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龍江等:我國智慧農業發展態勢、問題與戰略對策

[ 作者:龍江?靳永輝?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7-11 錄入:王惠敏 ]

摘要:智慧農業借助我國“互聯網+”發展戰略的東風, 發展態勢欣欣向榮并呈現出“四增”態勢, 即:銷售模式增多、電商企業參與主體增多、產品附加值增多、政策支持增多。智慧農業已經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主要方向與模式, 但作為一項新興產業, 智慧農業仍然存在運營成本高、人才不足以及信息數據存在巨大隱患等諸多問題, 需要政府與社會各界協同合作、共同解決。

一、引言

近年來, 隨著“互聯網+”發展戰略的不斷實施, 互聯網技術與農業生產兩個完全不相關的行業不斷融合, 逐漸形成了“互聯網+農業”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 即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借助互聯網技術力量, 實現了傳統農業在生產階段的智能決策、自動控制與精準管理, 使農業生產更加科學、要素利用率更加高效;在銷售階段拓寬信息渠道與流通渠道, 提供個性化服務, 使傳統農業的產、供、銷更加緊密, 農業生產水平、農產品質量與經濟效益顯著提升。

作為一個新興產業, 智慧農業目前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劉麗偉 (2016) 認為, 智慧農業是農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工具與手段, 并對現代農業信息化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同時, 一國的智慧農業發展水平取決于該國的自動化發展水平, 并預測在未來10年, 機器人農業生產將成為智慧農業發展的重要分支。[1]楊大蓉 (2014) 認為, 智慧農業是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 比如, 通訊技術、大數據技術、智能化技術、感知技術等現代技術更好地讓農業系統運轉, 進而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與農產品質量, 從而達到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目標。[2]張繼梅 (2017) 從成本與收益角度出發, 認為智慧農業是對資源的高效利用, 是通過農業智能化生產與管理將整個農業生產成本、消耗與環境破壞限制到最低的過程。[3]王曉敏 (2017) 認為, 智慧農業是一項集合多門跨領域技術的復雜系統, 是將農作物生產、農業管理、農產品運輸與農產品銷售作為一個有機整體, 通過現代互聯網技術將傳統農業各方面連接的過程。[4]智慧農業和許多互聯網化產業發展歷程一樣, 由農產品的流通端電商模式開始, 逐步向上游延伸, 由表及里直達上游農業生產端。根據智慧農業的應用領域不同, 可將智慧農業劃分為:智慧農業生產、智慧農業管理、智慧農業智能服務、智慧農業農產品安全追溯五大部分 (見表1) 。

但是, 在智慧農業實際生產與運營過程中, 出現了許多無法規避與難以解決的問題。一是農業產業化程度低, 農產品具有標準化難題。由于我國傳統農業發展主要以散戶小農為主, 農業生產機械化與規模都較低, 所生產出的農產品大小與品質參差不齊, 難以實現農產品標準化, 具體包括:產品標準化、采購標準化、服務標準化等。而農產品的非標準化將直接影響智慧農業的互聯網電商銷售階段, 不利于智慧農業發展。[5]二是智慧農業農產品質量安全無法保障。顧客平時在菜市場購買農產品時都生怕瓜果蔬菜上面殘留農藥或者添加劑, 而在互聯網上購買農產品將更加擔心其安全質量問題, 同樣不利于農產品的銷售與智慧農業的發展。三是生鮮農產品最后一公里運輸難度較大, 農產品物流成本較高。根據中投顧問的數據顯示, 我國生鮮農產品物流運輸可達成本的20%以上, 而對于需要冷鏈運輸的農產品則需要更高的成本。由于我國冷鏈運輸建設較晚、基礎設施落后, 再加上我國農產品流通效率低下, 運輸環節較多, 從成本結構上分析, 我國生鮮農產品終端售價70%將來自損耗, 同樣不利于智慧農業發展。因此, 總結當前智慧農業發展態勢, 探索智慧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具體應對措施, 將對我國農業發展、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表1 智慧農業組成、形式及內容

