城鄉發展要素共享程度來評價城鎮化水平的新思路。
一、何為城鎮化
城鎮化是一個嚴謹的科學概念,從不同視角所提出的城鎮化概念內容不同。城市地理學中將城鎮化的內涵劃分為四個主要方面:一是人口城鎮化,指農村人口向城鎮聚集,城鎮人口數量不斷增加、比重逐漸提高的過程;二是地域城鎮化,指在地域空間上,農村地域逐漸轉化為以人口的高度聚集為主要特征的城鎮地域的過程;三是經濟活動城鎮化,指經濟關系、經濟活動在地理上聚集,以及生產方式日益趨向于城鎮經濟特征的過程;四是生活方式城鎮化,指隨著社會身份、職業、社會角色等的變化,人們在行為方式、思想觀念、道德意識、社會交往、受教育程度、生活習慣、綜合素質等方面,由農村向城鎮轉變的過程。這四個方面往往相互作用,共同促進城鎮發展,帶動城市擴張,引導鄉村向城鎮轉變。
城鎮化水平即指城鎮化發展的程度,城鎮化水平評價是指運用科學、規范的方法,按照全面、真實反映區域城鎮化發展狀況和水平的原則,以城鎮化水平指標以及指標體系作為考評依據,對區域城鎮化水平進行科學、客觀、公正的綜合評判、衡量比較以及預測展望。
二、當前我國城鎮化發展特征
1.從單純的城鎮化轉變到城鄉融合發展
從單純的城鎮化轉變到城鄉融合發展,城鄉要素雙向流動趨勢明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善同研究發現,近年來,人口從農村往城里遷移出現速度減緩的趨勢,2001-2002年,我國外出農民工數量平均每年增加1311萬,2003-2012年平均每年增加587萬,2013-2015年平均每年增加183萬。與此同時,我國資本下鄉、技術下鄉、人才下鄉的速度在加快。
2.從關注城市發展到關注鄉村發展
從關注城市發展到關注鄉村發展、關注城鄉一體化發展。長期以來,受城鄉二元結構影響,鄉村一直處于要素凈流出的境況,鄉村犧牲較大。現階段城鎮化發展動力不僅僅依靠城市發展,更依靠鄉村發揮自身能動性主動融入。依托農村自身發展的城鎮化發展模式的出現及普及,體現了鄉村發展的重要性。農村是提升城鎮化品質的重要保障,城鎮化不是簡單地把農村人口都轉移到城市,而是把城市治理好,把農村振興起來。將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彼此借力。
3.從關注規模增長到質量與規模并重
從單純關注規模增長到質量與規模并重。當前,在我國城鎮化進程中,存在城鎮化質量不高問題。尤其是城鄉發展公平性方面,包括城鄉基本公共服務配置不均、農民工權益不完全、戶籍制度限制等問題。這就使得當前城鎮化越來越關注其發展質量,這主要反映在城鄉要素的共享程度上。
三、現有評價城鎮化水平的方法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對城鎮化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學者提出了自己的評價指標體系和理論,實現了從單一城鎮化率指標向綜合指標體系的轉變。對于城鎮化發展程度的評價有多種方法,總體上可分為三大類:即人口指標法、其他主要指標法、復合指標法。
1.人口指標法
目前比較通用的測度城鎮化水平的指標是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由計算方法可知,城鎮人口的范圍難以準確地測量,城鎮地域的界定標準直接影響了城鎮化水平的測算結果,存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統計口徑、統計尺度差異的局限性。從我國的實踐中可以看出,單一的人口指標標準是不能準確得衡量城鎮化水平的。
2.其他主要指標法
其他主要指標法主要是從城鎮化含義的其他角度出發尋找測度城鎮化水平的方法。比如根據城鎮化含義中的地域城鎮化,即變農村地域為城鎮地域的過程,采用土地利用的指標,從土地性質和地域范圍上來反映城鎮化水平。還有的學者選用工業化與非農化的相關關系等進行城鎮化水平的評價。這種方法數據的可獲取性以及其與城鎮化的相關性有待商榷、確定。
3.復合指標法
隨著城鎮化的發展以及考慮到城鎮化自身內涵的復雜性,越來越多學者構建了評價城鎮化水平的指標體系并進行了一定的探索。復合指標法測度城鎮化水平的基本模式是一致的,即首先選出能反映城鎮各方面基本特征的一組指標,基本分為人口發展方面、經濟發展方面、社會發展方面、城市建設方面等,其中馬世驍和許萍(2012)構建的指標體系相對全面,他們按照不同的屬性,從人口、經濟、社會、科教文衛、環境衛生5個方面構建指標體系。然后根據這些指標計算出一個綜合值,作為一個地區城鎮化的水平。復合指標法的運用改進了城鎮化水平的評價方法,但這種方法選用的指標多,與具體地域結合緊密、針對性強,通用性和可比性較差。
四、現有城鎮化水平評價方法的局限性
1.城鎮化水平評價的目的性有待增強
測度方法的優劣應以其對現實的解釋力和預測能力作為評判標準,測度方法應最大限度地滿足研究目標的實現,即可以在測度方法的基礎上得到有價值的結論并提出相應對策建議。現有關于城鎮化水平的評價方法基本是滿足對不同地區的城鎮化水平進行比較并劃分類型的目的,而預測模型基本是為了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研究地區所能達到的城鎮化水平,研究目的的深度、多元化和應用價值有待加強。
2.城鎮化水平評價要考慮城鄉統籌發展
現有的城鎮化水平測度方法無法體現城鄉共生、城鄉融合這一時代要求。城鎮化作為城鎮發展和農村現代化的有機結合,應是城鄉一體化發展程度的體現,是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有效途徑。要真正體現城鎮化水平,不僅要考慮農村要素向城鎮集中的程度,也要考慮城鎮要素向農村流動的程度及其對農村的影響。因此,在城鎮化水平測度上需考慮城鄉統籌發展的原則。
