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肖冰等:我國智慧農業的發展態勢、挑戰及對策研究

[ 作者:肖冰?陳麗娟?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06-11 錄入:王惠敏 ]

智慧農業是農業生產的高級階段,是基于互聯網平臺、云平臺的現代農業新業態與新模式。楊大蓉(2014)認為智慧農業是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比如通訊技術、大數據技術、智能化技術、感知技術等現代技術更好地讓農業系統運轉,進而提升農業生產效率與農產品質量,從而達到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目標。王曉敏(2017)認為智慧農業是一項集合多門跨領域技術的復雜系統,是將農作物生產、農業管理、農產品運輸與農產品銷售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通過現代互聯網技術將傳統農業各方面連接的過程。

智慧農業和許多互聯網化產業發展歷程一樣,由農產品的流通端電商模式開始,逐步向上游延伸,由表及里直達上游農業生產端。根據智慧農業的應用領域不同,可將智慧農業劃分為智慧農業生產、智慧農業管理、智慧農業智能服務、智慧農業農產品安全追溯四大部分(見表1)。智慧農業不僅提升傳統農業生產效率,生產出更多安全、綠色的農產品,同時還改變了農業從業者、消費者的生產與生活方式,有利于帶動農業產業市場化,起到倒逼農業標準化的作用。因此,傳統農業向智慧農業轉型,發展智慧農業已經是大勢所趨。但隨著智慧農業發展方興未艾,也展現出若干阻礙智慧農業進一步發展的不利因素,比如成本問題、人才問題、信息數據安全問題。深入分析智慧農業發展模式,探尋農業生產管理新方法,提高農業產值、生產效率和農產品品質,使我國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邁進迫在眉睫。

我國智慧農業的發展態勢

(一)智慧農業前景廣闊,互聯網銷售模式呈多樣化發展

智慧農業實際生產與運營過程中存在許多難題,如由于我國傳統農業發展主要以散戶小農為主,農產品品質參差不齊,難以實現農產品標準化,具體包括產品標準化、采購標準化、服務標準化等。而農產品的非標準化將直接影響智慧農業的互聯網電商銷售階段,不利于智慧農業發展。另外,生鮮農產品“最后一公里”運輸難度較大,農產品物流成本較高。以“互聯網+農業”為核心與基礎的智慧農業銷售渠道模式主要包含B2B、B2C與O2O三大模式(見表2),其中B2B模式最為成熟,種類與應用范圍最廣。根據預測智慧農業市場規模價值可達10萬億,其中農資產業可達2萬億,農產品交易可達5萬億,農產品配送可達3萬億。互聯網銷售多樣化發展的模式為我國農業轉型提供了機遇,也為我國智慧農業進一步發展、探索新的電商銷售模式注射了一針強心劑。

(二)政府政策引導,傳統互聯網電商涉足智慧農業

近幾年,政府多次提出推動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智慧農業,拉動智慧農業建設,為智慧農業發展提供保障。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將“互聯網+”作為信息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深刻改造傳統農業;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加強農業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智慧農業;《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提出“智慧農業引領創新工程”的農業現代化實施戰略。另外,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縣域人口總數為9.6億人,約占全國總人口數的70%,全國縣域經濟總量為全國經濟總量的56%,縣域社會消費總額為全國社會消費總額的50%。如果以當前農村互聯網普及率為30%水平來計算,我國農村電商市場規模可達3500億元。與城鎮電商發展不斷受阻的狀況相比,農村電商發展前景已然成為傳統電商的必爭之地,因此傳統大型互聯網電商企業紛紛開展農村電商業務,涉足智慧農業領域,其中阿里巴巴、京東與蘇寧為典型代表企業。

