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由于長期受城鄉二元結構體制的影響,中國鄉村經濟發展落后,人口流失與老齡化加速,加之水土與環境污染嚴重,中國鄉村發展面臨嚴峻的問題和挑戰。“鄉村振興”已成為黨和國家以及社會關注的焦點。
鄉村旅游可以促進城鄉統籌,增加城鄉互動,其興起與發展被認為是解決“三農”問題和實現鄉村活力再造的有效途徑。而長期“積貧”“積弱”的鄉村,經濟落后、交通不便、環境污染嚴重、基礎教育落后,嚴重制約了中國鄉村旅游業的發展。鄉村旅游的開發在依托自然景觀、地方民俗和鄉村傳統風貌的同時,更需要資金投入進行基礎設施完善、產業業態創新、休閑氛圍打造、休閑產品研發及市場營銷推廣。因此,保障鄉村旅游投資的規模,提升投資的水平和效率,是加快鄉村旅游開發、增強其對鄉村社會經濟發展“乘數效應”的重要基礎。
本文為明確中國鄉村旅游投資的演化過程與投資主體階段性分異的特征,對1990~2015年中國鄉村旅游相關文獻進行了內容解析和信息挖掘,得到中國鄉村旅游投資的相關規律和主體特征。以期,相關結論為政府和業界正確認識鄉村旅游發展和投資中面臨的困難與阻礙、科學把控鄉村旅游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投資規模提供借鑒。
二、宏觀背景:中國旅游產業投資的發展
旅游活動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產業政策的變動一定程度反映了產業發展狀況。2003年以來中國旅游產業投資政策出臺的密集程度不斷增強,尤其對鄉村旅游、汽車露營等個性化旅游產品的扶持政策,數量更多、力度更大。隨著國內進一步促消費、擴內需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政府和社會對旅游產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視,以稅收、財政等政策激勵和引導資金、技術、品牌等經濟要素向旅游產業流動,為旅游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投融資環境。
鄉村旅游作為旅游產業的細分市場,伴隨旅游需求的增長、資金投入的多元化以及鄉村旅游產業利好政策的出臺,其投資總量不斷上升,投資增長率也超過旅游產業的整體水平。特別是《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的發布,不僅進一步明確了旅游產業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的地位,而且促進了居民休閑觀念和態度的轉變,為鄉村旅游產業發展與投資創造了新的空間和機遇。
三、中國鄉村旅游投資的階段性演化
(一)中國鄉村旅游投資演化的階段劃分
文獻研究是認識對象發展脈絡較為有效的途徑。本文依據在中國知網中以“鄉村旅游產業”“鄉村旅游”為主題詞檢索到的相關文獻的歷史變化數據,結合2000年、2006年和2012年三處重要時間節點,將2015年以前的中國鄉村旅游投資劃分為產業萌芽(20世紀后期至2000年)、產業發展(2001~2005年)、快速擴張(2006~2011年)和提質增效(2012~2015年)等4個階段。
(二)中國鄉村旅游投資階段性演化過程中的模式差異
鄉村旅游投融資貫穿于鄉村旅游發展的全過程。隨鄉村旅游投資階段性演化,中國鄉村旅游投資模式呈現關系復雜化、主體多元化、合作多樣化的變遷趨勢,其自主經營、合作經營、股份合作經營和市場混合經營4種模式不斷衍生。
四、中國鄉村旅游投資的主體特征
(一)中國鄉村旅游投資演化情境下的投資主體變遷
鄉村旅游投資在帶動地區勞動力就業、優化鄉村人居環境與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引起鄉村地域內經濟關系、經營主體和社會分工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在鄉村旅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中,鄉村旅游投資主體在不同發展階段的不同環境中也不斷發生變化。
在產業萌芽階段,鄉村能人充分利用自家房前屋后閑置的資源,向城市游客提供“農家樂”、應季特產,成為最早從事鄉村旅游服務、進行自主經營和開發的鄉村旅游投資主體。