1.jpg

二、智慧農業發展態勢

1. 智慧農業市場廣闊, 互聯網銷售模式百花齊放

表2 智慧農業互聯網銷售模式

1.jpg

目前, 以“互聯網+農業”為核心與基礎的智慧農業銷售渠道模式主要包含B2B、B2C與O2O三大模式 (見表2) , 其中, B2B模式最為成熟, 種類與應用范圍最廣。根據托比網發布的《互聯網+農業 (B2B) 行業報告 (2015) 》預測:智慧農業市場規模價值可達10億元, 其中, 農資產業可達2萬億元, 農產品交易可達5萬億元, 農產品配送可達3萬億元。如果與2016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68.91萬億元相比, 智慧農業的產值可達國民生產總值的14.5%, 其發展潛力難以想象, 為我國農業轉型提供了機遇, 也為我國智慧農業進一步發展、探索新的電商銷售模式注射了一針強心劑。

2. 傳統互聯網電商涉足智慧農業, 搶灘市場份額

《中國縣域統計年鑒2016 (縣市卷) 》數據顯示, 我國縣域人口總數為9.6億人, 約占全國總人口數的70%, 全國縣域經濟總量為全國經濟總量的56%, 縣域社會消費總額為全國社會消費總額的50%。如果以當前農村互聯網普及率為30%水平來計算, 我國農村電商市場規模可達3500億元。與城鎮電商發展不斷受阻的狀況相比, 農村電商發展前景已然成為傳統電商的必爭之地。因此, 以阿里巴巴、京東與蘇寧為典型代表的傳統大型互聯網電商企業紛紛開展農村電商業務, 涉足智慧農業領域, 打算分得一杯羹。具體而言:阿里巴巴在農村進行了千縣萬村戰略布局, 并用3~5年時間投資100億元用以建立1000個縣運作中心和10萬個村服務點。同時, 阿里巴巴還在全國24個省的31個縣建立了農業特色展館, 在其網站注冊的農資銷售店鋪已達163萬家;京東則試圖整合農業資源, 實現農業生產各環節對接, 形成農牧林業全產業鏈生態運作模式。在農資業務上, 京東擁有自營的供應商、基層網點、物流等資源, 并在全國1700個縣建設服務中心, 培養鄉村業務推廣員30萬人。蘇寧在2015年就開始了農村電商布局, 開展智慧農業業務, 蘇寧將目標設定在三級與四級縣鎮的農村市場, 通過全國縣鎮1萬個服務站帶動農產品進城;同時, 依托蘇寧易購互聯網平臺, 建立了農村公益扶貧與眾籌項目, 進一步為智慧農業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3. 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打造智慧農業農產品品牌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 人們生活水平與質量不斷提高,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注重產品品牌, 對品牌的認知度也在不斷提升。品牌的價值是與消費者之間產生的共鳴, 而品牌共鳴則是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緊密的心理聯系, 品牌對于消費者而言是識別標志, 代表著產品的品質以及消費者的個性。因此, 建立智慧農業農產品品牌, 有助于增強消費者對智慧農業農產品的認同, 進而獲得市場認可。比如, 在2013年火爆一時的褚橙就是互聯網時代智慧農業品牌建立的最佳案例。褚橙品牌的成功體現在三方面:第一, 借助互聯網技術創新農產品的流通模式。使用快遞業務代替了傳統經銷售, 使用互聯網支付技術代替了終端銷售店, 使用網絡傳播代替了廣告媒體, 大大節省了產品流通費用, 節約了成本;第二, 產品包裝上采用高品質電商模式, 對農產品使用兩層外包裝以及內隔斷的方式以保護產品, 提升了產品檔次, 給予消費者不同體驗;第三, 打破傳統農產品拼價格的模式, 從農產品安全與質量入手, 并輔以到戶配送策略, 通過服務提升產品附加值, 進而增加收入, 其利潤達到50%, 十分可觀。