(三)通過科技創新,打造智慧農業農產品品牌

當前,我國現代化農業科技研發已初見成效,為智慧農業發展提供高科技支持。“3S”技術、物聯網技術、遠程監控系統、RFID電子標簽技術、水肥藥一體化和餌料自動投喂等一些高科技智能化運作技術都已研發成功,并日趨成熟,加快了農業現代化步伐。同時數據顯示,農業物聯網示范實驗深入推進,在全國范圍內總結推廣了426項節本增效物聯網成果,遙感監測、溫室環境自動控制、水肥藥智能管理等技術在農業生產中逐漸集成應用。另外,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與質量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注重產品品牌,對品牌的認知度也在不斷提升。因此建立智慧農業農產品品牌,有助于增強消費者對智慧農業農產品的認同,進而獲得市場認可。

我國智慧農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智慧農業基礎設施落后,機械設備和信息化成本較高

當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業基礎設施仍舊落后,大型現代化農機設備較少。智慧農業基礎設施成本高體現在機械設備成本高和信息化成本高兩方面。根據2017年中投顧問所發布的《2017-2021年中國智慧農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1422元,較上年增長了9.6%,收入增長率已經連續六年超過國民經濟總值增長率,農村經濟增長速度遠超國民經濟總值增長速度。從農村實際發展狀況來看,農民的實際收入仍難以購買開展智慧農業所必須的機械設備。比如,用于植保的無人機的工作效率可達40~60畝每小時,是人工操作的60倍。但是其售價達到5萬元,遠遠超過農民的收入水平,高價格限制了高科技機械農具進入農業生產,不利于智慧農業發展。另外,我國一些農村地區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還處于空白階段,農村寬帶、光纖設施覆蓋率,遠遠不能滿足智慧農業發展的需要。信息化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暫緩了農村信息化建設與推進,也間接阻礙了智慧農業的發展。

(二)智慧農業人才匱乏,農業科技推廣能力不足

智慧農業具有農業科學化生產知識、互聯網信息化應用技術、數據化分析技術以及農機設備智能化運行技能等多種高層次要求,迫切需要既掌握農業知識又懂現代化信息技術的高素質人才。據統計,荷蘭已有90%以上的農民受過中等教育,12%的農民畢業于高等院校;法國50%以上的農民受過2年以上的職業培訓。然而我國由于二元結構的存在,留守在農村的農業從業人員整體文化水平偏低,農村高素質人力資本流失嚴重。雖然近年來,我國一直鼓勵大學生與在外務工農民積極返鄉創業,助推農村經濟發展。但是由于農村經濟、醫療、教育等方面與城鎮差距較大,幾乎無法引進符合智慧農業發展需求的人才。尤其是在偏遠的農村地區,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思想觀念保守、信息技術落后,對待機械化、互聯網化等新興事物的接受能力與消化能力有限,同樣不利于我國智慧農業的推廣與發展。另外,農業科研體系的完善水平和農業科技的推廣能力決定著我國智慧農業建設發展的科技水平。

(三)智慧農業信息化水平較低,信息安全問題有待解決

智慧農業需要“3S”技術、互聯網信息技術等獲取的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來指導農業精細化生產管理,但我國當前許多農業地區還未建立信息收集、傳輸、整合、分析以及利用體系,成為嚴重限制我國智慧農業發展的瓶頸。首先,我國智慧農業信息數據標準化程度低,數據采集覆蓋面不足,農業數據缺乏準確性與權威性。其次,農業信息數據整合程度低,缺乏信息數據共享。智慧農業的正常運轉需要自然信息與社會經濟信息,比如氣候條件、土壤條件、市場信息、生產資料信息、科技信息等。而這些信息的掌控者往往歸屬于不同部門,又因為制度體制問題導致部門之間的運作相互獨立,不能將信息數據進行充分共享,造成信息數據資源的大量浪費與閑置。第三,我國農業信息平臺較少,企業針對農業生產建立的的信息應用網站、數據分析平臺都規模較小、內容復雜且信息準確度未經政府確認,使許多農業類信息平臺的數據分析的精準性、時效性減弱,導致我國農業信息數據對我國智慧農業生產的指導功能降低,智慧農業生產的不確定性增大。