3.城鎮化水平評價需重視鄉村發展
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了城鄉融合發展最終達到城鄉一體化。城鎮化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重要抓手,隨著城鄉關系的轉變以及對鄉村價值的重視,如何從鄉村角度評價城鎮化的發展程度,同時為鄉村發展提出建議是當前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
五、評價城鎮化水平的新思路
目前被主流關注和鼓勵的中國城鎮化,主要表現為鄉村要素向城市的流動與集中。但隨著城鄉關系的變化以及鄉村自身的不斷發展,中國城鎮化發展模式正在悄悄改變,城鄉雙向流動、雙向驅動的新城鎮化模式正在浮出水面,值得關注。而城鎮化發展程度的衡量方法也應依據城鄉關系的本質及變化予以完善,要從關注農村到城市單一通道,轉向城市和農村雙向流動通道上來。基于中國特色城鄉雙向流動的城鎮模式,提出以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程度、城鄉發展要素共享程度來評價中國特色的城鎮化之路,把關注點放到城鄉要素流動上,放到鄉村發展上。
城鄉要素是指影響城市與鄉村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信息等要素。它們在城鄉發展空間內相互交流、相互傳遞、相互融合、進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城鎮化作為城鎮發展和農村現代化的有機結合,其水平的測度也應體現在這兩方面。一方面是從鄉村到城市的要素流動,資本、勞動力等要素從鄉村流向城市,這一方面的重心是在城鎮發展上;另一方面是從城市到鄉村的要素流動,資本、勞動力等要素從城市流向鄉村,這一方面的重心在農村發展上,可以概括為農村現代化,致力于農村農業農民的發展。城鎮化水平的測度要把這兩個方面聯系起來,同時考慮城鄉要素流動對鄉村發展的影響,測度結果要為城鄉關系及鄉村發展提出建議。
1.指標體系構建
結合城鎮化和城鄉要素流動的內涵,基于以上對現階段城鎮化特征和現有城鎮化水平的評價方法的分析,本著指標能反映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程度、城鄉發展要素共享程度的原則,從城鄉要素流動角度建立包含反映城市要素流入程度的指標、反映鄉村要素流出程度的指標、反映城鄉要素流動對鄉村自身發展的影響程度的指標和反映城鄉發展要素共享程度的指標的城鎮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中建立的評價指標體系只體現到了二級指標,且有待進一步分析明確,三級指標的選取有待深入研究。
2.相關指標說明
對于反映城市要素流入程度以及鄉村要素流出程度的指標,可從城鄉要素的概念入手,分析城鄉資本、人員、技術等要素流入或流出的情況。比如對于城市要素流入程度層面,可調查鄉村中主要投資者(控股或者獨資)來自于城市的企業所占的比重、調查鄉村中城市投資者參股(不包括控股)的企業所占的比重、調查鄉村中有高管成員來自于城市的企業所占的比重、調查鄉村中有中層經理來自于城市的企業所占的比重、調查鄉村中主要依靠來自于城市的技術創辦的企業所占的比重、調查鄉村中有技術人員來自于城市的企業所占的比重、調查鄉村中來自于城市的個體工商戶所占的比重。
對于反映城鄉要素流動對鄉村自身發展的影響程度的指標可從鄉村人口發展、鄉村經濟發展、鄉村社會發展、鄉村建設等方面進行分析,需著重考慮城市要素流入促進鄉村發展的部分,比如城市企業的入駐帶動的鄉村人口就業比例、政策偏向帶動的鄉村建設的情況等。
對于反映城鄉發展要素共享程度的指標,可從傳統城鄉一體化指標中進行提取,比如空間指標下的城鄉交通網密度比、城鄉人均用電量等;人口指標下的城鄉平均受教育年限、城鄉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比等;經濟指標下的城鄉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比、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等;社會指標下的城鄉人均居住面積比、城鄉恩格爾系數差異比率等;生態環境指標下的城鄉環境差異、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比等。
反映城鄉發展要素共享程度的三級指標可從傳統城鄉一體化指標中進行選取。
從城鄉要素流動角度測度城鎮化水平,在指標選取上與傳統指標相差不大,重點在于指標的重新組合,使關注點從城市發展到城鄉一體化發展及鄉村發展,使得出的結果偏向城鎮化內部差異,使提出的建議偏向城鄉一體化及鄉村發展戰略。
在長期城鄉二元結構背景下,我國過去一直是城鎮偏向的發展戰略,研究重點也放在城鎮發展,對鄉村犧牲較多。隨著鄉村的發展及城鄉融合理念的提出,我們需要調整原有的思維定勢,順應時代潮流,以雙向流動的城鎮化思維,重新考慮城鎮化水平的評價方法。城鎮化不僅僅是數量的增長,更強調質量的提升,必須將城鎮化進程與城鄉一體化發展相結合,著重考慮鄉村的發展,重新設計中國特色的城鎮化之路。
(圖表略)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北斗城鄉規劃(微信公眾號)2018-06-11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