4. 智慧農業進入國家頂層設計, 農業政策覆蓋面不斷擴大

自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報告中提出“互聯網+”發展戰略以來, “互聯網+農業”的智慧農業新型業態就受到社會廣泛關注。2016年, 智慧農業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之中, 標志智慧農業發展已經被納入到國家頂層設計之中, 上升到國家經濟戰略發展高度。而在2017年, 政府更是推出若干政策以支持智慧農業發展 (見表3) , 并且政策支持所涵蓋的智慧農業領域更廣, 更加利于智慧農業的發展。可以預見, 隨著國家對智慧農業政策支持不斷加深, 頂層設計將加速傳統農業發生變革與裂變, 加速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 使得“老樹煥發新芽”。

表3 2017年政府惠農政策

1.jpg

三、智慧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智慧農業不僅提升傳統農業生產效率, 生產出更多安全、綠色的農產品, 同時還改變了農業從業者、消費者的生產與生活方式, 有利于帶動農業產業市場化, 具有倒逼農業標準化的作用。因此, 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 發展智慧農業是大勢所趨。但伴隨智慧農業發展方興未艾、欣欣向榮并創造出許多經濟效益的同時, 智慧農業也出現若干阻礙進一步發展的不利因素, 比如:成本問題、人才問題、信息數據安全問題等。

1. 智慧農業基礎設施成本高, 農民難以承受

智慧農業基礎設施成本高體現在機械設備成本高和信息化成本高兩方面。中投顧問2017年所發布的《2017~2021年中國智慧農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2015年中國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422元, 較上年增長了9.6%, 收入增長率已經連續6年超過國民經濟總值增長率, 農村經濟增長速度遠超國民經濟總值增長速度。但是, 從農村實際發展狀況來看, 農民的實際收入仍難以購買開展智慧農業所必須的機械設備。比如, 用于植保的無人機的工作效率可達40~60畝每小時, 是人工操作的60倍。但其售價達到5萬元, 遠遠超過農民的經濟水平, 高價格限制了高科技機械農具進入農業生產, 不利于智慧農業發展。

信息化成本高, 在一定程度上暫緩了農村信息化建設與推進, 也間接阻礙了智慧農業的發展。[6]由于我國農民收入較低, 再加上思想觀念和知識水平的不足, 沒有真正體驗到信息技術所帶來的實惠, 更是極不情愿花費資金購買信息服務, 使得我國農村信息化建設舉步維艱。并且我國對農村信息化建設的策略也存在問題, 投入與產出不成比例, 造成大量資源浪費。比如, 農村的互聯網速度與城鎮互聯網速度相差無幾。但農村對互聯網速度的實際需求量遠小于現階段的互聯網速度, 這就造成互聯網信息流量的大量浪費。因此, 農村信息化建設并不在于投入的絕對量, 而要考慮投入與產出比, 將資源利用率達到最優化, 以農村實際需求水平建設農村信息互聯網, 通過實惠而低廉的信息價格使信息技術在農村逐漸普及后, 再逐步提升信息技術質量, 從而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

2. 智慧農業人才匱乏, 農民培訓效果不佳

智慧農業是互聯網時代, 結合了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農業的新型業態。[7]智慧農業發展需要依賴現代農業高科技以及懂得計算機知識、傳統農業技能、農業經營與營銷的復合型人才。對于智慧農業人才培養, 目前主要采用吸引外來人才或者本地培養兩種方式。