推進智慧農業發展的戰略與對策

(一)建立科學智慧農業行動方案,加強智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從國家宏觀層面,需要盡快推出智慧農業發展指導意見與行業規劃,建設智慧農業示范園區,推動智慧農業發展。繼續出臺有利于智慧農業發展政策,尤其是在智慧農業機器設備購買環節方面,政府應當加大補貼力度,以降低農民的經濟負擔。當前,發展智慧農業已是大勢所趨,倒逼我國大范圍提高農業基礎設施的專業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和禽舍建設以及現代化農機設備的應用。其次,統籌規劃與建設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優化智慧農業運輸環節,降低智慧農業運作成本。在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地方政府應增加扶持力度,將農村物流建設納入到城鄉建設規劃中,通過農村物流樞紐站的方式將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倉儲、運輸、配送等服務串聯,形成縣、鄉、村三級網絡服務模式。另外,政府要針對智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行統籌規劃、制定建設標準、并創新投融資方式。在政府科學指導和監管監督下,引入市場參與機制,推進農業PPP項目助力智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和農民以債權、股權、資產等多種方式參與建設可創建收益的智慧農業基礎設施,合力建設高標準智慧農業基礎設施。

(二)增加智慧農業人才梯度,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首先,加強智慧農業人才高校培養計劃,為智慧農業發展輸送充足的人才。要強化農業企業的科研主體地位,加強高校、科研部門、農業企業之間的協作聯系,深化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促進農業科研成果的可靠性、實用性,加快農業生產問題的解決。促進農業企業將科研成果快速轉化為農機設備并進入智慧農業建設系統,以服務現代農業發展為宗旨,建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智慧農業人才培養體系。其次,創新智慧農業農民培訓方式,增強培訓效果。針對智慧農業發展的農民培養方式需要創新,需要增加培養過程中的趣味性或者直觀性。加強對外交流合作,鼓勵國內農業科研機構與國際農業科研機構建立聯合實驗室,鼓勵國內科研人員參與國際農業科研工作,積極引進國外高素質農業科研人才以及先進的科研成果。再次,促進農業與服務行業的融合,重點培養符合智慧農業發展要求的新農人,使傳統農民(文化素質有限、從事傳統種植)先向職業農民(接受過技能培訓、懂得機械化生產與操作)轉型,再向新農人(接受過正規教育、具有互聯網思維與跨界經驗的創業者)轉變。

(三)加強智慧農業信息化建設,借助新型互聯網技術確保農業信息安全

首先,從頂層設計抓起,搭建發展智慧農業所需的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一個集農業生產、農業信息監測、農業市場管理、農業物流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臺。該綜合性服務平臺具有調度省內一切有關農業產業資源、統籌省內農業發展的功能。其次,提高農村網絡、寬帶的普及率,實現全部農業生產信息、農業產業鏈信息和農業科研信息連接是智慧農業信息化生產的第一步。政府和我國通信企業要合力加快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寬帶中國”專項戰略,建立高速暢通、質優價廉的農村網絡服務體系,推進寬帶、光纖進入全部村落、農戶,確保農業信息資源的可傳輸性。第三,發揮互聯網技術企業在智慧農業中的作用,使用新型互聯網技術保證農業信息數據準確與安全。比如,使用最新的互聯網區塊鏈技術,依靠區塊鏈技術的可追溯特性,確保農產品來源可查,保證食品安全。依靠區塊鏈技術信息不可篡改特性,確保農業市場中不會傳播虛假信息,保證農民利益。依靠區塊鏈技術的去中介化特性,減少智慧農業從生產到最終銷售的監管,降低智慧農業農產品的成本。

 作者單位:肖冰 香港嶺南大學;陳麗娟 遼寧大學經濟學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村金融研究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制服丝袜欧美精选在线 |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特色aⅴ片免费观看 午夜在线亚洲免费 | 日本免费午夜啪视频 | 日韩中文字幕高清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深田咏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