隨著“能人經濟”帶來的示范效應,越來越多的農戶嘗試進行鄉村旅游投資與經營。這促使新的鄉村旅游投資主體——鄉村旅游經營企業的出現,并成為引領鄉村旅游投資進入產業發展階段的主導力量。
在快速擴張階段,政府意識到鄉村旅游投資對促進鄉村地區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助力脫貧攻堅的巨大作用,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鄉村旅游發展。政府逐步成為組織鄉村旅游投資的核心。
在提質增效階段,休閑時代的到來引起鄉村旅游產業新的更替,也帶來鄉村旅游投資新的發展,重新塑造了以多元主體為特征的新的鄉村旅游經濟關系。
(二)中國鄉村旅游投資主體變遷的內在機制
1.鄉村旅游投資主體的投資特征。中國鄉村旅游投資主體的變遷,不僅體現了鄉村旅游發展層級的變化,更反映出鄉村旅游投資主體在規模效益水平、專業化運營能力、風險抵御能力和投資收益能力等方面的差異。由于鄉村旅游投資主體的資金實力、資本結構、投資回報預期等均有不同,受籌資成本、管理費用、機會成本等因素的影響,其邊際收益遞減率在鄉村旅游不同發展階段和投資模式中存在差異。
2.不同投資回報預期下鄉村旅游投資主體的選擇差異。在投資追求收益的目標驅動下,鄉村旅游投資主體依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可接受的投資回報預期范圍內選擇是否投資。鄉村旅游投資回報周期、投資風險和投資收益水平在鄉村旅游經營的不同經營階段和投資模式中均存在差異,受鄉村旅游投資的邊際收益遞減率變化影響,鄉村旅游投資主體選擇投資的可能性隨鄉村旅游投資發展階段的不斷推進而逐漸減弱。
五、結論與討論
(一)主要研究結論
本文嘗試從中國旅游產業的投資演化分析入手,總結了中國鄉村旅游投資的階段性特征,并歸納出與這4個階段對應的自主經營、合作經營、股份合作經營和市場混合經營4種模式。繼而,本文圍繞鄉村旅游投資主體,對鄉村能人、鄉村旅游經營企業、當地政府等多元主體的角色和相互關系的階段性演化進行了分析,并結合邊際收益遞減規律,闡釋了鄉村旅游投資主體角色更替和相互關系變遷的內在機制。本文發現,投資收益、投資回報預期、投資主體風險承受能力等是影響鄉村旅游投資出現階段性演化、主體角色更替及其相互間關系變遷的主要因素。
(二)進一步討論
隨著旅游與房地產、互聯網、金融、汽車等行業跨界交流合作的深化,參與旅游產業投資經營的相關主體越來越多元,利益關系也越來越復雜。如何更好地發揮各主體的參與積極性,同時提升旅游產業經營管理效率,保障投資主體收益,更好地促進旅游產業發展,將成為旅游產業面臨的嚴峻挑戰。當前,鄉村旅游投資處在提質增效階段,不僅要發揮各市場主體的參與積極性,更要探索有利于各有關主體發揮優勢的合作模式和運營機制。
由于社會投資具有過分逐利的行為特征,鄉村旅游投資要確保其“乘數效應”向優化方向發展,避免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鄉村文化失真、生態環境惡化、農民失地失業等問題。尤其是,中國正處在市場籌資渠道不斷擴展的經濟環境中,國內經濟轉軌帶來的制造業資本、房地產資本、金融資本、外商資本紛紛投資旅游業和鄉村民宿,建設旅游特色小鎮。這些投資是否真正能與市場需求相匹配?是否存在過度行為?如果存在,則市場的適宜投資規模有多大?對這些問題均需要深入思考。筆者基于前文的分析認為,充分的市場機制和適當的政策引導是鄉村旅游產業和鄉村旅游投資可持續發展的可靠保障。通過市場激勵機制,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旅游投資,彌補鄉村在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衛生管理和生態環境治理等方面的資金短缺;通過政策法規、發展規劃等,監督社會投資的過分逐利行為,保障鄉村旅游發展中當地農戶、中小企業的合理訴求,確保鄉村旅游環境和服務質量不斷改善,維護鄉村旅游消費市場產品的供需平衡,促進鄉村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觀察》2018年第4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