雖然近年來我國一直鼓勵大學生與在外務工農民積極返鄉創業, 助推農村經濟發展。但由于農村經濟、醫療、教育等方面與城鎮差距較大, 幾乎無法吸引到符合智慧農業發展需求的人才。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經濟研究所調研數據顯示, 我國大學畢業生愿意在基層工作的比例為11.2%, 愿意到鄉鎮企業工作的比例僅為4.6%, 表明農村難以吸引人才。并且部分愿意到農村工作的畢業生是因為在城市中沒有找到心儀的工作崗位, 他們將農村工作當作跳板, 一旦城市有合適的工作仍然會離開農村。而智慧農業人才本地培養方式也是困難重重, 主要表現在:農民基數大、知識技能底子薄、農業理論不夠、思想重視不足、培訓機制不健全等。尤其是在偏遠的農村地區, 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 思想觀念保守、信息技術落后, 對待機械化、互聯網等新興事物的接受能力與消化能力有限, 同樣不利于我國智慧農業的推廣與發展。

3. 信息數據整合、共享程度低, 信息安全問題有待解決

無論是生產階段、管理階段、運輸階段還是銷售階段, 智慧農業都離不開信息與數據, 因此, 信息與數據的質量和安全對智慧農業的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然而從智慧農業實際發展現狀來看, 智慧農業信息與數據都存在若干待解決問題, 具體表現為:第一, 智慧農業信息數據標準化程度低, 數據采集覆蓋面不足, 農業數據缺乏準確性與權威性。第二, 農業信息數據整合程度低, 缺乏信息數據共享。智慧農業的正常運轉需要自然信息與社會經濟信息, 比如:氣候條件、土壤條件、市場信息、生產資料信息、科技信息等。而這些信息的掌控者往往歸屬于不同部門, 又因為制度體制問題導致部門之間的運作相互獨立, 不能將信息數據進行充分共享, 造成信息數據資源的大量浪費與閑置。第三, 信息數據分析程度較淺, 利用率不足。當前, 智慧農業信息數據過于注重采集, 而忽視了信息數據的內在聯系與含義。用于智慧農業生產、管理、運輸與銷售階段的信息數據大多為簡單的堆砌, 而專業性分析的特色數據較少, 可用于指導智慧農業發展、協助智慧農業管理與銷售的信息不足。

近年來, 因虛假農業信息造成農民損失的例子屢見不鮮。比如, 通過短信傳播的廣元柑橘蛆蟲事件, 因夸大疫情狀況, 導致柑農遭受巨大經濟損失;2007年, 將廣東香蕉發現“蕉癌”的報道引申為吃香蕉致癌, 借此打壓香蕉價格, 使海南香蕉產業幾乎遭到滅頂之災。因此,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 農業信息安全問題已經成為阻礙智慧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 智慧農業的發展還將面臨農業信息過載問題。由于農民的知識水平有限, 每天大量的農業信息數據的產生與傳播已經超過農民可以承受的范圍。如果無法分辨出有效與安全的信息, 勢必會造成信息安全問題, 也將影響智慧農業發展。

四、推進智慧農業發展的戰略與對策

1. 建立智慧農業行動方案, 降低智慧農業發展成本

第一, 制定智慧農業發展戰略, 營造有利于智慧農業發展的環境。從宏觀國家層面, 需要盡快出臺智慧農業發展指導意見與行業規劃, 建設智慧農業示范園區, 起到推動智慧農業發展作用。繼續出臺有利于智慧農業發展政策, 尤其是在智慧農業機器設備購買環節方面, 政府應當加大補貼力度, 以降低農民的經濟負擔。[8]第二, 秉持經濟效益最優原則, 落實推動農村信息化體系建設。建議各省市政府借助國家“寬帶中國”發展策略建設農村信息網絡, 著重解決互聯網網絡村村通難題。值得注意的是, 農村信息化建設要不同于城市信息化建設, 根據農村經濟實際發展狀況, 盡快研發和推廣適合農村信息發展的低成本終端技術, 避免資源浪費。同時, 各地科研部門與技術部門需要相互協助, 加強有關智慧農業信息資源與服務體系的開發, 完善農村信息服務, 提升農村信息發展水平。第三, 統籌規劃與建設農村物流基礎設施, 優化智慧農業運輸環節, 降低智慧農業運作成本。在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地方政府應增加扶持力度, 將農村物流建設納入到城鄉建設規劃中, 通過農村物流樞紐站的方式將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倉儲、運輸、配送等服務串聯, 形成縣、鄉、村三級網絡服務模式。在物流運輸方面, 建議使用適合農村道路特征的箱式車或者冷藏車, 減少電動車或者三輪車的使用, 淘汰具有安全隱患、能耗大的老舊車輛, 以保證農村物流運輸的經濟性和安全性。

2.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培養適合智慧農業發展的新農人

第一, 加強智慧農業人才高校培養計劃, 為智慧農業發展輸送充足的人才。由于智慧農業不僅需要較強的理論, 還需要強大的動手實踐能力。因此, 建議由政府帶頭, 首先從農業技術院校開展智慧農業學科建設, 以政府名義出資建設院校試驗場。或者由政府牽頭, 加強農業企業與高校之間的合作, 形成產教結合培養方式。農業企業可以出資培養適合企業發展的人才, 也可以為高校提供學生實習機會, 提升智慧農業人才的實際操作能力。[9]此外, 還應加強高校、科研部門、農業企業之間的協作聯系, 以服務現代農業發展為宗旨, 建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智慧農業人才培養體系。第二, 創新智慧農業農民培訓方式, 增強培訓效果。長久以來, 我國對農民的培訓主要采取的是正規培訓方法, 即課堂培訓。但由于培訓次數少、培訓方法單一、培訓內容針對性不足的缺點, 致使我國農民培訓效果甚微。因此, 針對智慧農業發展的農民培養方式需要創新, 增加培養過程中的趣味性或者直觀性。比如, 根據不同地區的農民習俗與文化, 設計合理的培訓方式與內容, 適當增加田間實踐講解環節, 通過交流會、集貿市場、廟會等形式豐富培訓內容, 讓農民在游逛中學習到新的知識與技能。第三, 促進農業與服務行業的融合, 重點培養符合智慧農業發展要求的新農人。新農人指的是有文化、懂技術、具有營銷技能的農民, 是隨著智慧農業的發展而產生的新型農民。培養新農人要遵循循序漸進原則, 由傳統農民 (文化素質有限、傳統種植) 先向職業農民 (接受過技能培訓、懂得機械化生產與操作) 轉型, 再向新農人 (接受過正規教育、具有互聯網思維與跨界經驗的創業者) 轉變。

3. 加強智慧農業信息化建設, 使用新型互聯網技術確保農業信息安全

第一, 從頂層設計抓起, 搭建發展智慧農業所需的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建議以省為單位, 分別建設一個集農業生產、農業信息監測、農業市場管理、農業物流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該綜合性服務平臺具有調度省內一切有關農業產業資源, 統籌省內農業發展。比如, 當發生病害時, 通過綜合性服務平臺調度有關專家對病害進行治理或者給予病害地區一定的資金支持。第二, 利用互聯網技術, 如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深入挖掘農業數據的潛在價值, 并轉化為具有價值的商業模式, 提升智慧農業盈利水平。比如, 在智慧農業銷售階段, 使用大數據技術搜集潛在消費者的消費行為, 并將其數據化。然后通過云計算技術分析潛在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與特征, 將適合的農產品推薦給用戶, 增加智慧農業農產品銷量。[10]第三, 發揮互聯網技術企業在智慧農業中的作用, 使用新型互聯網技術保證農業信息數據準確與安全。比如, 使用最新的互聯網區塊鏈技術, 依靠區塊鏈技術的可追溯特性, 確保農產品來源可查, 保證食品安全。依靠區塊鏈技術信息不可篡改特性, 確保農業市場中不會傳播虛假信息, 保證農民利益。依靠區塊鏈技術的去中介化特性, 減少智慧農業從生產到最終銷售的監管, 降低智慧農業農產品的成本。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經濟體制改革2018年03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久久 |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的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精品αv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综合网站 | 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 亚洲精品在线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